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發展呈現出負面化,功利化、政治化和目標模糊化傾向。為此,需要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關注情感教育的發展,樹立以情優教、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建構具有專業特色和人文內涵的情感教育核心價值體系,完善以學校與家庭互動為主的情感教育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情感教育;探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229-03
近年來,隨著我們高職高專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教育界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情感教育也日漸關注,尤其在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就業壓力增大,學生心理情感呈現復雜多變的態勢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獨特的育人功能。
一、情感教育內涵解讀
所謂情感教育,就是以注重人的情感培育為教育的著力點,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態度及意志表現,教育者主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互動交流,以促進師生間思想上的共鳴,知識上的相互融通,進而實現學生在智與情方面的健康發展。可以說,情感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快樂地享受教育,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對傳統教育的補充和完善,更是對傳統教育的改造和創新。通過情感教育,不僅最大限度地尊重并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性地位,更有利于培養造就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品質,培育學生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心理世界,以便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因此,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而言,要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即“從教學到管理,從課內到課外,只要有學生參與的教育、教學活動,就需要情感教育”[1]。
情感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其內涵豐富,具有多樣性和多層面性。這就決定了情感教育內涵的豐富性和多層面性。從教育學的視角來看,情感教育不僅包括對學生情感培育的引導,還包括對學生情感問題處理上的幫助和指導,通過對學生情感及其情感處理問題的引導教育,逐漸培養出學生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正當的倫理價值觀。從一定意義來講,“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2]255。不言而喻,教育者必須關注對學生情感世界的教育和塑造,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積極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對于情感教育內涵的解讀,教育界見仁見智,觀點不一而足。有學者指出,情感教育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情感體驗教育,二是情感提升教育。其實,這種觀點在深層次上透視到了情感教育過程的兩大階段,即情感體驗階段和情感提升階段。情感教育也正是通過引導學生直接體驗感知生活中的人和事,使其以理性的情緒和心理經驗感悟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情感的不斷升華,使自己的情感變得越發成熟理性。
對于情感教育內涵的解讀,還必須考察情感教育的目標何在。從教育學的視閾來看,情感教育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二是培養學生情緒自我調控能力,三是幫助學生對自我對環境及對二者之間關系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只有實現這三方面的目標,才能實現情感教育的終極目標,即完成和健全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效用。情感教育獨特的功能和效用是有其內涵特征所決定的,從情感教育的內涵特征來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情感教育的興趣性
情感教育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滿興趣地享受教育所帶來的快樂,感受教育所獨有的魅力。尤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的優勢和效用體現更為顯著,它不僅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通過積極的學習過程培育學生的情趣品質,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和凈化。當然,情感教育的興趣性并非是為了達到刺激學生學習興趣之目的,而刻意役使教育去迎合學生的興趣需要,實際上,情感教育的興趣性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職業與人文素質的提高,關注的是對職業人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情感教育的審美性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給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并愉悅心靈,其過程不僅是一個知識傳遞與獲得的過程,也是一個創造教育之美、享受教育之美的審美過程。是師生雙方在心靈世界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說,情感教育活動的本身正是雙方心靈互動基礎上創造的最生動作品。由此而言,情感教育本質上也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情感教育的創造性
情感教育的創造性主要體現于其本身缺乏統一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套路,教育者在設計和實施情感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的智慧和藝術想象力,設計和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積極創造的過程。教育者要依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在情感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且還要關注對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與引導。
二、高職高專院校情感教育現狀
在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中,一直倡導并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認知的教育,但往往淡化或忽視對學生進行生活和職業情感的培育。一般認為,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學生要實現道德認知向道德品行習慣的轉化,情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催化劑作用,積極的情感往往可以促進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可以說,情感是這一轉化過程的中間環節。如果失去情感這一中間環節,無論多么理想完美的德育目的,都不可能得以實現,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情感教育的開展和實施,通過培育學生完善健康的情感,造就他們良好的精神世界,這對于實現高職高專院校既定的教育目標意義重大。
而在目前的高職高專教育中,由于片面強化教育目標的工具價值,追求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導致我們忽視了情感教育所具有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獨特功能。這樣使得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逐漸滑向功利主義的泥潭,尤其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學生們的情感和心理無奈地陷入了空虛與迷茫之中。具而言之,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情感教育的現狀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學生情感發展負面化趨勢明顯
隨著改革開放事業全面而深入地推進,我國社會轉型進入了急劇變動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領域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競爭壓力的加重,使得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對眼前的現代生活充滿了無盡的新奇和向往,他們嘗試著去積極投入,積極適應。但在積極投入和適應的過程中,他們面對一個充滿欲望和誘惑的現代物質社會,內心深處往往“感到自卑,感到渺小,感到物對人的巨大壓抑”[3]10。如此以來,學生的社會性情感陷入了社會現實所帶來的壓力困境之中。再加之當前社會由于物欲的驅使導致人們思想與信仰的迷失,面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無意義、無思想、無深度、商業化、大眾化、非歷史、不想未來、只求傾刻的現在等等”[4]472,這些文化現象的泛濫,又常常造成學生情感的畸形發展。更何況,選擇就讀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大多數是文化基礎不扎實,對學習、對考試本就缺乏興趣和自信。這些學生中相當一部分具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感,對此現象,我們應及時關注并實施情感教育加以引導和干預,否則,將會導致學生情感發展的負面化趨勢更為普遍和嚴重。
