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神經外科靜脈用藥的復雜性、高風險性給臨床護士提出了挑戰。藥物分類放置,標識醒目,限量儲存,嚴格交接班,營造安全文化,增強防范意識,鼓勵用藥不良事件報告,合理安排人員,建立預警機制等措施的落實,有效保證了患者靜脈用藥的質量和安全。
關鍵詞 神經外科 靜脈用藥 安全管理
如何防止用藥過程中的差錯,如何減少靜脈用藥給患者導致不良損害,使身處用藥一線的臨床護士不得不提高用藥安全風險意識,護理管理者更應該高度重視用藥過程中的不安全隱患,識別潛在風險的問題,防范于未然,樹立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科學管理理念,減少用藥差錯的發生,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患者的用藥質量和安全。
藥物分類放置,標識醒目,限量儲存
分類定點放置的重要性:腦外急診患者多,需護士密切觀察病情的一級患者多,工作計劃性時常被打亂,時常面對著應急的處理,對規范用藥、高風險藥、搶救用藥、備用藥的定點分類放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極大地方便護士的操作,減少用藥的差錯。
根據藥物使用中不同的風險度,加注不同標識,負責收藥的辦公室護士清點藥物時應在高風險藥物的盒子上用紅色筆注明藥物的名稱,以提示使用藥物的護士加強注意,護士在為病人使用此類藥物時要懸掛科內專門制作的“特殊藥物”標識并告之患者陪護。
限量按要求儲存,及時補充,嚴格交班,對可能給患者造成不良損害的高風險藥物,應根據病區的情況定量存儲,對使用情況進行登記,嚴格交班,及時補充,對要求避光(硝普鈉等)、低溫(胰島素、肝素鈉等)保存的藥物應按藥物說明書的要求執行,以免影響藥物的用藥效果,從而保證用藥的質量和安全。
嚴格核心制度的落實
查對制度的執行:在臨床管理實踐中,認真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可以有效防范和減少用藥的差錯發生。
交接班制度的到位:我們規定了不僅應重視白班早晨責任護士、護士長與夜班護士的交接,也應重視其他各班的交接班質量,護士長不定時到病區抽查夜班護士的交接班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不僅重視病情的交接,對特殊用藥患者的穿刺部位、用藥名稱、劑量都要準確交接,要求加強巡視,及時觀察到異常,給予妥善處理。
加強靜脈治療小組成員的職責,分享經驗教訓
我科有2位高年資的護士為全院靜脈治療小組的成員,每月靜脈治療小組會召開一次會議,對全院靜脈藥物治療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我們要求這2位成員應及時傳達靜脈治療小組會議精神,指導科室成員在靜脈用藥中出現不良事件的處理,使患者的損害程度降至最低。
營造安全文化,加強防范意識
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強化用藥安全責任,護士長每月應組織科內護理人員學習與護理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把用藥安全與全院的醫療護理安全緊密結合,將用藥安全納入護理目標管理,對薄弱環節,重點人群應特別關注,通過教育,使大家明確,用藥安全,我之責任。
認識用藥風險,鼓勵藥物不良事件報告:①識別風險,共同參與,神經外科患者由于其專業的特點,患者靜脈用藥的長期性、多樣性、高風險藥物的常規使用、患者表達能力的喪失等因素導致了用藥過程中潛在的風險,護士應予以識別,不僅提醒自己重視,也應履行好對患者及陪護的告知義務,讓患者也參與用藥的安全注意。②鼓勵用藥不良事件的報告,促進靜脈用藥的安全,應完善用藥不良事件無障礙自愿上報系統,建立無懲罰性的文化環境,對護士而言,可以正視用藥過程中的不良事件,不會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采取隱瞞不報態度,從而能及時上報用藥不良事件,管理者將上報信息進行分析,提出政改措施,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防治同類不良事件再次發生,促進靜脈用藥的安全。
正確選用靜脈用藥穿刺工具
為了減少靜脈用藥過程中的風險,應盡量少用頭皮鋼針,選擇靜脈留置針、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lCC)必要時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對靜脈用藥時間超過1個月的患者大力推行使用PlCC,以防止藥物外滲可能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損害。
合理安排人員,建立預警機制,保證靜脈用藥的安全
有效利用人力資源 護士長應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員,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熱情,人員搭配合理,各班人員崗位責任明確,薄弱時段增加人力,彈性排班,有效保證靜脈用藥的安全。
建立預警機制:護士長應通過多渠道的教育提高護士對靜脈用藥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來規范護士的行為,對發生用藥不良事件報告程序給予公示,讓每位護士了解到臨床護理工作中靜脈用藥不良事件的發生是難免的,一旦發生,應正確面對,積極處理,從而真正做到有效防范,保證神經外科靜脈用藥的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徐連文,馮麗芳,齊洪亮.高警訊藥物在內科系統的安全管理[J].護理雜志,2009,44(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