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兔年春晚的一個鏡頭,李小冉手捧“動漫兔”的漫畫上臺。下一秒,導播便十分給力地將畫面切給了臺下的一位氣質清新脫俗、神色溫柔的女子——這幅漫畫的創作者夏達。夏達后來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非常感謝導演和劇組的體貼和關照,由其他人幫我送出賀圖。不用上臺真是松了一口氣……”
可是,有些人注定是只要驚鴻一瞥就能叫人過目難忘的,“春晚最美觀眾”的稱號再次將夏達推人媒體與公眾的視線。
夏達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1981年4月4日,夏達出生于湘西懷化洪江市的小鎮黔城。這個與沈從文筆下的鳳凰古城距離僅一里的邊陲小鎮,卻有漢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綿長的文化交流。
夏達有一個十分特別的家庭,才華橫溢的爺爺年輕時曾從事寫作、編劇等工作,父親是搞古建筑修復的,母親則是個了不起的古字畫鑒定專家。夏達從小就浸泡在如此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深受長輩們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小伙伴們還在每天追著看卡通片的時候,夏達的童年里就已經充滿了各種古典名著。而且,家住文化局的夏達得到了好畫師的指點,這都為她日后踏上漫畫家的道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父母的工作繁忙,無人陪伴的夏達漸漸變成了一個當之無愧的“宅女”,她十分享受一個人時才能體會的靜謐與安詳,面對著畫稿,她才能夠將內心積蓄的熱情統統經由筆尖傾瀉出來。
有記者要求夏達用一個詞形容一下小時候的自己,夏達毫不遲疑地用“陰沉”這兩個字為童年的自己貼上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標簽。在她的自傳式繪本《哥斯拉不說話》中,夏達曾有過回顧。從平凡不起眼的“宅女”到萬眾矚目的漫畫家,夏達經歷了破繭成蝶式的洗禮。
這是夏達說過的一段話:“念書時,墻上貼過宣言——你將來要做什么?9個女生里頭,有8個將來的理想是成為漫畫家,而我卻是希望‘偶爾畫畫’的那個。不過很多年后,唯一成為‘漫畫家’的卻是我。”年少時的夏達,曾經只是一個將漫畫看作課余愛好的夢想家,那些在畫格上流動的線條勾勒出了女孩對未來的憧憬,但它不會占去過多的時間和空間。她第一次接觸到漫畫是在十一二歲的時候——當時,在同學家玩的夏達無意間看到了漫畫版的《圣斗士星矢》,她說,“中國的漫畫,像是《三國志》這樣以歷史為題材的作品很普遍,而日本漫畫有著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并且注重描繪讀者關注的東西,我也被其徹徹底底吸引住了。”從此,日本漫畫給夏達帶來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少了刻板、生硬的說教以及不太“美型”的人物,在孩子們所向往的童話與傳奇中,那些無所不能的可愛形象以一種更加柔軟的方式教育孩子們區分善與惡、對與錯,在那個想象可以無限膨脹的世界里,夏達似乎觸摸到了這個世界的心跳,清晰而又強烈地應和著自己興奮的搏動。那些光怪陸離的情節與張牙舞爪的想象在夏達依舊稚嫩的雙眼看來似乎只能是神的造化,所以初中之前她一直認為這些無數次令她屏息的畫面都是由電腦自動生成的,不過事實再次“打擊”了這個天真的女孩——“那個時候太震驚了,簡直就像造物主一樣的存在,我就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一個人。”猛然了解到神奇的漫畫原來出自“凡人’之手,夏達在震驚之余也覺得十分快樂,那一刻,她與自己的夢想真正相遇了!
當然,想要實現夢想并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夏達在一步步靠近漫畫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起來。夏達在書畫方面的造詣自然不需多說,舉止間散發著優雅、嫻靜的東方神韻的她還對大提琴這樣的西洋樂器游刃有余。看似溫婉、柔弱的她實則是個好勝心極強,甚至有時倔強到頑固的人,哪怕棋場博弈如果未操勝績她亦絕不低頭。琴棋書畫占盡的她當然是無愧被人們稱一聲才女的,但這樣并不完整,夏達居然是網游《魔獸》高手!還曾被選為代表選手!她在這款顯然不那么適合女生參與的游戲里可以令諸多異性玩家嘆服并玩笑般地為她取了‘人妖”的綽號!
