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我國對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已漸漸與國際接軌,但是在商標反淡化保護上缺乏統一有序的反淡化保護規定,保護范圍也過于狹窄,不符合馳名商標反淡化的宗旨,因此現階段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建立統一的反淡化保護規定,擴大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范圍,使我國的馳名商標保護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馳名商標;商標淡化;反淡化
中圖分類號:F7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153-02
一、馳名商標的概念和特征
馳名商標一詞由來已久,在我國馳名商標是指經過長期使用,在市場上享有較高信譽并為公眾熟知的商標,具有以下特點:1)馳名商標具有較強的認知功能,與其商品或者服務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它所產生的“認牌購物”“顧客吸引力”的功能能夠轉化為巨大的經濟效益。2)商品質量恒定、優良。馳名商標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盡管有高、中、低不同檔次,但其質量水平都能保持連續性、穩定性,質量可靠。
二、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基本問題
(一)馳名商標淡化的概念和特征
2006年10月6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聯邦商標淡化修正案》,其對商標“淡化”的定義為:“根據衡平原則,如果在后使用者在商業行為中不當的使用了與馳名商標相似的商標(或商業名稱),只要導致馳名商標因受到弱化或者玷污而可能被淡化,則馳名商標權利人享有向法院請求發出禁令的權利,禁止后使用者的淡化行為,不論實際或可能混淆存在與否,亦不論是否存在實際的經濟損害或競爭。”這一定義確立了馳名商標淡化標準中的“可能淡化”標準。我們在對馳名商標淡化概念的界定以及反淡化保護方面大多借鑒美國的作法,對馳名商標淡化的理解為:馳名商標淡化是指無權使用人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者類似的標識,利用馳名商標的商業信譽推銷自己的商品,從而沖淡馳名商標的顯著性,貶損其內在價值及識別作用的行為。
馳名商標淡化體現的特征,一般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潛伏性
以假冒為主的傳統的商標侵權,是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上盜用他人的注冊商標,是直接地損害原商標專有權人的行為,較容易被發現。而馳名商標的淡化行為,是間接地、逐漸地削弱馳名商標的影響力,是一種較難被商標權人察覺的商標侵權行為,具有隱蔽性。
2.長期性
假冒等商標侵權,由于競爭性的經營活動,會使損害在較短時間內表現出來。淡化行為是對馳名商標內在價值慢慢侵蝕的過程。淡化的潛伏性,使它不但難以被商標權人察覺,而且淡化行為的損害后果在短時間內也難以體現。通常當馳名商標權人發覺商標被淡化而采取保護措施時,針對其商標的淡化行為已經經歷了一段較長的時間。
3.損害的難挽回性
馳名商標的淡化行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馳名商標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慢慢地被削弱,對其商標價值的損害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馳名商標受淡化行為侵害的損失難以量化,這使得商標權人在要求賠償損失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二)馳名商標淡化的一般表現形式
馳名商標淡化一般表現為弱化、丑化和退化,但是退化是作為一種結果存在的,并不是一種行為方式,因此馳名商標的一般表現形式就是弱化和丑化。弱化,又稱模糊和沖淡,是指馳名商標使用在不同商品和服務上,減少和削弱馳名商標與特定商品或服務的聯系,從而影響其顯著性的行為。丑化,又稱玷污或貶損,是指將馳名商標用于質量低劣、或者不道德或污穢性質的商品或服務之上,從而損害馳名商標的知名度和商譽。丑化與弱化不同的是它會對馳名商標的商譽產生影響,而弱化并不必然會導致這種結果。主要表現為兩種方式:一是在不潔凈的或者不道德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馳名商標。二是將馳名商標用于檔次低劣的商品上。
(三)馳名商標淡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1.將他人馳名商標作為商號或企業名稱使用
將他人馳名商標作為商號或企業名稱使用,是一種商標淡化行為。淡化行為實施者將他人商標不再作為商標使用,而是用作商號或使用在企業名稱中。商號權和企業名稱擁有權與商標權都是民事權利,屬于絕對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任何人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但是在實踐中有些企業不恰當地將他人馳名商標作為商號或企業名稱使用,利用了他人馳名商標的卓越聲譽,減少、削弱了馳名商標的識別性和顯著性,破壞馳名商標的商業價值。
2.將馳名商標作為商品名稱、包裝、裝潢使用
商品包裝、裝潢是指應用于商品包裝上的裝飾圖案,起美觀修飾的作用,具有吸引消費者和促進銷售的作用。馳名商標在長期的商業使用過程中,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其商標以及商品包裝、裝潢等所擁有的獨特風格已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這也往往給了某些不法商人以可乘之機,他們將馳名商標用作自己的商品名稱,或者將馳名商標使用在商品的包裝或裝潢上,導致消費者誤認、誤購。
3.將他人馳名商標注冊為域名使用
域名,又稱網址,是國際互聯網上各類實體的身份標記,引導網絡用戶進入網絡站點的外部地址代碼。域名采取“先注冊先占”原則,在國際互聯網,每個域名都必須是唯一的,它代表著不同的商品,接受社會評價,是企業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在互聯網上的體現。
