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由《酒世界》雜志協辦的“歌德#8226;樽”專場葡萄酒拍賣會在北京樽會所順利落下帷幕。拍賣會持續了近3個多小時,100多件拍品(lot)最終的成交率超過了80%,總成交金額近800萬元,主辦方樽會所負責人陳環表示:“對此次拍賣取得的結果非常滿意。”
精心準備
在拍品選擇上,此次主辦方頗費了一番心思。特邀李德美老師對拍品組織進行了設計,最終確定的拍品涵蓋了波爾多、勃艮第和香檳等產區葡萄酒,當然,拍品主力還是法國波爾多的頂級酒莊和羅曼尼康帝酒園產品,其中包括1945年的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1982年份拉菲酒莊(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74年份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以及2007年和2008年份1855等級體系61家套裝等。
由于大陸地區的買家對葡萄酒拍賣并不熟悉,此次樽會所還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在開拍前一天進行了預展,將部分展品向買家開放,使得不少買家更直觀地了解到了展品的信息。
還有一個頗具大陸拍賣特色的預熱環節,也體現了主辦方的匠心獨具:正式開拍前,主辦方拿出了4套來自摩爾多瓦的葡萄酒,以較低的起拍價開拍,現場加價聲此起彼伏,并最終以較高的價格順利成交。
時機已經成熟
由于前期活動宣傳到位,加上看點頗多,當日到場的買家及媒體合計近百人。主辦方更是表示:“沒想到能來這么多人。”但和其他大陸地區的拍賣會類似,真正的買家并不算多。據記者在現場的粗略統計,當日舉牌的買家大約在30人左右。
美女拍賣師王歡也是當日的亮點之一。為了這次拍賣,在中國名酒拍賣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歌德拍賣公司特意派出了其酒類拍賣的王牌——注冊拍賣師王歡。曾經主持過多次大型酒類拍賣的王歡當日活動結束后在接受《酒世界》記者采訪時表示:“樽會所此次把拍賣活動引入會所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葡萄酒拍賣和其他中國名酒拍賣有所不同,大陸買家需要更多的機會去現場接觸這些拍品,只有在葡萄酒會所這種具備了專業存儲條件的地方才能實現。”王歡同時表示,現在是引入葡萄酒拍賣的最好時機:“前景我覺得還是比較看好,但買家需要去培養,市場需要大家慢慢來認同。”
雖然整體成交超過了80%,但王歡認為,整體的氣氛不夠活躍,記者在現場也注意到,整場拍賣幾乎沒有想象中你死我活的競價場面出現。“大家以投資為目的,心里有一個價位,超過這個價位可能就放棄了。”王歡表示。
大陸反應慢半拍
“雖然國際拍賣市場上對拉菲酒莊和其他波爾多頂級莊的熱情已明顯下降,熱點也趨于分散,但從這次國內北京的拍賣結果來看,內地北京市場對拉菲為首的波爾多頂級莊的追捧依舊強勁。” 參與了此次拍賣會的葡萄酒專家陸江在活動結束現場告訴記者:“顯然,我們慢了半拍。”
記者從現場了解的情況來看,除了波爾多的頂尖酒莊外,其他如波爾多二等莊、勃艮第和香檳地區的產品,雖然產品同樣有升值潛力,但卻流拍不少。陸江認為,內地北京地區的部分富裕階層,對葡萄酒類的需求和認知,乃至葡萄酒行情的了解,還是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
“從這次拍賣方的整體狀態來看,組織方在很多方面還有待提升,無論從拍品介紹,資料準備,拍價評估,乃至葡萄酒專業性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拍品的準備也是比較單一,導致競拍的現場參與者不太活躍。”陸江表示,雖然和香港及其他海外成熟地區相比,此次拍賣存在一些不足,但總體看來,還是成功的:“作為樽會所、酒世界雜志和歌德拍賣合作的第一次葡萄酒專場拍賣,現場參與人員的數量,以及場地布置,還有最終拍賣結果來說,還是基本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