真正踏進漫畫的殿堂是在夏達讀高中的時候。第一部作品《成長》在《北京卡通》上發表,夏達十分意外地收到了編輯部老師的長篇手寫回復,這使得尚未建立自信的她備受鼓舞,從而堅定了自己創作漫畫的信念。2003年,大學還未畢業的夏達出版了自己的首部漫畫作品《四月物語》——在漫畫世界里的執著摸索使她由逼仄的小巷漸漸邁入了通衢大道。
北漂的夏達將現實的平乏拋在了身后,但物質上的貧困和身體上的疲憊與折磨使精神的煎熬隨之而來。“7年,挨過餓,吃過苦,生命靠死扛,不出門是因為躺著抗餓,瘦是因為消化系統徹底紊亂,頭發長是因為我沒錢理發。每天拷打著自己的精神和體魄,作畫,作畫。我祭上了自己的命。”這段夏達博客中的文字有一種清冷但卻決絕的味道——成就夢想的代價竟可能是生命。
創作初期的夏達幾乎沒有什么收入,每每媽媽來電詢問,她總會說自己稿費很高,讓媽媽不必擔心。而現實卻是截然相反的,有一次夏達生病,根本沒錢看病的她只能咬牙硬撐,早上起床急著要去畫畫的她兩眼一黑就暈了過去,再次醒來已經不知過了多久!那一刻,這個剛剛踏入社會對夢想懷揣著狂熱希冀的女孩在炎涼與殘酷的現實面前不知該是如何的百感交集、愛恨交加,但她顯然沒想“放過”自己,因為畫畫早已是她生命的支點。
夏達喜歡在夜間創作,加上沒錢,她也幾乎不逛街,大部分的衣服和生活必需品都來自于淘寶網購。和夏達純凈、恬淡的氣質一樣,她喜歡淡雅的白色和柔軟的棉麻質地衣物,對天然的手工藝品也毫無抵抗力,因為這些東西就像是夏達的畫,有著最溫暖而柔軟的靈魂。
“很多人會提到‘堅持’,會稱贊‘很了不起’。很奇怪,你會稱贊一個人堅持吃飯、堅持睡覺了不起么?畫漫畫也是一樣,它已經成為我的必須。”夏達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回想起曾經連續70多個小時不睡覺、不吃飯靠喝水抗餓,除了上廁所一步都不離開書桌的日子,對于現在除了趕稿的特殊情況之外,每天都可以睡上十四五個小時的狀況,夏達已經感到十分滿足。隨著《子不語》順利登陸日本著名漫畫雜志《Ultra Jump》,夏達又遭遇了新的挑戰——中日雙方繪畫及閱讀習慣正好相反,每期相同內容的稿子夏達都會完成順序不同的兩份,盡管因此睡眠的時間又被壓縮了,不按時吃飯而導致胃痛,但這些都比不上夏達心里對于漫畫的那份執著。還好,她的努力并沒有白費。
夏達對漫畫的質量有著極高的要求,每次完稿后都會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改得多了自然難免會導致拖稿這類情況的發生。每次臨近交稿,工作室里往往會亂作一團,尤其是夏達的幾個助理實在是忙得不可開交,連續幾天不吃不喝不睡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有道是認真的女人最美麗,那一刻的夏達即使不施脂粉,甚至蓬頭垢面,因為被認真的光環牢牢地包圍著,她依舊會散發出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鏡頭前的夏達總是沉靜而優雅的,生活中的她也是如此,波瀾不驚、淡定從容,幾乎不會看到她生氣的樣子。夏達總是親切而溫柔的,只有一次,因為想讓夏達多睡一會兒而沒有按照她的叮囑準時叫醒她的助理第一次被“老師”的叫喊震撼了。好在最后還是趕上了交稿的時間,可經此一役,助理們也就不得不對“夏老師”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有時實在太忙顧不得回家休息,同事們就幫她在工作桌旁邊搭了一個帳篷,累了她就可以鉆進去休息,這讓夏達十分感動。
每完成一部作品,對于夏達而言都可以說是一個暫時的終點,但每個終點又都指向另一個起點。從啃著干面包挨餓過日子到如今在漫畫王國日本擁有一席之地,這樣的成功對于夏達自己而言也像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將生命融入作品的夏達并沒有太多的所求,只要能繼續畫畫,她的內心就被快樂與滿足充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