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斷爆發的體育界勞資糾紛,使成立球員工會顯得十分迫切,以推動體育界中三方搏弈與協商機制的構建。當前要結合中國國情,認清建立球員工會的現實意義;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在體育界中努力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體育的大發展。
關鍵詞:職業體育;球員工會;勞資糾紛;工會變革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076-02
2011年國內外籃球界特色鮮明!突出體現在球員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國內的代表是江蘇省籃球的兩位領軍人物唐正東與卞蘭均轉會他家。據揚子晚報10月18日的報道:“江蘇省男籃核心唐正東前腳剛出走新疆。昨天,記者再獲獨家消息,江蘇省女籃的旗幟人物,上屆女籃亞錦賽MVP卞蘭也走了,她此次轉會的俱樂部是浙江稠州銀行,與大唐一樣,卞蘭的出走也是為了獲取更高的報酬”[1]。國外是新賽季的NBA賽季因勞資談判而變得遙遙無期。截至11月2日,勞資談判沒有任何結果。而NBA勞資談判的拉鋸戰背后折現出NBA球員工會的力量。相比而言“中國的運動員,特別是江蘇省的籃球運動員都是體制內的人,如果領導不放,他們根本就走不了。前兩年,南鋼核心后衛胡雪峰也曾經鬧著轉會,當時就是因為體育局領導壓著不放,才沒有走成。去年的唐正東也是一樣,領導不松口,他就是罷賽也沒用,說得明白一點,領導要是不簽字,你連注冊資格都沒有。領導想把你廢了,就算你球技再高,也只能在場邊干瞪眼”[1]。
這幾年,伴隨著國家進入社會矛盾凸顯期,職業體育中的勞資糾紛也開始成為體育界中的常態。除唐正東轉會事件外,先后出現了足球界里的欠薪事件,天津泰達隊罷訓事件,游泳界里孫楊被代言事件等。這些事件的背后,都折射出我國體育界中球員工會的缺失問題。不理清這一問題,將制約我國體育改革的深入與大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會影響我國社會的和諧。
一、球員工會的概述
球員工會在國際體育界是很常見的群眾社團組織。今年NBA勞資談判中的球員工會的力量讓國人感嘆。西甲和意甲開賽前的勞資談判都給國人昭示了國外球員工會的力量。國內成立職業球員工會已是迫在眉睫。對于球員工會,有人認為,國外球員工會官方全稱應為職業足球(籃球、排球、棒球等)運動員協會,或職業運動員協會[2]。
對于球員工會,各界觀點不一。筆者認為,球員工會是指在競技體育界中的職業球員按職業分類依法自發組建維護球員利益,代表球員利益的群眾性社團組織。球員工會的首要與基本職責就是維護球員的正當利益;球員工會就是要代表球員與資方進行協商與談判,博取盡可能多的球員利益;在體育界重大事件中,發出球員的聲音,體現球員的地位。
二、國內成立球員工會的現實意義
(一)成立球員工會有利于理清俱樂部、單項體育協會、體育局與球員的權利義務關系
目前越來越多的球員轉會與罷賽等事件背后的根子是俱樂部、單項體育協會、體育局與球員的權利義務關系混亂。俱樂部有名無實,未得到真正的經濟主體地位;球員一直是隸屬國家的,他們的合法權利得不到維護。成立球員工會,有利于理清俱樂部與球員的相互獨立關系;有利于理清俱樂部與單項體育協會及體育局的法律與經濟關系,促進體育產業的良好發展。
(二)成立球員工會利于保護球員的具體利益,促進體育界中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目前中國職業體育中的勞資矛盾已無法回避。因為沒有球員工會,在勞資搏弈中,職業球員一方處于絕對弱勢的地位,球員僅靠自己個人的力量與俱樂部談判,正當權益難有保障!成立球員工會后,球員可以推出自己的代表與俱樂部及單項體育組織談判,合理維護球員合法權益。公權機關可以以此為抓手,啟動體育界中球員、俱樂部及體育局三方協商與談判機制,防止勞資矛盾尖銳化,在體育界中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三)成立球員工會有利于促進國內體育體制的改革,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從NBA的勞資談判地進程來看,西方體育大國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體育發展模式。相比而言,國內的體育依然是計劃經濟地模式,已嚴重跟不上市場經濟改革的步伐。成立球員工會,可產生鯰魚效應,激活步伐緩慢的體育體制的改革;與此同時,在體育界真正做到與國際體育接軌,更好地開展競技體育的國際交流與發展,給大眾提供更多精彩的體育文化大餐。
(四)成立球員工會有利于球員的自我設計和成長
國內球員在傳統體育培養模式下,個人處理自己事務的獨立能力很弱。球員工會是一個由球員自己選出來的球員領袖作為領導的團體,成立球員工會,可以更好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組織球員開展活動,促使他們與社會相接觸,關心社會的變革與發展;極大地增強球員將來在社會上的立足能力,以及報有以后回饋社會和球迷的行為意識;擴大球員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提高中國運動員在國際體育界的形象。
三、構建國內球員工會的影響因素
相比起西方國家成熟的球員工會模式而言,國內的球員工會尚屬于一片空白。目前看來,制約與影響構建球員工會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問題
