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蘇州高新區旅游資源基礎上,提出旅游開發建議設想,為高新區旅游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旅游資源;特色;高新區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159-02
旅游資源的本質在于吸引力。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全國大部分省市先后將旅游業定位為支柱產業或重點產業,提出了優先發展旅游的戰略,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促進旅游經濟增長。當前對于高新區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對高新區旅游開發的研究較為缺乏,因此,本文以蘇州高新區為例,對其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展開初步研究,以期為高新區旅游開發提供參考。
所謂“特色旅游資源”,是指在地方旅游發展過程中,凡能夠吸引旅游者產生旅游動機,并可能被利用來開展旅游活動,為當地旅游業利用以產生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體現地方獨特風格和色彩的各種自然、人文客體或其他因素。蘇州高新區地處蘇州古城西側,滬寧旅游帶黃金分割點上,東臨京杭大運河,南鄰吳中區,北接相城區,西至太湖,總面積258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蘇州西部都市中心,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蘇州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高新區提出了發展生態旅游的戰略目標,使旅游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一、蘇州高新區特色旅游資源現狀分析
蘇州高新區自然資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陽山)”為主;人文旅游資源則圍繞“一河(京杭大運河)”而展開,其他自然與人文資源交錯點綴其間,構成高新區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旅游資源結構,為旅游產品的深入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特色自然旅游資源
山地自然旅游資源——以陽山、大石山等山地景觀為代表的山地自然旅游資源;
珍稀生物旅游資源——以白馬澗桃花水母為代表的珍稀生物旅游資源;
湖島生態旅游資源——以太湖、大小貢山島等湖島資源為代表的生態旅游資源。
從高新區資源狀況看,集聚度高、特色鮮明、感召力強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資源,“真山真水園中城”已成為描述高新區的經典話語,陽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資源如同明珠鑲嵌于蘇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良好;太湖旅游資源尚未開發,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旅游后發優勢明顯;白馬澗桃花水母被譽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作為世界級珍稀生物,其自身的價值不言而喻,是高新區特色自然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特色人文旅游資源
刺繡、玉雕等工藝類文化旅游資源——以鎮湖刺繡、緙絲,東渚玉石雕,通安、滸墅關草席等為代表的工藝類文化旅游資源;
大運河文化旅游資源——以京杭大運河為主軸,串聯滸墅關文昌閣、楓橋、橫塘老鎮等為代表的大運河文化旅游資源。
高新區歷史文化悠久,其特色人文旅游資源主要為兩類,即以刺繡、石雕等為代表的傳統工藝類文化旅游資源和大運河文化旅游資源。刺繡作為蘇州傳統手工工藝,已成為高新區代表性文化因子和符號,2006年首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全面展示了中國刺繡的文化魅力;大運河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資源,目前正在由國家統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而江蘇也正著力開發大運河旅游,因此高新區應借勢而為,努力成為大運河旅游線的重要一環。
(三)特色社會旅游資源
創業教育類社會旅游資源——以中國蘇州留學人員創業園、國際教育園為代表的創業教育類社會旅游資源;
高科技產業類社會旅游資源——以高新區科技城、環保產業園等高科技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類社會旅游資源;
會展類社會旅游資源——以高新國際汽車城會展中心為代表的會展類社會旅游資源。
高新區發展高新技術的產業導向留下了許多特色的社會旅游資源,秉承高新區發展脈絡,將這些特色社會旅游資源有效整合,可以彰顯高新區的區域個性文化,而隨著休閑旅游的快速發展,現代人求新求異的觀念在旅游中得到相當體現,這些特色社會資源能夠充分滿足旅游者求新、求異的心理,因此,可以成為高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一極。
二、蘇州高新區旅游資源開發指向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各種旅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一定的旅游資源作為基礎,因此,必須從更高層面上看待旅游資源的開發,以新的觀念指導旅游開發。
第一,樹立開放的旅游資源觀。旅游資源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時代性特征。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旅游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旅游資源的范疇在不斷擴大。就高新區自身而言,其眾多的特色產業優勢資源使其旅游資源的界定早已超出國家標準,因此在高新區旅游開發中,應在國家規范的基礎上,采取“跳出資源看資源”的戰略,樹立開放的旅游資源觀,諸如上述的各類社會旅游資源,突出高新區“科技、生態、人文”的特點,促進高新區旅游資源更好開發。