三、我國的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立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為配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進程,結合TRIPS協議中的要求及我國對馳名商標保護的實踐,2001年12月我國對《商標法》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商標法》部分體現了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有關內容,將反淡化保護提到了法律的立法高度。我國對于注冊的和未注冊的馳名商標提供的保護程度并不相同。對于沒有在我國注冊的外國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僅限于“相同或類似商品”,若將復制、模仿或翻譯馳名商標的商標在不相同或不相類似的商品上注冊或使用,只要不造成混淆,便準予注冊或使用;而對已在我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則擴大至“不相同或不相類似的商品”。但是,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條款與國外反淡化立法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諸多不足之處:首先,該條款未將淡化行為明確列為商標侵權行為,只是將其作為商標禁止注冊的一個因素;其次,該條款的適用條件沒能反映淡化行為的特征。該條款明確規定其適用要求之一是“導致混淆”。根據淡化的性質及相關立法規定,淡化行為完全可以發生在相關公眾不會發生混淆的場合。但應該看到的是該解釋仍然沿用《商標法》中的“導致混淆”作為商標侵權的一個要素。2003年4月17日國家工商局又發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廢止了之前的《暫行規定》,這一規定應該是我國現有的較為詳盡的馳名商標法律制度了。該規定在馳名商標認定的證據和有關程序方面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是對《商標法》各項規定的進一步細化。該規定將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由“注冊商標”擴大到“未注冊商標”;在反淡化保護方面,還規定了對于違反《商標法》第13條規定的具體審查程序和處理方法。同時根據第四條、第五條的規定,“當事人認為他人正在申請注冊的商標、已經注冊的商標、正在使用的商標侵犯了自己的商標專用權的,均有權提出馳名商標認定申請”,這一規定打破了我國原來實行的主動認定馳名商標的保護原則,確立了我國馳名商標的“被動保護,個案處理”,使得我國的馳名商標認定工作進一步規范化。這對于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制度的建立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的行為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因為淡化馳名商標的行為從性質上講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所以也可以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上述規定對淡化行為予以規制。這一條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商標法》中對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不足。
四、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不足與建議
(一)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缺陷
1.缺乏統一有序的反淡化保護規定
我國的商標法體系中并沒有商標淡化與反淡化的明確用詞,雖然2001年的《商標法》己有了反淡化的傾向,但從總體上來說,對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并不系統,商標的反淡化保護的規定散見于不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中,而且在對馳名商標淡化行為的處理方面僅停留于不予注冊和禁止使用,而沒有將馳名商標的淡化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正式列入《商標法》。
2.我國現有商標法在對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上存在不足
我國《商標法》僅僅針對馳名商標跨類保護而非反淡化保護。根據其第13條的規定:第一,就相同或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模仿或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第二,就不相同或不相類似的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模仿或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
(二)對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建議
1.《商標法》應對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制度予以完整規定
《商標法》的保護對象是商標,而馳名商標是商標中的一種。因此,作為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制度,反淡化理應是商標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商標法中應當給予特殊規定的部分。
2.擴大對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范圍
我國新修訂的《商標法》雖然規定了給予馳名商標跨類保護,給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反淡化保護的范圍過窄。在《商標法》中能夠給予反淡化保護的馳名商標僅限于已在我國注冊的馳名商標,這對未在我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的保護是明顯不利的,也是不合理的。對馳名商標進行反淡化保護的基礎是因為其是馳名商標,而馳名商標的認定卻并不以其是否注冊為必要。因此,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范圍應當擴大到未在我國注冊的馳名商標。
3.對馳名商標反淡化的法律保護應延伸至網絡領域
我國的《商標法》雖然增加了對馳名商標的保護,但未涉及到馳名商標網上保護的問題。因此,在我國反淡化法制定之前,法院應該將現實中可以使用的法律延伸到網絡中,例如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民法通則》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去規制這些侵權行為。不能因為沒有法律的規定,而使網絡成為侵權者的樂土。將保護馳名商標的法律延伸至網絡,可以使馳名商標權人放心地在網絡上培育自己的品牌資產,這對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勇前,李平波.馳名商標淡化的表現形式及具體體現[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2]王仙法.商標與知識產權保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3]黃暉.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范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