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名人鄭板橋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楹聯,試擇其數則試析其養生觀,以冀對讀者有所啟發。
讀書養生——
古鼎藏書百年伴,名花美酒四季春
板橋說,讀書“將以開心明理,內有養而外有濟也”。落筆養氣,讀書生神,書亦如藥,善讀可醫愚,更啟迪心智,慰藉心靈。板橋視“易象、詩、書、春秋、禮、樂”為“世間可寶貴者”,能“用以養德行,壽考百歲期”。沉浸于書卷中,摒棄雜念,抱元守一,雖未刻意以治病健身為念,而其調和陰陽、修身養性的作用已然發生。
“三絕”養生——
胸中墨汁三千斛,腕底清毫十萬莖
板橋有詩書畫“三絕”,“三絕”中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他“時時作詩,寫樂鳴哀”,常于嬉笑怒罵之中具灑脫風流之致,也有的寫得簡淡、清和、蕭散、自然。他自創的“六分半書”驚世駭俗,常給人以亂石鋪街或閃電裂空的意象,表現出率真坦白的靈魂。他的畫以蘭竹石為主,并以之為友,亦以之自況。“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移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正是由于筆墨丹青的陶冶和滋養,板橋才有豁然、淡然的心境,才能歷盡坎坷而安然、泰然。
交友養生——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益友清談能相互傾訴、去除孤獨,名山大川能開郁暢氣、忘卻憂愁。二三星斗、萬千峰巒、古松峭壁、平沙遠水,無不溢滿紛飛的思絮和感悟,令人郁塞頓開、心曠神怡。板橋重友情,然友有可交可不交者,有不可不交者。前者隨緣、淡然處之,“今日好,為弟兄,明日便成陌路”。后者則感情甚篤。板橋賣畫訂有潤例,對摯友自當別論:“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山僧愛我畫,畫竹滿其欲,落年餉我脆蘿卜”。板橋刪盡偽飾,一任天真,世以狂、怪目之,淺矣!
飲食養生——
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粗茶淡飯,反映出人淡品逸、簡樸自然的本色。相傳板橋嗜食狗肉,但更為板橋津津樂道的還是谷蔬菜果之類質地輕清之物、自然新鮮之味。他的飲食結構以素為主,不避葷腥。盛贊“五色嘉瓜美”,認為“面食較易消化,并能長力,與老年人最為合宜”,應“間食薄餅面條,以資換味而利脾”,力主食薄茹淡、回歸自然,無疑都是合乎養生之道的。許多詩文如:“啖林筍秋梨,當得靈芝仙草”,還有“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鬢變成鴉。”都耐人尋味,讀來滿口盈香。
養生先養心——
慧里聰明長奮躍,靜中滋味自甜腴
板橋內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落拓不羈、放浪形骸,而“內行醇謹,胸中具有涇渭”;大智慧,卻“難得糊涂”,誓“發憤自雄”,又寬容仁厚、甚至“吃虧是福”。他至傲又至謙,能伸亦能屈,敢愛復敢恨,又總能自我調節、心安自適而寧靜致遠。板橋曾把書齋名為“靜軒”。他題畫道:“蘭之氣清,石之體靜,清則久,靜則壽。”“機心付冰釋,靜脈無橫馳。養生有大道,不獨觀弈棋”,他所力薦的“靜坐養生”易學而實用。
養生須樂生——
桑麻雞犬隨時有,桃花流水在人間
板橋仕途維艱,貧困潦倒,難免有彷徨歧路、失望悲觀之時。然而“志亦不能為之抑,氣亦不能為之塞”。不如仰天長嘯、盡吐胸中惡氣。始終堅信:“丈夫得志會有時,人生意氣何終極。揚州四月嫩晴天,且買櫻筍鰣魚相啖食。”天生這樣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一副茹苦若飴的胃。境由心造,板橋筆下流淌著“一種新鮮秀活之氣”,引領著我們遠離喧嘩、滌凈浮躁,走進個性解放、純真絢美的精神家園。自信、 樂觀的生活態度對養生的重要作用,是任何滋補藥物也不能替代的。
養生先修身——
操存正固稱完璞,陶鑄含弘若渾金
孔子曰:“仁者壽”,“仁者,人也”,“仁者愛人”。板橋4歲失母,育于費氏,養母仁愛善良的品德對板橋影響很大。板橋教子“務令忠厚悱惻”,“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他疏財樂善,同情貧者,“天寒冰凍時,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至于為請賑忤大吏罷官,三馱書籍,兩袖清風,民眾遮道挽留,其情其景非鐵石心腸焉不感動!
鄭板橋的養生觀也需要“十分學七要拋三”。他的“嗜酒”、“好罵人”并不可取,但在那個時代,如果板橋內心不矛盾,肯定是不真實的,或者,歷史長河會增加一個遠比73歲更長壽的隱士,而“揚州八怪”就會少了最重要的一“怪”。板橋60歲生日時,曾作《六十自壽》長聯,妙趣橫生,溫馨淡遠,于不經意間道出養生真諦,是不可不讀的佳對: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