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外資本更注重長遠戰略投資成為今年酒水行業里的亮點之一。
有跡可循
“資本的本質就是逐利性,很多業外資本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賺一把就走的現象屢見不鮮,白酒企業還是要靠自己救自己。”這是很多業內人士對業外資本介入白酒行業的看法。
然而隨著海航集團對貴州懷酒、貴州醇的收購,聯想對湖南武陵酒、乾隆醉酒業的收購以及其密洽孔府家的事宜,業外資本似乎對酒水行業格外鐘情。“白酒資本運作,正在改變過去‘賺一把就走’的‘投機性格’,它們更加注重通過長遠、穩健、科學的投入,實現企業甚至產業的戰略整合與擴張,以求獲取長遠的戰略回報。”這是在去年一次酒水論壇會上有業內人士做出的上述預測。時隔不到一年的時間,海航集團和聯想控股涉足白酒行業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應驗。
今年5月份,海航集團成功收購貴州懷酒,隨后有關收購貴州醇酒廠的事宜也已經敲定,彼時業內就有一種說法,海航控股的易食股份行情不被看好,若能借助白酒重組概念股,則存在巨大利潤機會,海航四處擴張其真正的目的是上市圈錢,當他買了這么多殼又經營不下去的時候他還是會把這些殼轉賣賺錢。隨著海航集團把其西部投資公司從重慶遷到貴陽,成立海航(貴州)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這時業界的擔憂也就煙消霧散。
同樣聯想在進入酒業初期也有人懷疑其可能作為資本運作進入行業,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趙令歡正面回應了外界的質疑,“聯想控股下一步的戰略重點是把酒業當成一個產業來做,公司會有選擇地在全國布局,選擇多個區域或全國強勢白酒企業進行合作,快速將其做成全國性有影響力的酒業集團,通過與武陵酒、乾隆醉的合作,現擁有了良好的開端。未來,我們希望在做強做大現有業務的基礎上,持續關注尋找國內的優質酒業資產,力爭把聯想控股的酒業板塊打造成行業領先的酒業控股企業。”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贊同。實際上,像聯想、海航這樣的企業把收購的白酒企業作為集團下面的一個子公司來經營,追求的是長遠的戰略投資,如果聯想、海航沒有把收購來的白酒經營好,反過來還會對其整體企業品牌形象和市場經營等產生負面影響。
促進業界銳意革新
由于酒水行業善于引入外腦,在營銷戰略上還是稍微有一定的“伎倆”,不過作為傳統行業的白酒,其在技術創新、管理理念上面和其他行業相比還是慢了很多,現在酒水市場仍然是廠商主導消費者的時代。像尼爾森公司5月份發布的一份中國高端白酒消費者定性研究報告就指出,現在很多酒商十分注意針對“領導” 的營銷,非常樂意在歷史、釀造工藝、逸聞趣事上做足文章,但是酒水廠商卻沒有滿足大眾消費的需求,沒有真正意識到消費者的訴求就是“不上頭”,然而在許多名酒廠商看來,“不上頭”是好酒的“及格線”,似乎不應該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訴求點。眾多被訪消費者一致同意“不上頭”的,竟然只有茅臺一個品牌而已。其他名酒品牌要么在痛苦的宿醉經歷中被永久否定掉了,要么“不知道是否上頭”。
總體上來講,白酒行業在經營管理上面已經是變得很老化,市場營銷上基本都是靠的人脈關系和非市場的因素。像被業界尊為“營銷大師”的老槍徐可強,去年離開酒鬼轉戰西鳳后,有業內人士就表示,西鳳如何走向全國是它面臨的巨大問題,如果西鳳酒僅僅是為了借助徐可強的聲望和資源,那么根本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業外資本的介入會給傳統白酒行業帶來新的企業管理理念,這樣企業有了新點子,就會大大提高行業的作戰能力。”酒水營銷專家趙義祥告訴《酒世界》記者。其實隨著業外資本涉足白酒,酒水行業里長期遺留下來的頑疾也會逐步被業內所摒棄,不斷的促進業界銳意革新。
據了解,業外資本對白酒行業的收購現在都是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例如,為了力爭把酒業板塊打造成行業領先的酒業控股企業,聯想控股正籌建聯想控股有限公司酒業控股公司,該公司籌建的酒業團隊成員在白酒行業中已浸淫多年,聯想高層表示,聯想進入酒業,計劃通過先進的管理,將其做成更有前途的企業,同樣對白酒行業蠢蠢欲動的海航集團和聯想布局白酒板塊的做法基本也是非常相似。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海航集團和聯想控股這樣的業外資本完成對白酒企業的并購后,他們會逐步改變所收購企業在人才、市場、管理、技術上存在的頑疾,會把集團的管理理念植入到所收購的白酒企業當中,到時候這些白酒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會提高很多,同時也會吸引其他酒水企業紛紛效仿這種經營管理理念,酒水行業也將會掀起一股新經營潮流。
收購者和被收購者都應做好準備
面對業外資本正從投機轉向長遠投資的新局面,酒水企業是否善于運用和駕馭資本的力量?未來白酒企業是做資本的并購者還是被收購者?這是酒水行業企業應審慎思考的問題。酒水企業引進的戰略投資者,不僅要能帶來大量資金,而且更要能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能促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并長期致力于投資合作,謀求長遠利益回報。
鞋子小擠腳,不是鞋的問題,也不是腳的問題,而是兩者不合適,正如業內人士所言,企業應考慮為什么要引資。是因缺機制、缺資金而引資,還是因趕時髦、湊熱鬧、為引資而引資,是企業因不能自救而引資還是因政府指令而引資,把這個前提務必想清楚。畢竟10年來,業外資本進入白酒行業成功和失敗的都不在少數。
另外,酒水企業在引資過程中一般都是躲躲藏藏,其實不妨可以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讓業外投資者進行競爭,白酒企業這樣引進戰略投資者就更有充分比較和選擇的余地。像今年4月,江口醇引進戰略投資者時,就曾采取公開招標的形式,“公司采取公告的方式可以容易獲得更多的戰略資源,能使投資更有利于江口醇的發展。”江口醇工作人員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把白酒作為長遠戰略投資的業外資本來講,選擇白酒企業也應該三思而后行,白酒行業很紅火,利潤很高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白酒行業是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就拿央視的限酒令來講,這意味著政府這只無形的手開始到這個行業關注了,有業內人士就曾表示,從這幾年一系列的政策變動來看,政府明顯對白酒行業有控制,像新白酒消費稅、禁酒令、食品安全監管等都給白酒行業帶來很大影響。對上述問題,業外投資者是否能意識到,能否會有應對的措施。同時對所收購的白酒企業是否能夠真正的知己知彼,能否順利輸入自己的企業管理理念和市場經營機制,這些都是業外投資者應做好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