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是這個已經失效的血氧飽和度測量儀害死了這個幼小的生命,那顯然是在避重就輕地推卸責任。血氧飽和度,只是醫生對癥施治的一個重要參數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可以致這個小生命于死地。
筆者先掉一下書袋: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就是生物氧化過程,期間所需要的氧通過我們的呼吸系統進入人體血液,與血液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氧合血紅蛋白,再輸送到人體各部分組織細胞中去。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很精細很專業的過程,但是造物主在造物之初就已經給我們設定好了,千千萬萬年來一直按照這樣的程序在運轉。
現在,上面有關人體新陳代謝過程的教材化語言,以醫療機構的血氧飽和度測量儀或者多參數監護儀顯示屏上的“血氧飽和度”讀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血氧飽和度,也就是血液中血氧的濃度,其專業說法是血液中被氧結合的氧合血紅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結合的血紅蛋白容量的百分比。這是醫生了解病人呼吸循環的重要生理參數。
男嬰之死與失效的血氧飽和度測量儀
專業的醫學知識還告訴我們,許多臨床疾病會造成氧供給的缺乏,它將直接影響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人的生命。所以,動脈血氧濃度的實時監測在臨床救護中極為重要。2010年10月27日,福建的《海峽都市報》報道的一個案例《南安一男嬰在廈門市第一醫院死亡》,報道中就說到醫院用血氧飽和度測量儀來監測這個男嬰的血氧濃度。不過令人非常遺憾的是,這臺儀器經廈門市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的醫生證實是“壞了”。
如果本文不把上述報道的媒體、報道的標題以及這次事件再次提及,絕大多數人——即使你正好看過這則報道,也許早就將它遺忘了。可憐位只有7個月零22天大的男嬰,來到這個絢爛得令人目眩的世界才匆匆幾步,就悄然湮滅了,連同整個家族五代單傳的忐忐忑忑,一起進入了歷史。
如果說,是這個已經失效的血氧飽和度測量儀害死了這個幼小的生命,那顯然是在避重就輕地推卸責任。血氧飽和度,只是醫生對癥施治的一個重要參數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可以致這個小生命于死地,比如術后感染,比如心腦電圖儀、血壓計等其他監測儀器失靈造成了醫生誤診,比如醫生的專業素養和診治水平,甚至是醫生的職業道德——就像哲學家周國平在“一個父親的札記”中敘述的女兒妞妞遭遇到的情形一樣。
但是,僅就這臺血氧飽和度測量儀來說,問題的重大關鍵在于,究竟誰讓這臺已經失效的儀器繼續裝模作樣地工作?儀器不會自我辯白,它只是依據人類給它設定的程序進行工作,并且接受專業工程師們的定期檢定和校準,以確保數據準確無誤,讓具備專業素養的醫護人員依據這些數據,展開專業的診治,甚至是拯救。
國家強檢目錄亟需與時俱進
那么,誰來對這些關乎人命的醫療設備加上一把至關重要的保險鎖?
其實,法律法規對此有相關的規范。1986年7月1日實施的《計量法》明確: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除此以外的其他計量標準器具和工作計量器具,使用單位應當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檢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進行監督檢查。
我們再檢視國家規定的“強制檢定目錄”,里面卻沒有所謂的計量器具——“血氧飽和度測量儀”。沒有進入強制檢定目錄,那么就由使用它的醫療機構自行決定吧:要么自行定期檢定,要么送他人檢定。法律把儀器自檢或送檢的義務交給了醫療機構,把監督檢查的權力交給了計量行政部門。可是,對于前面那臺失效的血章溢肅刪量儀來說,它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是:義務隱了形,權力撲了空,最終病人遭了殃。
我們十分有必要迅速對此加以檢討。當下已經十分普及的醫療器具“血氧飽和度測量儀”,并未被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是它沒有“準入(目錄)資格”嗎?細細對照一下1987年7月1日起生效的國家強制檢定的工作器具目錄,我們發現,現在大大小小醫院中普遍使用的cT機、驗光機、多參數監護儀、磁共振診斷機、尿液分析儀、生化分析儀等等,太多的新機器、新設備,都赫然排除在外!這些設備的檢測結果,都是醫生據以診病開藥施治患者的,個中分寸的拿捏、度量的把握,全憑那一張張檢驗檢查報告單。現在,這些設備似乎“與生俱來”就是正確與真理的化身,對其精準性的維護,要么由醫院自檢,要么由醫院送檢。這實在懸乎!在醫院“被市場化”之后,醫院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已經遠遠超過對社會效益的奉獻意識,某些醫護人員神圣的職業操守被堅硬的生存現實扭曲之后,如此費事、費錢之舉,作為運動員的醫院會否“自動自發”按規定作為,該打一個大問號。以某些大醫院激烈抵制政府部門監管、業外監管的行為來看,這絕非杞人憂天。
公民的權利主張亟待法律“清障”
為此,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漸完善的今天,消費者只有借助法律來為自己的權利主張“清障”。
繼續就上面的案例來探討,細心一點人們就會發現,現行的《計量法》竟然是1985年制定并于1986年施行的,此后一直未曾修訂。也就是說,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制定的法律,一成不變地施行于經過改革開放30年偉大實踐、早已發生翻天覆地巨變的今天的中國!當初列入“強制檢定目錄”中的甚至包括了最為普通的“尺”,而總共55種的強制檢定設備、儀器,法律一管就是25年!這漫長期間所發明、使用的大量新設備、新儀器通通被排除在外,大量關乎生命健康與人身安全的新醫療設備全部未被及時列入強制檢定目錄,僅憑“使用單位應當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如此任由“使用單位”良心發現“自檢”或“送檢”。這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把法律當兒戲了。
今年3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中國的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本身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因此,應該好好審視我們這個并非完美無缺的“法律體系”中,究竟還有哪些“漏洞”和“缺陷”需要彌補,以盡快適應我們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使我們的社會肌體始終“血氧飽和”,和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