摘 要 目的:探討T型鋼板治療橈骨下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對52例移位的橈骨下端骨折,應用T型鋼板固定治療,術后進行5~12個月隨訪,結果:52例均達到解剖復位,術后恢復良好,效果滿意,患腕關節無疼痛,腕關節活動及日常生活能力,總體恢復滿意。結論:T型鋼板治療橈骨下端骨折,操作簡單,固定牢靠,有利于腕關節功能的恢復,早期功能鍛煉,是治療橈骨下端骨折理想的方法。
關鍵詞 橈骨下端骨折 T型鋼板 內固定
橈骨下端骨折是常見的創傷[1,2],多見于青少年、老年人,因滑旱冰、雨雪天不慎跌倒,手部著地,暴力向上傳導,發生橈骨下端骨折,根據受傷的機制不同,可發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因其鄰近關節,內固定較困難,以往多以手法復位、夾板、石膏托外固定為多,治療方法很多,大都難以解決固定時間長,早期功能鍛煉的問題,或畸形愈合,關節僵直,功能活動受限。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橈骨下端T型鋼板治療52例橈骨下端骨折,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52例均來自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橈骨下端T型鋼板治療橈骨下端骨折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齡13~69歲,平均39.5歲。就診時間1~3天,其中右側35例,左側17例。
手術方法:臂叢麻醉,取前臂掌側正中切口,暴露骨折端,復位,用可克鉗固定骨折斷端[3~5],將合適T型鋼板(3、4、5孔)準確的放置于掌側解剖部位,鋼板近關節端用三枚松質骨螺釘固定,骨干部用3~5枚皮質骨螺釘,可完成牢固的內固定,手術的關鍵是骨折端得解剖復位以及放置鋼板時注意鋼板應與橈骨掌傾角解剖形態相吻合,并可消除指端腫脹,加強遠端血運。術后復查X線片,12天拆除縫合線即可出院,出院后前3個月每月復查X線片1次,骨折愈合后取出鋼板。
結 果
術后X線片示52例全部解剖復位。本組52例,均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骨折愈合時間1.5~5個月,平均3.2個月;無不愈合者及內固定松動、折斷、感染等并發癥,全部骨折均5個月內臨床愈合。
討 論
橈骨下端骨折,斷端位于關節面與骨干過渡外,具有特殊解剖形態和骨性結構,松質骨含量高。骨折移位大,因此處肌肉較少,骨性標志明顯,故手法牽引復位較易骨折復位,行夾板、石膏固定較多,但復雜骨折手法復位牽引治療等易致骨不連[6],延遲愈合或畸形愈合,關節僵直。因此,近年來由于解剖板的出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患肢的功能恢復要求提高。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橈骨下端切開復位T型鋼板治療52例橈骨下端骨折患者。其優點在于:鋼板可牢靠固定骨折遠近端小骨塊[7]。T型鋼板設計合理性,能最大限度地恢復骨的正常解剖形態[8],固定后對骨血運的影響相對較小。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榮國威,翟桂華,等譯.骨折內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09-411.
2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60.
3 Trumble TE,Schmit SR,Vedder R,et al.Factors aftceting,functioncl outcome of displaced infra-aircular distal radins fractures.J Hand Surg (Am),1991:325.
4 姜保國,張殿英,傅中國,等.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法.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45.
5 王萬宗,王秋根,張秋林,等.外固定加有限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中華骨科雜志,2005,25(1):50.
6 姜保國.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3):236.
7 李穎,吳繼明,江立紅,等.橈骨遠端骨折三種治療方法的療效分析.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1):23.
8 貢小英,榮國威,安貴生,等.經掌側入路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療效分析.中華骨科雜志,2005,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