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h Hendry被稱為是“主題投資之父”,而他在中國的“名氣”主要源于他是近年來看空中國經濟的代表人物。本文摘自他最近在倫敦證券交易所(LSE)舉辦的另類投資會議上接受的采訪,其中再次提到了中國。
——編譯者
問:你如果成為對沖基金經理?
答:命運或上帝選擇了我。準確地講是我所在的基金公司讓我不斷“輪崗”。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破滅后,我被“扔”到了日本市場;剛開始起步,他們說你來看英國公司吧,然后還該看看美股……所以當1998年搬到倫敦時,我什么都懂點,但任何領域都不是專長。沒人喜歡這樣的人,但這對成為出色對沖基金經理是最好的鍛煉。
問:你說過想“做空”自己?
答:這跟我對經濟周期的理解有關。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發生后,出現了長達40年的債務和杠桿的下降,這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然后債務才再一次慢慢上升,大家開始經歷新的周期。我干這行的20年恰巧一直經歷的是上升階段,這樣的階段,專業投資應該能多樂觀就多樂觀,可我偏偏痛恨樂觀。請注意,這恰巧又趕上金融行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的崛起,我一直在想,未來難道不會向相反方向回歸(意指去杠桿、降低債務和金融行業地位的下降)。
問:你對歐洲發表的觀點在youtube上很火。
答:歐洲問題現在只是在拖延,而且普通人的經濟利益,被當做了政客們政治目的的犧牲品,所以問題根本解決是這些國家的政壇更迭。最先可能會在愛爾蘭開始,但重要轉折點應該會發生在德國,當德國反對黨上臺,民眾的利益變成政治主張,才有可能。我們都被投機者利用。
問:難道政策走向與經濟周期之間的“互動”或者“空擋”不是為宏觀對沖提供了更多機會?
答:本來是這樣,但歐洲問題現在太過復雜。不僅對宏觀對沖而言,在所有交易中,最好的交易就是衡量一切不確定性后,你依然不懼怕未來要承擔的后果。現在我并不愿意承擔過多風險。
問:2005年在德國的一次會議上,你說希望將來自己作為“那個讓冰島破產的人”而名垂史冊。
答:其實在那之前一年接受采訪,我說會做空冰島,但事實那筆交易只打個平手而已,我的問題總是“下手過早”。不過那后面一年我確實在一次場合對末日博士魯比尼說,“你我(看問題)與眾不同,我們將永存”,而我今天確實還存活在市場上。
問:你干嘛跟中國過不去,那可是拯救我們所有人的希望。
答:我不認同中國一直以來追求的經濟增長方式。我不認為這樣特立獨行的策略(更何況牽扯如此多人口)能夠奏效。我理解亞洲國家走這樣道路的普遍原因,是要對抗西方國家的干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抗,必須讓整個國家強大起來。但這種“策略”一味追求類似于主權經濟利益(sovereign profits),而犧牲掉企業經濟利益(corporate profits),一段時間內可能奏效,但無異于建立在沙土上的建筑,根基不可能牢固。想想日本吧。當調動資源進行投資的目的,與投資回報、經濟附加值無關,那意味著什么?沒錯,耗費幾個億建造一幢辦公大樓,可以帶動水泥,鋼鐵,玻璃,就業等等,但債務怎么辦,創造財富了么,又能持續多久?
問:那你怎么做空中國?
答:我從業這些年有不少教訓,從中學到的東西,才保證我還活在市場上。相信我,做空非常折磨人,因為你的損失可以無限大。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的地位好像太陽,“照耀”所有人。別說跟太陽對著干,就是靠近太陽,都有可能融化。我們下注日本的一些行業會惡化,因為日本非常依賴中國景氣度。舉個例子,日本的鋼鐵業,其實鋼鐵通常只供內需,但日本鋼鐵除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擴產開始,日本鋼鐵依賴出口,但曾作為重要進口方的韓國從2011年開始將不再進口日本鋼鐵而依靠自身產能。雖然這些倉位還沒能賺大錢,但我相信自己對未來中國趨勢的判斷。
問:你說每做一個投資決定,都聽從內心的聲音,那些聲音說了什么?
答:我7歲的時候,老師對我的父母說,你的孩子很好,就是經常杞人憂天。沒想到我后來以杞人憂天為生。
做對沖基金經理,就是要對自己行為的后果,感到非常恐懼。但不要被自己已經犯下的錯誤綁架,過了這個坎,就無敵了。
問:對自己未來的設想?
答:我們這行,業績每分每秒都備受關注。一個普遍的做法是,業績不好,關閉,擇機從頭再來。但這不是我要的,我希望有自己的業績紀錄。在我離開基金時,大家記住的是我長期的表現。
我現在不做判斷自己是天才還是白癡,但我知道,未來會有一個信封,上面寫著我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復合投資收益率。我只對那個感到好奇。
問:你說要做個橡皮泥對沖基金經理?
答:這與提高情商有關。我們總說基金要集中體現最佳投資思路,但這意味著投入巨大情感(我們都是風險投資經理),如果出現特殊情況,是要斷手還是斷腳。我們做各種假設,但誰也不能先看到未來。我覺得西方世界最糟糕的發明就是汽車的安全氣囊。美其名曰降低道路事故。
我上周讀到一本書,里面提到一位對沖基金經理,曾經為了投資鉆研業務,在建倉前去達拉斯的一所大學選修了相關課程。但2008年還是全部清盤。那些努力,就是他的安全氣囊。他覺得那樣就可以開得快了。我一度很相信一位醫藥研究員對未來的判斷,忘記我們都看不到未來的事實,配了過多的倉位,損失自然慘重。所以我就是要承認自己看不全,看不懂。
所以要時刻觀察情況,不斷地交易。“橡皮泥人”的好處就是可以拆了重拼,就像我有幾百條腿,不得已,斷幾只就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