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巨大威脅,通過指出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對世界多方面的威脅和挑戰(zhàn),分析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及其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國際社會面對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威脅和挑戰(zhàn)應該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發(fā)展趨勢;挑戰(zhàn);對策
中圖分類號:D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023-02
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是指區(qū)別于政治性的極端主義(民族極端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政治極端主義)的個人或者組織旨在通過制造極端思想、實施極端行為、為了達到某種非政治目的(經(jīng)濟目的或純粹為了滿足心理需要)或社會目的服務的反社會、反人類的各種刑事犯罪性的暴力或暴力威脅和極端主義活動。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是當今世界的巨大威脅和國際安全的巨大挑戰(zhàn)。
一、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發(fā)展趨勢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由于國際和國內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仍將長期存在,有時有的矛盾還會激化和畸形發(fā)展,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個人的還是集團的)必將繼續(xù)長期存在,并維持相當?shù)囊?guī)模和影響,在未來極有可能泛濫和惡化。
(一)由一國到多國、由地區(qū)到全球發(fā)展的趨勢(全球化)
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全球化為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滋生提供了物質前提。首先,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利用全球化的技術、資金、信息傳播實施極端活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在全球的應用,為刑事犯組型極端主義提供了智能化平臺。其次,全球化引發(fā)的社會不平等,刺激了極端活動發(fā)生。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受經(jīng)濟利益驅使,對全球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采取極端態(tài)度。全球化導致的南北差距拉大,富國愈富,窮國愈窮,使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發(fā)生越來越頻繁。再次,全球化為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集團化、壟斷化、有組織化提供了途徑。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各地區(qū)間的極端主義大都建立起了組織,為了協(xié)調他們之間的利益,各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之間也加強了聯(lián)系和合作,他們甚至召開國際會議,交流經(jīng)驗,共商對策,大有在全球建立一個龐大的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網(wǎng)絡之勢。
(二)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將會更加多元化
新興的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將會不斷出現(xiàn),涉及的領域將會越來越廣泛,幾乎涉及任何存在利潤和其觸角能夠伸展到的空間,而且將會有更多的處于社會邊緣的人群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特別是那些新興的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將同那些已有的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形式并存、融合,對人類構成威脅。在全球化背景下,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似乎擁有前所未有的活動空間,他們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在全球從事毒品走私、武器走私、人口走私等活動,其造成的影響和危害也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三)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實力(經(jīng)濟實力與行動破壞能力)總體上將呈上升趨勢,并有可能從追求經(jīng)濟霸權和精神寄托破壞活動轉向追求政治霸權和建立獨立王國為目的的恐怖主義和政治極端主義
隨著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其通過各種非法手段聚斂的大量財富將越來越多,經(jīng)濟實力越來越強,擁有雄厚的資金為其進行極端主義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經(jīng)濟后盾,這大大增強了其組織的破壞能力。并且,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極有可能由非政治目的的破壞活動,轉向有政治訴求的極端主義。因為,有政治訴求的極端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其社會經(jīng)濟基礎,由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轉向有政治化訴求的極端主義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在各類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活動與政府的利益發(fā)生激烈沖突或者受到政府打擊或限制時,一方面,這些極端主義往往大肆對政府部門進行滲透,如俄羅斯黑社會甚至滲入到了國家杜馬。俄羅斯卡內基基金會的麥克·福爾說:“黑社會妄圖打入議會,以便營造一個政治網(wǎng)絡。”議員豁免權成了俄羅斯黑手黨追逐的目標。俄羅斯黑手黨出巨資資助一些人參加俄杜馬議員選舉,從而使這些人為他們的犯罪組織或財團服務。其他如販毒集團、武器走私集團、人口販賣集團等都加大了對政府滲透的力度,有的還組織政黨參加競選,可以說,這是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向政治目標轉換的一種傾向。另一方面,許多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集團在進行罪惡勾當中遇到政府的限制和阻力時,他們敢于與政府大動干戈,有的甚至組織游擊隊進行暴力對抗,進一步發(fā)展就有可能轉為奪取政權的斗爭。最后就是很多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往往盤踞一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如金三角地區(qū)的佤邦政權就是如此。
二、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挑戰(zhàn)
(一)對安全的挑戰(zhàn)
