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公布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確定新建住旁價格漲幅低于其年度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入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新建保障性住房面積高于商品住房面積,居民住旁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對此,有人根據上海去年的相關數據測算,具體目標仍為10%左右。此前,全國各地40多個城市出臺房價調控目標,均未出現降字,大多規定漲幅不能超過10%左右。這一調控目標遭受廣泛質疑,認為玩數字游戲,但是筆者覺政府的這—具體目標,正好夯實了落實調控措施的基礎,對于進一步落實“國八條”的調控措施,具有決定性意義。
—鋤定漲價10%是漲幅目標,可以避免“一控就死、一放就反彈”的樓市調控怪圈。我們知道,前幾次樓市調控出現的局面是:政府調控——銷售大幅萎縮和蕭條——政斤手擔憂房市蕭條影響產業鏈和銀行安全——放調控力度——_樓市出現報復性反彈——政府又調控。所以,政府為了避免這種調控出現的怪圈,必須有新的思維,筆者覺得在新國八條措施下,規定具體的漲幅空間,是一個較好的舉措。這樣由于有了漲幅預期,根據中國人的“跟漲不跟跌”的消費預期已、態,所以樓市成交會逐漸活躍,由于有了交易,調控新政也就不會把樓市“一棒子打死”,如此,打破了前期樓市同控隆圈,對調控進一步落實提供了比較理想的市場基礎。
二是確定漲價10%的漲幅目標,為保障房建設贏得時間。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個短板就是保障性主房的稀缺,使得調控新政下,房租大幅上漲,影響低收入群體的利益。政府規定10%的漲價目標,就是讓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或為—個市場,有成交價格,有成交數量,有實體交易,而不是措施下,樓市沒有成交價格,出現崩潰。房地產市場一崩盤,不管是對當前經濟發展還是對人民長遠利益,都是災難性后果。如果房地產市場能夠平穩過渡發展,這樣政府就有時間騰出手來建設大量保障房,增加多元化的市場供給,多元化市場供給建立起來,房地產市場價格就會受供求關系影響,漲與跌,看供需關系。
三是給其他改革推進贏得時間。我們知道,造成目前房地產市場不能健康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財政制度。但是土地財政制度的改革要依賴于政治體制、財稅體制改革等上層建筑改革的深^推進,目前來看,還無法一步到茁位些些改革。在這一情況下,要憑政府令覘范房地產市場,結束土地財政,是非常不現實的,也是無法做到的。也就是說對于目前的房地產市場,還不能“—棒子”打死,對于明顯的“土地財政”制度,現階段政府要做的就是盡量規范和轉化,防止加劇。這樣,規定10%的漲價目標,可以實現E述目標,一方面就影足進房地產市場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地方政府提供較為穩定的財源,另—方面就是不要讓目前房地產市場成為經濟危機的導火線,而是讓這個市場巨慢發展,自我改良,給政府推動改革采取其他措施化解房市泡沫贏得時間,比如快速推廣房產稅試點改革,建立居民入增長機制,探索實施資源稅改革等。
其實,理解政府規定1%的漲幅,是引導居民消費,因為中國人的消費心態是“跟漲不眼跌”。當然對于真正的漲價與否,要看開發商具體和10%漲幅范圍之內的供需關系,為了促進成交,開發商可以不執行10%的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