(二)情感教育功利化傾向的存在和擴張
目前,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具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尤其是市場經濟對教育的深刻影響。長久以來,我們在高職高專教育中,一直堅持教育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理念原則,忽略了教育的人文價值導向,對于以人為本、教育服務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價值理念認識不夠。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其功利主義的價值理念日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高職高專教育領域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功利主義的驅動,在功利主義的滲透下,教育呈現出功利化傾向,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在思想層面也產生了功利化傾向,反映在情感層面就是情感認知的功利化傾向。不言而喻,原本薄弱的情感教育也難以避免功利主義的困擾和影響,在很多情況下,往往遭遇與功利主義碰撞的尷尬和無奈。
(三)情感教育的政治化傾向嚴重
在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中,情感教育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或淹沒,缺乏應有的獨立性,開展的情感教育難以深入學生情感問題的核心地帶。當然,不可否認,我國所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現著我們這個時代正確的情感標準,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情感價值觀,是科學的情感認知與導向。這種政治化的情感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在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中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和功能。但應理性地認識到,這種為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的情感教育并不能產生其充分的影響力和感染力。畢竟,情感教育關注的是個體心靈世界的營造,關注的是個體精神世界的完善,并非單純為了滿足社會政治的需求,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區別。因此,在高職高專教育中必須積極建構獨立的情感教育課程體系。
(四)情感教育的目標體系模糊化
目前的高職高專教育中,強調情感教育多是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或培育學生職業情感的角度進行思考的,在實施情感教育時,很多教師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定位,當然也就談不上具有明確的情感教育目標體系了。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過程中,要么是為了激發學生積極情緒促進認知,要么是為了營造和諧的情感環境和情感氛圍,以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如此的教學目的,導致教師要么從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入手,要么從解決學生學習心理問題或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入手進行情感教育。顯然,這是把情感教育當成了一種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和方式,情感教育的本真追求被這種功利化的思維沖淡了,情感教育所追求的豐富情感、深化情感、提升情感、培育情感理性的功能變得蒼白無力。真正意義上的情感教育應該是關注并提升人的生命質量的教育,而這種功利思想主導下的情感教育,帶有濃重的工具性或手段性特點,是對情感教育的扭曲或誤導。教育者必須明白,“真正的情感教育卻不以社會贊成與否為條件,而是以一種情感符號發生的潛移默化的、個人的、富于啟發性的接觸”[5]。通過這種引發心靈共鳴的情感“接觸”,讓生命受到洗禮,使人感受到生命存在與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三、高職高專院校完善情感教育的思路與方法
高職高專教育作為培養技能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職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關注情感教育,培育學生健全的生活情感和職業情感,理應是高職高專教育必須確立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就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情感教育的現狀來看,尚需從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創新教育理念,注重以情優教
所謂以情優教,就是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學及管理之中,運用情感優化教學及管理。作為高職高專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在日常教學及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慮教育的認知因素,充分重視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發揮其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和管理目標,改善教學和管理各環節,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畢竟,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也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徑,開展情感教育,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和情感,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教學。因此,只有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才能確保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提出以情優教,就是要寓情感教育于教學和管理之中,當然,最關鍵的是寓情感教育于教學之中,通過師生間情感的互動交流,優化教學與管理的效果,最終實現“知”與“情”統一。
(二)堅持育人為本,關注學生主體性地位
近年來,教育界一直呼吁建構人文精神,對于教育而言,倡導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其實,這一原則是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具體體現,當然,在高職高專教育中也不例外。這里所說的“育人為本”就是要求教育者堅持從現實的人的本身出發,充分重視并強化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不斷引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權利,關注學生需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使學生的主體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在高職高專教育中,情感教育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的原則,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學生情感困惑、價值觀模糊、精神空虛等最需要引導幫助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向上的心理和積極理性的情感。
(三)建構情感教育的核心價值體系
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不同的行業在勞動對象、工作任務、工藝流程和生產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對其從業人員的職業情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當根據自身辦學所面對的主體行業的職業崗位要求,確立自己的職業情感核心價值目標理念。比如,作為商科類高職高專院校,應該把“愛心、責任、誠信、熱情、奉獻”確立為職業情感教育的核心價值目標?!皭坌摹⒇熑?、誠信、熱情、奉獻”這五個要素構成了商科類高職高專院校情感教育的核心價值體系,這不僅體現了時代發展對職業人情感內涵的要求,也體現了商業領域對從業者情感修養的基本要求。
(四)建構學校與家庭互動情感教育機制
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的成才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密切配合,在這三者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實現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完善,增強學校情感教育的實效性。將家庭情感教育與學校情感教育相互結合,對于把握學生情感世界的發展現狀及其變化規律,有的放矢地開展情感教育意義重大。家庭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擁有豐富真摯的情感因素,家長可以充分運用家庭這一育人平臺,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親情和愛心來喚醒孩子散漫而迷茫的情感,讓他們趨于成熟,歸于理性,逐漸形成健康完善的情感世界。
參考文獻:
[1]洪明.高校情感教育與“人本”教育的理論探究[J].湖湘論壇,2005,(6).
[2]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夏學鑾.轉型期的中國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李澤厚.走我自己的路(增訂本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
[5]肖楠.情感教育視角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05).
(責任編輯/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