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以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光復了武昌,并于次日在紅樓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袖2_--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這一行動終結了260余年的清朝統治、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因此,武昌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為“民國之門”。
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在荊楚之地的武昌爆發,首義為辛亥革命打開勝利之門。在武漢,至今還留下了眾多辛亥革命的歷史遺跡,其中最著名的有武昌起義軍湖北軍政府、孫中山銅像、黃興拜將臺、辛亥革命首義烈士祠、孫中山先生紀念碑、起義門、蛇山炮臺等18處,合稱為“辛亥首義十八景”。
正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懷著對革命先驅們的無限崇敬之心,拜訪了這座首義之城。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于武昌閱馬場,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由于它紅墻紅瓦的建筑外觀,所以被武漢的老百姓們稱為“紅樓”。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
紅樓,即現在的辛亥革命博物館,于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建立起來,它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景點。這一專題性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館名。館占地28畝,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館內收藏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文物1000多件,歷史照片10000余張,分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覽、黃興先生生平事跡展覽等基本陳列。這些展示,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游人,同時也讓大家深感如今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為了進一步打造好“十八景”,據悉近期武昌區投資了超過38億元的重金,對辛亥革命博物館、首義南軸線景觀、楚望臺遺址公園、辛亥百年紀念碑林等幾大項目進行修繕和復建。首義十八景正在吸引越來越多游客來武漢瞻仰觀光。
辛亥革命博物館依托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而建成,筆者在蛇山南麓的紅樓門前廣場上看到,不少游客正在忙著與孫中山先生雕像、十八星旗及紅樓合影留念。與之相鄰的首義廣場,也聚集了不少游客,紛紛在黃興拜將臺紀念碑、彭劉楊(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烈士塑像、十八星旗噴泉花壇等景點前駐足。
孫中山對武漢這個“首義之都”可謂情緣篤深,他將這座城市預定為革命成功后的“京兆區”,并為其未來的發展勾畫了美好的藍圖。作為“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首義之城,近年來武漢市對27處辛亥革命遺址作修繕工作。首義的槍聲首先在武昌紫陽湖畔湖北新軍工程八營的營房打響,這里現在是湖北省總工會的機關所在地。營房已拆除,新修了發難處紀念碑和紀念亭。通過《亭記》的描述,你可以在心中想象當時的那一聲槍響。出舊址,折向南行,是楚望臺和起義門。其中,起義門是辛亥革命的見證,不容錯過。起義門是武漢目前唯一的古城遺存,不少城磚都刻著當年燒制者的名字?!暗狡鹆x門找古磚,尋夢古老武昌城”,已經成為到武漢旅游的一個小樂趣。
起義門也是我來漢參觀的第一個景點。那天下午我興致勃勃地登上起義門城樓,不禁感慨:一百年過去了,沒想到起義門的門還是那么有氣勢。起義門位于武昌首義南路起義街,原名中和門,為明代武昌古城九門之一。武昌起義爆發,湖北革命黨人迅速控制、占領中和門,并打開城門迎接南湖馬隊、炮隊入城,從而取得了武昌首義的勝利。為了紀念武昌首義的偉大功績,1912年鄂軍都督府將其改名為“起義門”,并被譽為武昌起義的起點。新中國成立時起義門殘存,門洞損壞嚴重。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政府撥??钤谠穼ζ鹆x門的城樓進行全面維護,并復建部分古城墻及與之相鄰的甕城城墻。筆者見到起義門的城門樓上,葉劍英元帥題寫的“起義門”三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起義門輔助陳列位于起義門城樓內,原有陳列以圖片為主,此次陳列改造的最大特別之處是,采用了聲光電特效聯動效果。進入展廳的觀眾在電腦觸摸屏上點擊需要顯示的內容,就會在沙盤上進行立體展示,槍聲、炮聲、人聲、燈光,起義軍行軍路線……一目了然,全面展示1911年10月10日晚起義部隊從工程八營打響第一槍、到各部隊群起響應、最后攻占總督衙門的全過程。此外,這次陳列改造還增加了名為《武昌首義》的影像資料片,講述了武昌首義的起因、經過;增補了1911年10月28日英國《環球》報登載的武漢三鎮圖、清末民初武昌城圖和起義軍占領楚望臺軍械庫、武昌蛇山上的起義軍炮兵陣地等照片內容。武昌起義門是目前武漢市尚存的辛亥首義遺跡之一,有“首義勝利的開端”之譽,在辛亥革命史上占重要位置。
在同安城關同新路中心處,聳立著一座五層鐘樓。這座鐘樓建于民國19年(1930),是為紀念辛亥革命之后、在護國討袁戰爭中犧牲的莊尊賢、潘節文二烈士而建造的。鐘樓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五層磚混結構,四面折坡攢尖頂,通高23米;底層邊長4.33米,下承石砌方形臺基。第三層正面額墻鐫橫題楷書“莊潘二烈士紀念鐘樓”。第四、五層立墻逐層收分內縮,形成四周連通欄廊過道。第四層四個立面原各嵌置圓形時鐘一面,今已不存。第五層南立面額墻鐫橫題楷書年款“中華民國十九年”。今鐘樓周邊的石埕、護欄,系1987年重修時增建。莊尊賢犧牲時年41歲,潘節文犧牲時僅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