球員工會畢竟是一社團組織,它的成立必須要有法律依據,必須經過民政部門的批準。在目前的《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中對于如何在體育領域這樣的行業建立球員工會無原則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也無相關的司法解釋。現行《勞動法》與《體育法》對此也沒有明確規定。這凸顯了組建球員工會將遇到的法律瓶頸問題。
(二)從事體育工作人員的觀念問題
目前許多的體育官員,俱樂部領導與球員對于球員工會十分陌生。單項體協與俱樂部依然把球員當做是自己的家產,不尊重球員的合法權益。在官員眼里,球員從小到大都是地方和國家一手培養出來的,本位思想嚴重,很少考慮到球員的發展前途與切身利益。江蘇省南鋼隊的胡雪峰一直想到別的俱樂部發展未果;唐正東的轉會問題更是一波三折,最后上升到援疆的高度才得以解決;這些都體現出體育官員的傳統思維在作怪。對于球員工會,更是如同洪水猛獸般不予理會。球員雖然這幾年看到NBA勞資談判中的工會力量,也很想成立工會,但如同整個國家公民意識有待提高一樣,參政議政能力不足,對于如何組建工會也是缺乏意識與行動能力。
(三)競技體育體制的轉變問題
中國的競技體育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競技體育自身亟待變革。目前各單項體育機構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既是單項體育管理中心,又是單項體育協會;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雖仿照國外模式,推出了俱樂部制,但俱樂部僅有出錢的份,俱樂部隊還是以前省市隊的化身;俱樂部很少有多少話語權。這一現狀對于組建國內球員工會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四)國內工會的現狀
中國工會有濃厚的官方色彩,與改革開放的要求極不適應。《工會法》雖明確規定工會的首要職責是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但遺憾的是,在目前各地不斷發生勞資糾紛事件中,很少看到工會的身影。這彰顯了目前工會角色定位與作用發揮的尷尬性。不去除工會的官方色彩,不體現工會的獨立性,即使組建了球員工會,也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體現自身原有的職能。
四、對策與建議
(一)盡快出臺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組建球員工會,首先要解決相關法律障礙。建議全國人大盡快修改《工會法》、《體育法》和《勞動法》;最高人民法院能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國務院能先出臺有關條例;全國總工會能對組建球員工會給與指導性的意見。在《中國工會章程》尚未有明確說法時,全國總工會與國家體育總局能先出臺運動員利益的保護規定,這樣組建球員工會能有法律上的依據。
(二)建立體育局、俱樂部與球員的三方協商與搏弈機制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們必須承認,體育局、俱樂部與球員的具體經濟利益是不同的,三方都是獨立的利益主體。解決好體育界中的勞資糾紛問題,體育主管部門必須放低身段,尊重并主動保障俱樂部與球員的實際利益;在目前“勞弱資強”的格局下,體育局應協調好俱樂部與球員雙方的關系,必要時應進行行政干預,不允許俱樂部任意侵害球員的利益。在法律未修改時,政府先出臺國內職業體育運作的規章,明確體育局、俱樂部與球員各自的責、權、利,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三方利益均享,風險各擔,以此推動國內職業體育的改革步伐。
(三)轉變國內工會的觀念與作風,扭轉公眾對工會的固有認識
球員工會組建中的困境,是與當前國內工會的角色混亂與定位不清相關聯的。中國工會應適應目前勞動關系的新變化,調整好自己的角色,明確自身的定位,回歸工會原有職能。工會要敢于為會員維權,在發生勞資糾紛時,工會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要理直氣壯地代表工人的利益,與資方協商與談判,讓公眾切身感受到工會的力量。希望相關公權機關從推動職業體育大發展的高度出發,積極鼓勵與指導球員工會的組建。
(四)探索中國特色的球員工會構建模式
在目前組建與西方國家接軌的球員工會是不現實的。但可以探索中國特色的組建模式,先構建框架,不搞一刀切,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目前可先在影響較大的項目,如三大球與乒乓球中施行按俱樂部來建球員工會,條件成熟了可推廣到單項體育協會中建立,最后推廣到國內所有體育項目。這樣做,風險較小,符合我國改革的路徑。這是在中國國情下的路徑選擇,也是一條較為穩妥的構建模式[3]。
西方體育大國的事實告訴我們,保障球員的利益,讓中國的球員工會從無到有,讓球員工會發揮作用,是時代的需要。改革沒有回頭路,組建球員工會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刁勇.在江蘇一年十來萬去浙江變五十萬[C]//卞蘭:傻子才不走[N].揚子晚報,2011-10-18.
[2]張得勝.球員工會百年回眸[J].體育博覽,2003,(3).
[3]賈珍榮.我國職業體育工會基礎理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