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性的毒品問題是威脅眾多國家和平安全的大問題,社會頻頻出現的毒品犯罪事件,凸顯我國刑事立法的法律體系不夠健全。長期以來僅僅用治安行政處罰的手段對屢教不改、屢戒屢犯者是難以杜絕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本文提出在我國增設吸食、注射毒品罪的基本設想,并具體探討罪名的設置構成要件及量刑的規定,相信隨著我國刑事立法的不斷完善,吸毒行為犯罪化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關鍵詞:吸毒行為;吸食、注射毒品罪;犯罪化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147-02
毒品問題對人類的各個階層和社會的發展構成了極大威脅。我國曾經擁有三十多年“無毒之國”的美譽。然而到20世紀末期,我國已由毒品過境國轉化為毒品過境與消費和生產并存的毒品受害國。因此,通過論述在我國將非法吸食、注射毒品行為犯罪化的必要性,進而明確我國立法改革的方向,標志著吸毒行為犯罪化將全面進入了法制化軌道。
一、吸毒行為的危害性
吸毒嚴重摧殘人體身心健康,容易導致疾病蔓延。毒品犯罪造成的直接危害是損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久而久之,體內嚴重中毒,產生各種病態反映。最終導致人的體質下降,感染各種疾病。吸毒者雖然具體傷害的是自已的身體,但是這種行為已影響整個社會,從長遠看還會影響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是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大敵。總之,吸毒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它不僅對吸毒者個人和家庭帶來損害,而且對整個社會和國家乃至全人類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因此,吸毒已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不只是對個人身體健康侵害的行為,而是具有現實的、客觀的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對于吸毒行為的客觀社會危害,刑法不應,也不能將其置之度外。
二、我國現行法律對吸毒行為處置的缺陷
從我國現行法律關于吸毒的立法處置來看,很明顯吸毒在我國只是一種違法行為,對其懲處也僅局限于行政處罰的范疇,這主要包括拘留、罰款、沒收等行政處罰措施。而對吸毒成癮者采用強制戒毒或勞教戒毒的方法,可以視為一種保安處分。筆者認為,吸毒的非犯罪化雖然其立法宗旨在于教育、挽救吸毒者,便于吸毒者能夠重新回歸社會,做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有用之人,但卻存在以下明顯缺憾。
(一)吸毒行為非犯罪化的立法處置與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不相適應
近年來吸毒人數的增多和毒品消費市場的擴大直接刺激了毒品的生產加工、走私和販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毒品也是一種商品,它有一個生產、加工、走私、販運和消費的全過程。毒販要獲得暴利,就必須不斷拓展毒品消費市場,否則其獲取暴利的目的根本無法實現,反過來,吸毒人數的增多,毒品消費市場的擴大又直接刺激了毒品的生產、加工、走私和販運,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與此同時吸毒還會引發大量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社會治安。眾所周知吸毒和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由于毒品價格高昂,金山都要被吸空。吸毒者在耗盡個人和家庭財產后,就會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進行販毒、賣淫、搶劫、殺人、盜竊、詐騙等犯罪活動。據報道,我國大中城市中與吸毒有關的犯罪正逐步上升,有些地方與吸毒有關的犯罪已占到犯罪總數的70%~80%,個別地方比例更高。此外,吸毒后精神亢奮甚至失常也誘發了部分傷害、搶劫、強奸等犯罪行為,嚴重破壞了社會治安。
(二)吸毒行為非犯罪化不利于遏制毒品非法使用的蔓延
我國毒品非法使用的蔓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吸毒行為的處罰過輕是導致吸毒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必須引起我們高度注意的一個問題。許多吸毒者都熟知“吸毒違法不犯罪”之法律規定,他們認為既然政府沒有把吸毒規定為犯罪,那么就說明吸毒的社會危害性較小。許多送進戒毒所強戒的吸毒成癮者也因此不認真接受治療,出所后又照吸不誤,直接導致了復吸率的居高不下。鑒于此,我國應當通過立法將吸毒規定為犯罪行為,使吸毒人員懾于法律的威嚴而痛下決心戒除毒癮。當然無論是吸毒還是復吸,都是由各種復雜因素造成的,我們不可能企求通過吸毒犯罪化的途徑從根本上消除吸毒和復吸這一社會痼疾,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吸毒犯罪化有其積極的一面,對于遏制我國日益猖獗的吸毒現象將會有重要的作用。
三、吸毒行為犯罪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吸毒行為犯罪化是抑制毒品犯罪的有力途徑
吸毒刺激著毒品走私、制造、販運及黑市交易日益猖獗。打擊毒品犯罪,僅以走私、販賣、運輸、制造等最終贏利者為打擊對象是不夠的,必須堵住毒源,截斷毒流,消除毒害,從兩頭抓中間截,才有利于打擊毒品犯罪。要控制毒品犯罪,尤其是控制毒品銷售,打擊毒品的消費活動則是必不可少的。吸毒是一項費用高昂的“嗜好”,一經染上則欲罷不能,即使家財萬貫都會傾家蕩產。加之生理、心理受毒品的摧殘,無法正常生活工作,絕大部分吸毒者無正當職業和正常經濟收入,況且吸毒與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從來就是對孿生子,將吸毒作為犯罪打擊可以抑制因吸毒引發的一系列其他犯罪。
(二)吸毒行為犯罪化有利于禁毒立法體系的完善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的刑事立法和禁毒法規,吸毒是最復雜的社會問題之一,各國政府對吸毒都設有一套防范、控制、矯正措施,有些國家的法律直接將吸毒規定為一種獨立的犯罪行為,如日本、韓國、蒙古、土耳其、希臘、意大利等,我國的港、澳、臺地區也將吸毒規定為犯罪。
全面禁毒是我國對毒品違法犯罪活動所采取的一貫立場,現有法律已將為吸毒者提供吸毒場所的容留吸毒行為規定為犯罪。非法持有毒品的目的之一是非法消費毒品,法律也規定為犯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將吸毒行為也規定為犯罪,就會失去法律規范內部的協調統一,也有悖于運用刑罰全面禁毒的立法精神。從反毒品國際合作的角度來看,把這類行為規定為犯罪,也有助于國際社會的反毒品合作,促進國內的全面禁毒活動。因此,有必要增設吸食、注射罪使毒品從制造、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都受到法律的制約,從而形成我國刑法對懲治毒品犯罪的完整體系。
