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負利率”的存在,財富持續地從家庭部門轉移到產業部門,而這不利于政府實現它所期望實現的平衡經濟。家庭部門的錢變少了,產業部門的錢變多了,對于經濟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無所助益。在今年人大會議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市場需要正利率,但是央行還得同時考慮其它的貨幣政策目標。
中國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家庭的生活成本上漲的速度已經高于他們在銀行中存款的利率。這就意味著,這些家庭在銀行里的儲蓄正在流失。
用數學來計算一下他們失去了多少錢:
●2010年年底,中國的家庭擁有30.8萬億元的存款,而銀行貸款則為11.3萬億元;
●這就意味著凈存款達到19.5萬億元;
●2010年年底,1年期存款的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去消費者物價指數水平)為-1.85%,而全年平均值為-0.97%
●家庭儲蓄者損失了1900億元人民幣,或者折合成美元是289億美元。
這僅僅是一個粗略的計算,因為家庭還有其它各種形式的存款,而不同形式的存款有不同的名義利率??紤]到活期存款利率極低,因此12.4萬億元的家庭活期存款損失更大。
但是,以上的數據已經足以給出一個大致的景象:中國的家庭正在承受“負利率”所帶來的困擾。為了更深刻地這個結果,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2010年中央政府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大約為2900億元,而剛才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家庭儲蓄者損失了1900億元,這個數字差不多是全年稅收的65%。
這個情況并不算新鮮,而且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近10年來,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與為正的情況一樣多。政府今年的CPI目標是4%,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由于工資、油價的上漲和流動性仍然充裕,今年的cPI可能超過去年的水平。4月6日,央行將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達3.25%,年內至少還有0.25個百分點的升息空間。
如果政府達到了控制cPI的目標(4%),央行可能將存款利率上調至3.5%,這樣存款的實際利率仍然是-0.5‰如果政府沒有達到CPI的目標,則家庭儲-蓄者要承受更多的損失。
在這個爪局面中,誰是贏家?首先是政府和企業,它們都是凈借貸者。根據近期《新世紀周刊》的報道,地方政府投資實體的貸款超過了10萬億元。中國的公司也是銀行貸款的主要受益者,凈存款為6.2萬億元。對政府和企業借貸者來說,低利率意味著更便宜的資本。
第二個受益方是銀行。存款利率低意味著銀行可以以很低的價格來吸納資金,并保持存貸款之間的利差。目前1年期存貸款之間的利差為3.06%,而這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
政府、企業和銀行的利潤也是陽礙實際利率在內上調至正值的因素之一。在短期內,地方政府所投資的基礎設施工程和公共就業不能很快地看到收益,而且,很多時候在收效之前還要追加投資。提高利率就會給這些工程帶來風險,并進—步導致地辦政府餡入債務危機,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出現更多的壞賬。
中國的國有企業也地成本本的資本昕吸引,因為可以用于為它們的投資融資,因此也很難支持加息。相比普通的家庭,那些資源、地產和交通行業的巨頭有更多的渠道向政策決定者來表達訴求。
銀行業則承受加息風險。2009~2010年經濟刺激計劃的結果就是銀行要處理一系列有問題的貸款。目前為止,存款禾0率上調的速度要高于貸款利率,因此銀行的邊際利潤下降了。未來進—步的加息可能會導致這個趨勢更加明顯。
而且,從理論分析和實際運行看,負利率會直接導致銀行存款分流下降,并因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降低,導致投資有可能會進—步加速擴張而引發經濟過熱。負利率還會致使資金更多流入資產領域,從而推高資產價格,誘發資產泡沫。有關實證研究發現,正是在上一次持續負利率狀態下,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飆升。例如,當2007年出現了物價快速上漲、負利率變得較為嚴重之后,中國旁地產市場恰好迎來價格猛漲時期。
由于“負利率”的存在,財富持續地從家庭部門轉移到產業部門,而這不利于政府實現它所期望實現的平衡經濟。家庭部門的錢變少了,產業部門的錢變多了,對于經濟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無所助益。在今年人大會議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市場需要正利率,但是央行還得同時考慮其它的貨幣政策目標。中期來說,實際利率可能調整為正值,但是短期來說則未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