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把發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并隨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制成調料……”100年前,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在小說《屠場》中描繪了這樣令人作嘔的場景,故事的背景就發生在芝加哥某肉類食品加工廠。傳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這一段,羅斯福大叫一聲,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羅斯福看過此書后,責令美國農業部調查肉聯廠的情況。當年6月,美國國會即通過了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
食品危機時代的堅硬事實
發生于100年前的美國食品安全問題在今天的中國展開了續集。“三聚氫胺”、“毒大米”、“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尖銳爆發放大了人們的瞳孔,但我們已不再像羅斯福總統那樣對劣質食品的描述感到震驚,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吃著這些劣質食品,只要官方質監部門和媒體沒有明確告訴我們已成受害者,我們就當沒事一般。
一年前,一位企業家朋友放棄了創下十多年的企業,轉而投資生態食品產業。如此沖動的行為緣于他不久前憤怒地發現,剛滿七周歲的女兒在各種食品激素的催化之下出現了發育超前的生理病變。但在強大的快餐食品生產線和廉價的食品添加劑面前,這位朋友很快陷入了血本無歸的窘境。這就是當下中國食品安全危機時代的堅硬事實。各種垃圾化食品和劣質食品不僅摧毀了人們的生理機能,而且憑借其強悍的資本邏輯排斥著健康食品和傳統飲食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回歸。
兩種視角:從社會潰敗論到超級資本主義論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目前倍受關注,社會各界人士都在尋求根本的病機和藥方。歸納起來,他們包含兩種基本的闡釋視角:第一種視角是“社會潰敗論”。孫立平教授作為這一論閾的完整闡釋者,是這樣定義“社會潰敗”的:社會肌體的細胞壞死和機能失效。孫立平指出,社會潰敗已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社會潰敗論”為基本視角,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往往被指責為一種道德滑坡,或一種誠信危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就指出,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而在此之前,文化批評家朱大可就以本土商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為觀察基點提出中國社會的“零度誠信”問題。
第二種視角是“超級資本主義論”。美國政治經濟學者羅伯特·賴克觀察到了全球性的超級資本主義現象:人們作為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身份越來越膨脹,而公民身份卻越來越受到忽視,這就是超級資本主義的真實情況。在這一視野下,中國近年來持續不斷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也可以看作是超級資本主義的勝利。國內知名學者秋風曾經這樣調侃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超級資本主義邏輯:你在我吃的辣醬中加蘇丹紅,我在你家孩子喝的奶粉中加三聚氰胺,他又在大家都進的餐館中使用地溝油。時評作家張天潘則進一步將這種邏輯表述為“互傷鏈”,一個高效率的相互傷害的經濟體系。
“大是大非”的普遍喪失與修復
無論是哪一種視角,我們都可以從中發現一種北京人的揭示,那就是:在食品安全保衛行動中,人人都在向后撤退,成為事不關己的觀望者。盡管媒體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給予了大尺度的新聞關注,但人們最終只是從中滿足于消費資訊的快感。劣質食品不會因此而停止生產,也不會被廣大消費者阻止進入胃里。人們面對食品安全的這種“無所謂”態度,正是當下中國普遍喪失“大是大非”的一個基本面相。
“大是大非”的喪失首先表現在常識方面。有毒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含有各種食品添加劑的亞毒性食品也應排除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之外。這個常識很簡單,卻常常被繞過。舉一個例子,城市人喜歡吃東北黑木耳,是基于以下的產品認同:黑土地屬性的營養價值;小巧而均勻的外形;清脆的口感。由于有著較大的利潤空間,各種染色的小木耳魚龍混雜地涌進了超市,并被消費者一包一包地搬回家中。消費者往往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常識:市場上不可能供應如此之多的正宗東北黑木耳,以及染色木耳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這種常識的缺失,實際上與某種粉飾性的商業愚民力量有關一一長期以來,商業社會一直共謀性地鼓吹一種快樂的消費哲學,而壓制了人們對消費快感之外的生活認知。
當然,大是大非的喪失還表現在道德滑坡和朱大可意義上的“零度誠信”。但在這個拜物教盛行時代,祈求社會倫理的瞬間重建幾乎是天方夜譚。唯有挺住堅實的常識底部,我們才有可能阻止這個道德世界的進一步下墜。
過去幾年,國家投入巨資整治餐桌污染工程和建立食品安全工程,但目前尚未能在全民范圍內有效提高對偽劣食品的鑒別和抵抗能力。欲治餐桌污染,還必須開辟新渠道,這就是將權力、財力和智力資源下放給民間,通過非盈利性的社工組織在全民中普及食品安全常識,并賦予公民監督食品生產的權利。
日本、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除了政府組織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之外,還有規范的民間檢測機構積極參與食品檢測工作。美國的一些民間食品監測組織不僅定期到市場上隨機抽檢各種食品,而且主辦旨在宣傳食品安全常識的雜志,并將食品檢測結果登載在雜志上。
這種來自民間的食品安全自助組織的存在,雖然只是表現為局部的食品安全防御功能,卻能扎入社會深部,從而激活每個社會細胞的免疫功能。這種免疫功能的提升,最終有助于人們逐步恢復判斷大是大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