四、關于在我國增設吸食、注射毒品罪的立法構想
(一)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概念
由上可知,在刑法之中將吸毒行為犯罪化是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的,筆者在該部分將提出有關吸毒行為犯罪化的罪名設置、構成要件、量刑方面的設想:從前面的比較研究可知,各國吸毒罪的罪名五花八門,諸如吸毒罪,非法消費毒品罪,非法消費興奮劑罪,公然酩酊、亂用藥物罪,非法消費麻醉品罪,濫用麻醉品罪,吸食鴉片煙罪等,不一而足。聯系中國國情,同時借鑒各國立法經驗,筆者認為選擇吸食、注射罪的罪名是較為科學和合理的。理由如下:
其一,吸食、注射罪的罪名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被普通公民所理解和接受。同時吸食、注射罪的罪名也鮮明地體現了吸毒行為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其二,根據我國現行禁毒立法之規定,毒品根據其藥理性質分為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兩大類,因此,我國不可能像泰國等其他國家只規定非法消費麻醉品罪或濫用麻醉品罪,而對吸食、注射精神藥物的行為,不予處罰,所以我國不能選擇非法消費麻醉品罪或濫用麻醉品罪的罪名。
其三,美國的公然酩酊、亂用藥物罪將攝取酒精飲料和亂用藥物的犯罪行為規定在同一個罪名中既不符合我國現行法的規定,也讓普通公民難以理解和接受(麻醉藥品或精神藥物在我國濫用稱為毒品,而不叫藥物),因而不宜仿效。
吸食、注射毒品罪可以定義為:年滿16周歲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違反國家毒品管理秩序,明知是毒品而吸食、注射,經公安機關戒毒機構強制戒毒后又復吸的或者吸食、注射毒品,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吸食、注射毒品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1.吸食、注射毒品罪的犯罪主體
吸毒罪的主體,我們認為可以參照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規定,確定為一般主體,即只要行為人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就可構成吸毒的主體,具體而言,包括我國公民以及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這里的外國人是指具有他國國籍或無國籍的人。鑒于軍人和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特殊性,我們建議軍人和國家工作人員吸毒的,應當作為法定從重情節予以處罰。我們不主張有些國家規定只有未成年人才可以構成吸毒罪的主體的立法例。雖然其立法宗旨依然在于通過嚴刑峻法來震懾未成年人,以防止其染上毒癮,從而達到教育、挽救的目的,但是這樣做往往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會回歸,不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重塑,因此我們建議對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人犯吸毒罪的,依法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2.吸食、注射毒品罪的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吸食、注射的是國家管制的毒品,明知自己吸食毒品的行為是破壞國家對毒品的管制并會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卻希望這種結果發生。行為人的主觀目的通常是為了追求毒品造成的感官刺激。如果行為人受他人欺騙,確實不知道是毒品而誤用,則不構成本罪。此外,毒販為了打開毒品消費市場,引誘、教唆、欺騙行為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如果行為人明知是毒品而吸食、注射毒品的,構成吸毒罪。反之,則不構成吸毒罪。
3.吸食、注射毒品罪的犯罪客體
從客體方面來看,吸毒行為侵害的是國家對毒品的管制秩序。我國于1987年11月28日頒布的《麻醉藥品管理辦法》和1988年12月27日頒布的《精神藥品管理辦法》,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種植和生產、供應、運輸、進出口、使用都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各種毒品犯罪無不對特定的毒品管理制度造成直接侵害。根據《麻醉藥品管理辦法》第21條規定“麻醉藥品只限于醫療、教學和各種科研需要,任何個人不得非法使用麻醉藥品”,而吸毒行為正是破壞了國家對麻醉藥品使用的管理制度。至于非法使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仍屬犯罪行為,但鑒于危害性相對較小,在量刑方面可考慮從輕處罰。
4.吸食、注射毒品罪的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的客觀方面可以具體描述為經公安機關的戒毒機構強制戒毒后又復吸的行為。復吸人員主觀上反復多次毒癮未除,主觀惡性較強,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客觀上多次違反了國家對毒品的管理秩序,符合主客觀相一致原則。這樣的立法設計亦有利于縮小打擊范圍和照顧犯罪者家屬的感情。
參考文獻:
[1]方元.論非法使用毒品行為的刑罰規制[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3).
[2]駱寒青.對設立吸毒罪的設想[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6,(2).
[3]丁明.對吸毒行為法律定性的思考[J].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8,(2).
[4]李倩嵐.吸食、注射毒品犯罪化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9,(19).
[5]曾粵興,蔣滌非.毒品犯罪研究回顧與展望[J].刑法論叢,2008,(1).
[6]邱創教.毒品犯罪懲治與防范全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范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