第二,旅游資源開發的選擇性。高新區旅游開發必須走“品牌之路、精品之路”,尤其要注重開發建設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根據市場需求,對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認真篩選,推出有市場前景、具有較高旅游價值的重點景區、重點項目,實施政策、資金的傾斜,集中優勢的人力、財力和精力,突出幾個亮點,創建出精品品牌,帶動其他資源的開發,在重點開發建設的同時,在條件具備、市場有保障的前提下積極指導其他資源開發建設。
第三,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追求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一致。旅游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時,要注重生態環境、自然風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建立一整套利益分配共享和旅游開發后果評估機制,最終建立以開發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的良性發展模式。高新區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主要在經濟上引導產業結構向良性化調整;在環境上開發與保護并重,塑造優美的旅游環境。
三、蘇州高新區旅游資源開發方向
(一)加強旅游資源的集聚整合,注重區域內外的互補聯動
雖然高新區旅游資源在大空間上呈現集聚化態勢,但在小空間上則表現出點多、分散的格局,以人文資源為例,除鎮湖刺繡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外,其他的人文旅游資源品位度不高,市場影響力有限,因此,高新區應以整合意識統領旅游資源開發,如在運河開發上,以運河為主軸,串聯沿河景點,集中打造運河文化帶。同時重視與其他區域及周邊地區旅游資源的組合開發,以周邊成熟景區為依托,突出差異,聚集人氣,形成內部整合,外部聯動的動態發展格局。
(二)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以快樂、輕松、休閑為開發基調
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在進行市場——產品適應性分析的基礎上開發高新區旅游產品,并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致力于引導消費和創造新的旅游需求。高新區應以自然生態山水為基礎,在產品開發和體系結構上,以現代城市休閑理念為指導,以快樂、輕松、休閑為開發基調,進一步突出休閑旅游特色,在旅游開發中實現文化輕松化,生態休閑化,打造蘇州乃至長三角的休閑新天堂。
(三)重視充滿野趣的自然資源在休閑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現代社會人們開始樂于回到充滿原始野趣的自然環境中,這種回歸心理形成了人們休閑旅游的重要驅動力。高新區“真山真水”的城市形象向人們展示了區內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白鷺群翔,蘆葦蕩漾的太湖沿岸濕地,百草叢生,百鳥爭鳴的秀色青山,使高新區在長三角的城市叢林中獨具特色,在太湖周邊日益人工化的大環境下,高新區應著力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凸顯自然野趣概念,以城市叢林中的自然特色為基礎,營造野趣化的休閑旅游氛圍,推動高新區旅游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四、蘇州高新區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蘇州高新區旅游發展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應將政府主導作為高新區發展旅游業的基礎性政策,對此政府部門及相關旅游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第一,成立“高新區旅游領導小組”,統一協調管理全區旅游產業的發展。由旅游、宣傳、交通、林業、水文、環保、衛生、文化等部門組成“綜合執法大隊”,對全區旅游業發展和營運環境進行綜合執法檢查,同時成立“高新區旅游協會”等其他民間行業組織,共同推進高新區旅游業的良性、快速發展。
第二,政府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對旅游建設項目提供一定的信貸支持,形成多元化旅游投資格局;高新區應積極爭取政府資金的投入,努力將眾多投資資金向旅游開發延伸,綜合設立高新區旅游項目資金庫,鼓勵區內外各類企業和社會各界投資高新區旅游;盡快建立起一套效益驅動、投向明確、產權清晰、政策配套的產業投資機制,建立和積累高新區旅游業發展基金,可以按旅游經營實體營業額的一定比例進行收取,主要用于非盈利性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和項目建設。
第三,嚴格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嚴格控制有污染項目的建設,防止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破壞。高新區建設的旅游活動項目必須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要增設相應的垃圾,與污水收集、處理方式,防止水體污染,各類污水要實行統一處理達標后排放實施“活水”、“清水”工程。
第四,目前高新區旅游業發展的層次還較低,急需通過各種手段引進和培養人才,因此,必須制定相關的旅游管理人員培訓計劃,聘請專家開設旅游開發與管理培訓班或選送旅游管理人員外出參加相關培訓班的學習,可與蘇州大學等省內或省外高校進行合作,為高新區旅游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曹敏娜,王興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功能定位研究[J].人文地理,2003,(2):37-41.
[2]陳家祥.國家高新區功能演化與發展對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9,(2):78-83.
[3]王樹海,閆耀民.國家高新區未來發展的對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9,(3):84-88.
[4]魏柯,周波.試析高新區建設與城市功能發展的互動關系[J].四川建筑,2003,(8):24-26.
[5]陳家祥.中國國家高新區功能偏離與回歸分析[J].城市規劃,2006,(6):22-28.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