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曾御定御窯瓷:“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即是形容柴窯釉色之美輪美奐,更是象征未來國運如雨過天青,足可見瓷器為歷代帝王顯貴之珍玩。
近年來,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者對中國瓷器更是趨之若鶩,中國瓷器在拍賣市場屢創佳績。尤其在去年,成交價超過億元的瓷器達4件,超千萬元的瓷器已達數十件之多。其中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更是拍出5.5億元天價,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而今年3月22日,紐約蘇富比拍賣場上再次上演了令人震驚的一幕:一件被蘇富比專家鑒定為可能是民國時期的瓷器,僅以5000余元估價上拍,最終竟拍出1.2億元的天價。以超過估價22500倍制造了中國藝術品在西方市場新的奇跡。
在如此背景之下,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玫菌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專場拍賣,在開拍前被寄予了厚望。其中備受關注的一只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更是被認為或將拍到2億元以上,成為今年春拍的無冕之王。但是落錘之后,該專場拍賣不免讓人略感失望。最終的成交總額僅為3.99億港元,遠不及拍前預估7.1億至10.7億港元,而備受關注的“錦雞花石”圖膽瓶也僅僅以略高于估價的價格,在會后以私人洽購的方式成交。其后幾場瓷器雜項專場更是受到此場拍賣的影響,多件乾隆瓷器都遭遇流拍。
此次瓷器藝術品藏家們不乏小心的姿態對照之前瓷器市場的不畏高價,其中幾點值得思量。
首先,玫茵堂珍藏拍賣雖未達到之前的預期,但多件拍品成交價達到千萬港元,其中“錦雞花石”圖膽瓶也以私人洽購的方式進入中國藝術品億元俱樂部,可見瓷器市場表現依然不容小覷。
其次,近年來明清宮窯瓷器以軍突起,連創高價,反映的是瓷器收藏審美上的群體偏離。早在清代,一只宋代鈞瓷碗更可以換10件清官窯,足見宋瓷之價值。上世紀80年代前,瓷器收藏的普遍觀念也是認為宋瓷與明代永宣時期瓷器為首,元青花次之,清代瓷器并未成為主流。然而近年來,海內外拍場成交的高價瓷、天價瓷來看,絕大部分是清三代官窯瓷器,清三代官窯瓷已化為一個商業化品牌慨念而被市場過度追捧。
最后,花無百日好,中國瓷器市場特別是清代官窯連續幾年的上升也許是見頂回落的時候了,作為瓷器收藏愛好者或投資者更需要理性的思維。好比玫菌堂的主人,在經年累月的收藏過程中,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收藏體系。他們通過自己對藝術的喜好及專業的鑒賞知識搜羅至臻完美的藝術品。其中既有一些歷朝歷代的上乘之作,也不乏一些格調高雅,品相獨特的珍品。更為重要的是,在他們的收藏過程中始終離不開那些瓷器行家的“長眼”相助,其中兩位聞名世界的大古董商仇炎之和喬瑟普#8226;艾斯肯納奇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以對于那些有志成為真正瓷器藏家的朋友,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喜好從一些相對簡單的門類人手。要注重學習,既要學習那些專業的知識,更要多參觀展覽,揣摩頂級的珍藏。與此同時,找一兩位老師可以經常學習交流,有條件的話有行家幫助“長眼”從旁指點,更是事半功倍。最后,一個好的心態十分重要,真正的藏家應該把眼界放寬,克服從眾心理及撿漏的僥幸心理,不去盲目追逐那些市場熱點。
總之,好的收藏反映了一個人的品位和修為。雨過天青云破處,希望我們的瓷器市場越來越向著健康和理性的方向發展,每一位藏家能夠收得自己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