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青年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特點與治療效果。方法: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例中,年齡≤50歲40例(青年組),>50歲40例(老年組),觀察兩組治療前的血壓與血脂情況,同時兩組都采用硝苯地平治療。結果: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的TC、TG、SBP、DBP各指標差異都無顯著性(P>0.05)。經過治療后,青年組的臨床有效率97.5%,老年組的臨床有效率75.0%,青年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青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點跟老年病例類似,但是藥物治療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青年例 老年例 原發性高血壓 臨床特點 治療方法
高血壓是全球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很大。其發病率在老人例中可高>30%,現已居我國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不過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當前青年人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比例越來越高[2]。有關資料表明,在世界范圍內,2000年大約有16.4%的青年人患有高血壓,預計2025年總患病率將達到20.2%[3]。因此,在選擇抗高血壓藥物的時候,除了根據藥物的藥理性質,還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特點來選擇。本文為此通過治療特點的不同來探討了青年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特點與治療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0年6月收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例,入選標準:符合老年或者青年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同意;無藥物使用禁忌癥。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22~89歲,平均年齡53.5±8.0歲。高血壓病史8個月~17年,平均病程7~9年:其中年齡≤50歲40例(青年組),>50歲40例(老年組)。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分析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臨床特點觀察: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采用美國Vitros-5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服用硝苯地平1次/日(2.5mg/片),兩組均以4周1療程,1個療程完畢即結束觀察,統計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②有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已經達到正常范圍;③無效:血壓下降未達到以上標準[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包對測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與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結 果
臨床血脂與血壓對比:結果顯示TC、TG、SBP、DBP各指標差異都無顯著性(P>0.05)。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的血脂與血壓比較。
臨床療效:經過治療后,青年組的臨床有效率97.5%,老年組的臨床有效率75.0%,青年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根據WHO調查每年約有1700萬例死于高血壓[5]。與正常例群相比,高血壓患者中風的概率增加2.5倍,心絞痛的發生率增加2.1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增加2.5倍。近年來,由于社會變革和例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均有增加趨勢,且逐漸向年輕化方向發展[6]。本文結果顯示,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的TC、TG、SBP、DBP各指標差異都無顯著性(P>0.05),表明青年高血壓患者同樣面臨著嚴重的預后與并發癥威脅。因此,積極有效地防治青年熱高血壓對于增進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鈣拮抗劑對心、腦、腎有保護作用,可以使心肌肥厚減輕、降低因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絞痛;降低癡呆的發病率;和降低因腎功能損害產生的蛋白尿。臨床上常用的鈣拮抗劑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此外病例因素也很重要,病例準確地服藥不僅能控制血壓還能預防高血壓導致心、腦、腎和靶器官的損害,作為醫生要不斷地囑咐病例堅持服藥、準確服藥[7]。本文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青年組的臨床有效率97.5%,老年組的臨床有效率75.0%,青年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青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點跟老年例類似,但是藥物治療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全文)[M].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聯盟,2005:7-13.
2 謝和輝,蘇定馮.國際高血壓治療新藥研究現狀和展望[J].世界臨床藥物,2009,24(5):265-269.
3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現代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570-571.
4 史載祥,黃柳華.高血壓及相關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66.
5 袁祖貽.鹽與高血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7:132-143.
6 朱毓仁.利尿劑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4(3):133.
7 陳慶英,劉國樹.常用抗高血壓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9,1(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