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福州“榕十一條”限購細則出爐,加之此前數輪房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打壓,福外_二手房市場面臨凜冽寒冬,成交量日漸低迷,整個市場成交量比之新政出臺前已下跌了五成左右。成本上升、客戶減少、房源緊縮等窘境都是中介難以承受之重。
買方持幣觀望
“新國八條”于1月26日出臺,從多個方面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限制,調控力度空前,其中,個人轉讓住房營業稅政策對二手房市場震動最大。而作為“新國八條”地方細則的“榕十一條”依然延續了這項政策,明確規定了對個人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的,統一按其銷售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嚴格執行個人轉讓房地產所得稅征收政策,加強存量房交易稅收征管工作。
福州江厝路一家房產中介的門店經理為本刊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在三年前在五區購買了一套普通商品住房,總價為100萬元,現在要以150萬元的價格賣出,若以原來征收差額營業稅計算,就是50萬元的5.5%,即2.75萬元,若以全額征收營業稅來計算,則要付出8.25萬元,稅費增加了5萬多。
上述門店經理表示,“‘新國八條’將營業稅由過去按差額征收改為按全額征收,讓不足5年的房子轉讓稅負增加不少,很多原本有意愿購買二手房的客戶選擇了繼續觀望。”
在采訪中,一些中介的置業顧問還對記者表示,對于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購房者,不低于60%的首付款、不低于基準利率1.1倍的貸款利率,讓不少購房者倍感購房壓力。此外,銀行收緊信貸也在制約著市場交易的進行,一些銀行因為沒有足夠的貸款額度,拒絕批準按揭貸款,也讓中介流失了不少客戶。
準備在省直附近購買一套二手房的小陳對記者表示,他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為買房做準備,但是房階眙終沒有回調的跡象,這鍘艮購令又提高了稅費標準,合適的房子就更難找了,反正已經等了—年多,不如再等等看這次新政是否能讓房價有昕回調,也許后面還能買到更合適的。
福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王阿忠表示:“當前的購房成本在提高,利息也在提高,差異化的信貸政策,也打消了部分購房者的購房計劃。”
雙安房產總經理鄭愛新也認為,目前市場觀望情緒在加重,但剛性需求并沒有減少,現階段市場供求相對平衡,而樓市成交量的下跌,讓不少購房者選擇了觀望。
購房成本的上升,以及對后市的期盼讓許多購房者樂于坐壁上觀,這也進一步拉低了市場的成交量,讓中介的日子更加難挨。
賣方捂房惜售
然而中介的困境不單來源于買房者的觀望,房源作為二手房中介生存的根本,房東的惜售情緒無疑讓中介雪上加霜。
新政出臺后,福州不少二手房房東認為,目前樓市在調控措施的壓制下,房價已經很難再有大的漲幅,即使賣出也無法取得預期中的收益,讓部分房東產生了惜售心理,選擇捂房溯望。
此外,限購措施也讓不少房東失去了再買房的資格,也導致了市場上房源的緊缺。福州華屏路一家房產中介門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本有不少房東想賣掉舊房換一套新房,但在限購令之下,即使賣了不能再購買其它房產,最后只能選擇將房子留下。
中介行業深人洗牌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原先在福飛南路上有一家名為豐華房產的小中介,年前還在營業,但近日卻大門緊閉貼出了招租的告示。鄭愛新表示,“由于此次政策調控的力度相當大,效果也十分明顯,不少小中介已經開始關門。”
據了解,房產中介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經紀人數量和門店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市場占有率的比例,但是在購房者陷入觀望,成交量大跌的情況下,一些小中介的利潤已經無法與經營成本相抵。
業內人士分析,小中介資金有限,抗壓能力弱,在市場遇冷的情況下會很快撤資退出。即將施行的《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對于中介經營也有了更嚴格的規定,這也將導致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小中介關門退市。
相比小中介的淘汰出局,承壓能力較強的大型中介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局,面對可能來臨的行業大洗牌,大型中介表示將不斷“苦練內功”,增強自身實力,在度過“寒冬”后趁勢而起,在越發規范的市場環境中表現卓越。
鄭愛新表示:“品牌中介在前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與經驗,規模越大的過冬能力就越強。有實力的企業在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可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客戶也將更加傾向于選擇品牌公司。”
可以預見,隨著政策調控和行業管理不斷加強,未來房地產中介將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