一方面,販毒、洗錢、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嚴重威脅著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安全。販毒集團在世界范圍內的活動使全球吸毒人數(shù)達到5 000萬,因吸毒死亡的人數(shù)逐年上升,因毒品而導致的家庭破裂和犯罪活動不計其數(shù)。國際國內人口走私集團拐賣人口和器官,特別是婦女和兒童,使許多被拐賣者流浪他鄉(xiāng),有的甚至被殘害致死。另一方面,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組建的強大的犯罪網(wǎng)絡和武裝化的暴力集團,對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挑戰(zhàn)。在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影響下,世界各國的犯罪現(xiàn)象更加猖獗,使人們、政府和國際社會產(chǎn)生了極大的不安全感。
(二)對經(jīng)濟和金融的挑戰(zhàn)
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大多是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犯罪活動,他們活動力強,手段殘忍,而且干的都是能獲取暴利的交易,如販毒、走私武器、販賣人口等,他們通過這些非法極端活動獲取的巨額利潤,對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他們將非法所得注入正常的和非正常的經(jīng)濟活動中,給各國政府和世界金融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三)對國家主權的挑戰(zhàn)
國際社會是建立在主權國家之上的。然而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正在逐漸地削弱國家主權。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根本不考慮國界的存在,不考慮主權的神圣。他們充分利用各國制度和法律的差異,利用邊境地帶管理的薄弱,利用關稅的區(qū)別。國家雖有海關和關稅,他們照常走私;雖有護照和簽證,他們照常可以從事非法移民。總之,他們可以利用一切手段,達到任何目的,似乎沒有他們過不了的關口,沒有他們去不了的地方,主權對他們形同虛設,沒有起到限制作用。
(四)對法律的挑戰(zhàn)
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對國內法和國際法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知道,法律不能替代問題的解決,但在當代沒有法律的國家和世界似乎也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法律往往跟不上刑事犯罪活動的變化,遠遠阻止不了那些鋌而走險和鉆法律空子的人。首先,法律往往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其次,對國內法來說,法律的功能只能在一國內有效,當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跨越國界時,法律就鞭長莫及了,即使國家之間有引渡條約,問題解決起來也不是很簡單,各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主權,經(jīng)常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再次,對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犯罪活動雖有國際法、國際刑警、國際法院等類似世界政府的法律和機構,但是,國際社會畢竟不是世界政府,它沒有強制機構,亦受到國家主權的限制。
三、國際社會的對策
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危害自不待言,但它并非憑空而起,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社會的極端不公、嚴重的兩極分化、社會腐敗、人心渙散、對現(xiàn)實極端不滿而又不知所措、巨大的社會動蕩……凡此等等,都為各種“極端思想”和“極端行為”提供了土壤與環(huán)境。只有清除這些土壤與環(huán)境,才能真正消除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回應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挑戰(zhàn)必須從多元的角度和空間作出選擇。諸如各國政府必須進行改革和綜合治理,必須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聯(lián)合國框架下的合作,以應對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全球化的趨勢。
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本質是反人類、反人道、反和平的,任其泛濫,必將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對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構成巨大挑戰(zhàn)。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逐步走向全球化、逐步走向合流和縱橫交錯、逐步走向政治化的因素和趨勢,因此,各國政府要認識到,各國目前所采取的打擊毒品走私、軍火走私、海盜、非法移民、邪教、洗錢和黑社會等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措施只是治標之策,單打獨斗,注定會歸于失敗。這并非因為努力不夠,資源投入不足或政治意愿不夠堅定,而是由于各國政府打擊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的戰(zhàn)略植根于錯誤的主導思想、錯誤的先決條件和過時的機制和機構。因為,只要世界還存在不公正、貧富懸殊、以強凌弱等現(xiàn)象,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就難以徹底消除。所以,打擊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應是一切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共同任務。就目前來說,在如何定義、防范和打擊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和清除除其產(chǎn)生的土壤,如何建立有效機制遏止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蔓延,如何在打擊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合作中堅持主權獨立原則等問題上,迫切需要進行國際合作,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間的合作。建立國際新秩序與打擊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都應有發(fā)展中國家的聲音,不應由一家或幾家掌控話語權。世界各國保持經(jīng)常性磋商與溝通,對推動國際合作應對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維護國際安全,促進和平與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各國必須注重解決國內、國際的貧困和貧富懸殊,建立國際經(jīng)濟新秩序;在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加大精神投入和文明建設,建立國際文明新秩序;在處理國家間的關系時摒棄意識形態(tài)和霸權主義,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建立更為靈活的主權觀念、加強多邊機制和國際合作、把一味地打擊、鎮(zhèn)壓改為有效地綜合治理等,來贏得刑事犯罪型極端主義對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萬佳.俄羅斯黑手黨[N].環(huán)球時報,2002-04-04.
[2][意]佩奇.世界的未來——關于未來世界一百頁[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莫伊斯·內姆.全球化的五場戰(zhàn)爭[M].外交政策,2003,(1).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