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國內學術理論界沉渣泛起,并形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其老調重談的核心主張依然是對人類社會歷史規律的根本否定。在這種情況下,宣傳和闡發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規律理論,不僅具有強烈的理論針對性,也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應當構成當前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規律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001-02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作為一種消極的社會意識,是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反映。從當今國際環境來看,以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勢頭強勁,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則處于相對低潮階段,這使得兩種社會制度在全球范圍內的并存、合作、和斗爭,呈現出相當復雜的情態。就當前國內狀況而言,我國當前最具有總體性的國情,乃是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投射到思想意識領域,就是在作為主流的馬克思主義之外,必然伴生著這樣那樣的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正是國際、國內大背景的某種反映,需要我們做出冷靜的對待和科學的分析。其中道理,即如恩格斯所提示的:僅僅宣布某種論調為唯心主義,還不足以制服它。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表現、危害與實質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就中國近代革命史而言,絕大多數人的認識還是比較客觀和實事求是的。歷史虛無主義論調置歷史常識和對于這段歷史的科學結論于不顧,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傾向:其一,以“主體性創造”為依據,鼓吹“人禍”,名為“重寫歷史”,而行以“現代化史觀”擅帶“革命史觀”的偷梁換柱之實;其二,大肆宣揚“告別革命”之論斷,認為中國本來不通過流血的革命就可以實現獨立自主,進而認為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甚至流血與犧牲,都是毫無意義的;其三,以一些編造的“野史”來歪曲歷史事實、甚至“惡搞”歷史,借“還原歷史”掩耳耳目,大作翻案文章,進而遮蔽歷史的本來面目。正如有學者所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其核心是歪曲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的歷史,為現在推銷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服務。”[1]
歷史虛無主義雖非當今社會思想的主流思潮,但對其潛在的或現實的危害性,不能不保持清醒的認識。其不僅遮蔽了歷史的本來面目,顛倒了歷史當中的是非曲直,而且也擾亂了人們的社會歷史觀,動搖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的堅定信念。因而,我們必須對其加以警惕,“否則就會從根本上搞亂社會主流思想和主流價值,動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立足和發展的思想根基。”[2]
而從學理層面來看,歷史虛無主義者并不具備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歷史資料、把握歷史事實的總和并闡明其內在聯系的方法論自覺,因此,也就不可能透過歷史現象厘清歷史主流和深層本質,進而揭示社會歷史的內在規律。其隨心所欲地挑選零碎的歷史事實對人類歷史加以“涂抹”或“剪裁”,憑借某種“新奇大膽”的想象歪曲和否定歷史,其實質就是否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他們不會認識到:他們以局部來推論整體、以表象來妄測根本,當然是站不住腳的。他們所標榜的“以史為鑒”,不過是“自以為是”而已,歷史的內在性、整體性和規律性,只能永遠地外在于其理論視野,構成其令人觸目驚心的理論盲區。
二、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規律理論是抗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有力武器
唯物史觀認為,人類歷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是受內在的、客觀的規律支配的,這種規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同時也構成科學、合理地說明人類全部歷史的根本依據。歷史虛無主義通過對于所謂“人禍”的一系列演繹,企圖將歷史歸結為主觀意志的產物,恰恰被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規律理論擊中了要害。正如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中指出的那樣:“新的事實迫使人們對以往的全部歷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些互相斗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系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由法的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筑,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3]544歷史虛無主義既不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是什么,也不了解歷史背后的真正動因何在,所以,不過就是一種缺乏內在根據的歷史觀。
歷史虛無主義的更深層次的思想癥結在于不懂得人類歷史客觀存在的辯證本性。“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在現代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上的特別應用,只有借助于辯證法才有可能。”[3]495-496唯物的歷史的辯證法不崇拜任何僵死的教條和主觀的臆斷,足以扼住歷史虛無主義的咽喉,在方法論層面為歷史規律理論提供了根本保證,為總體性、動態性地分析歷史、把握歷史和創造歷史,開辟了廣闊而深湛的理論空間。
如“三形態”說以個體之間客觀存在的建立社會聯系的基本形式,以及個人對社會環境的控制程度和自由度為根本依據,將每一形態內部的有機性和各個形態之間的聯系性構成了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總體性,這就使得歷史規律理論與現實的具體的歷史進程達到了內在的契合,實現了歷史認識在歷史與邏輯高度統一意義上的重大飛躍。而歷史虛無主義的本性就決定了其永遠不會具備這樣一種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理論視野。正如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的:“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4]364在這個意義上,歷史虛無主義的淺薄與粗陋,是昭然若揭的。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規律理論是當前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重點內容
“馬克思主義從來就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的思想武器。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只有當科學理論被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投身改革建設的內在動力時,我們的宏偉目標才能夠順利實現。科學理論也只有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才能得到堅持、檢驗、完善和發展。”[5]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理論掌握群眾的過程,只能是重點推進與全面推進的統一,而不能是不分巨細的等量齊觀。從抗擊歷史虛無主義的角度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規律理論,應當是當前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重點內容。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歷史規律理論與歷史虛無主義論調直接對立
歷史規律理論注重人類歷史在本質層面的客觀必然性,主張以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為基礎整體地把握歷史、觀照現實,而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調,不僅以人的主觀性為其判斷歷史的根本出發點,而且肆意夸大偶然的、零碎的歷史事件的決定性意義,這就使得人們對歷史的預見與展望喪失了最為有力的客觀依據。其淺薄、粗陋、主觀、片面,由此可見一斑。
2.歷史規律理論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論力量
歷史規律理論以其歷史見解的獨到性和深刻性,一直受到西方主流歷史學派如法國的新史學、美國的世界史學派等的認真對待乃至高度評價,如有作者所論,當代西方嚴肅的歷史思考都不得不借鑒馬克思的歷史觀。相形之下,現今國內學界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唯物史觀尤其是其歷史規律理論的蓄意曲解與刻意詆毀,在根本上講,不過是無聊復無奈的學術泡沫而已。
3.歷史規律理論是論證社會主義制度合理性的主要支點
歷史規律理論從整體上,也就是以一種深邃、長遠的眼光來洞察人類歷史,尤其是以對資本主義社會內在邏輯的透徹分析和深刻批判為依據,進而把握社會主義制度在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意義上的現實,雄辯地闡明其偉大意義和重大價值,絕對不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無根之論所能動搖的。如果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以此為重點而扎實推進,則不僅可以凸顯馬克思主義歷史規律理論完全能夠說服人、引導人的“徹底性”(馬克思語),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本身的內在訴求——現實性與針對性——的有力體現。
參考文獻:
[1]鄭科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警惕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三股思潮[J].政治學研究,2008,(1).
[2]梅寧華.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J].求是,2010,(13).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寧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人民日報評論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N].人民日報,2008-01-01.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