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家文化主要指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的早期文化,距今有3500~4200年的歷史,因1924年首先發現于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而被命名。其分布范圍廣泛,主要在甘、青境內的黃河沿岸及其支流、陜西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寧夏部分地區。齊家文化玉器主要有璧、琮、斧、刀、璜、鑿、環、牙璋等品種,其中最重要的是玉璧,包括瑗、環,數量最多,品種樣式也多。有圓形、橢圓形、圓角方形,還有介于方形和圓形之間的直邊橢圓形等等。但是玉琮較少,且比較簡略、退化,我們認為這是齊家文化重璧輕琮的結果。齊家文化玉器比較重要的還有玉璜和玉刀,玉璜呈較規則的扇面形,或呈三璜聯璧(瑗或環)形式;玉刀作長條形,兩端不一樣,有穿孔。還有玉斧、錛、鑿等工具。齊家文化玉器無紋飾,雕刻較少,加工簡單,不夠精細,常保留一些加工痕跡,有簡樸素雅之美。
齊家文化玉器所用玉材基本上是就地或就近取材,是因為當時的交通及地理原因,其材質以透閃石軟玉和大理石質居多,也有陽起石軟玉和蛇紋石等。常見的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青白玉、糖包玉、布丁石等。其中有甘肅馬銜山玉料、武山鴛鴦玉,祁連山玉,青海玉料,含有較重石質的玉料和少量的新疆和田玉等。其顏色有青色、豆青色、豆綠色、墨綠色、深綠色、黃綠色、淺綠色、淡黃色、灰色、黑色和白色等。一般來說,禮器類玉器用料較好,而工具類玉器用料較差。齊家文化禮器類玉器用材上乘,制作精細。大型玉器雄渾飽滿,大氣凝重。小型玉器小巧可愛,靈動飛揚。從大量的齊家文化玉器觀察,其加工工藝從選材、切割、鉆孔、琢磨和拋光已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藝。玉材的切割有繩切割和片切割兩種。從玉器上殘留的切割痕跡看,在齊家文化玉器的早期以繩切割為主,其繩大多采用動物的皮、筋等,切割時加上和以泥漿狀的解玉砂進行開料。而在晚期則采用片狀無齒鋸的切割為主,在部分玉器上可以看到留存的切割痕跡。 玉器的鉆孔有單面和雙面鉆孔之分。較薄的玉器是單面鉆孔,鉆孔一面大一面小,呈喇叭狀。在一些大型玉璧好的斜坡面上可以看到單面鉆孔遺留的螺旋紋痕跡。較厚的玉器特別是玉琮則是從兩面對穿鉆孔,早期玉琮鉆孔十分粗糙,在部分玉琮內部可以看到對鉆時留有的臺節。而裝飾品上用以佩系穿繩的孔則是象鼻孔。齊家文化晚期的琮、璧等禮器制作尤為精細,部分完工后的玉器幾乎不留任何切割、琢磨和拋光的痕跡。為了使玉器表面或鉆孔平光潤澤,富于美感或佩戴時更舒適,于是產生了進一步加工的程序:用較為細膩的工具將玉器上的棱凹磨平,然后用獸皮蘸和以水極細的解玉砂在玉器表面反復磋磨,使其毛糙之處逐漸平滑且漸漸光潤漂亮起來。現擇其精品介紹如下:
三孔玉刀 長57.5厘米、寬10.2厘米、厚0.81厘米。暗綠色玉質,兩端出現更深的墨綠色帶藻絲包裹體沉積結構。不對稱長刀形,凹弧刃,刃弧兩端寬厚,刃線清楚,沿背緣鉆三孔,單面鉆,孔壁垂直,窄端背緣有一缺損。
三孔玉刀 長34.7厘米、寬9.2厘米、厚0.54厘米。灰青帶褐色不均勻玉質,散布淡色團塊包裹體沉積結構。形制屬不對稱長刀形,一個端孔,兩個背孔,凹弧刃。窄端一角崩傷。
雙孔玉刀 長17.5厘米、寬8.2厘米、厚0.45厘米。暗綠色,內含海生物化石沉積結構玉質。不對稱梯形,一個端孔,一個背孔,兩邊刃,一為長邊凹弧刃,一為寬端斜刃。刃緣有細微的崩傷,似為使用痕跡。
玉璧 直徑28.4厘米、孔徑5.35厘米、厚1.9厘米。青白玉料,表面受沁呈褐色斑。圓璧形,厚薄不一,一面微起伏,另一面邊緣有殘損。中心一孔,單面鉆,孔徑較小。
玉璧 直徑36.4厘米、孔徑6.2厘米、厚1.25厘米。青玉,受沁呈褐色,璧體不圓整,外緣多處殘損并有磨痕,器面不平整,厚薄不一,兩面各有一道直線切割痕,孔徑較小,單面鉆。
玉璧 直徑39厘米、孔徑6.5厘米、厚1.94厘米。灰青帶褐色玉質,有黑點斑,璧形不圓整,器面起伏不平,厚薄不一,外緣多處殘損,一面有一道較淺的折線切割痕,孔徑較小,單面鉆。
玉璧 直徑20.4厘米、孔徑5.9厘米、厚0.87厘米。灰青帶黃玉質,溫潤有光澤,一端玉色變淺黃色。璧形圓整,器面最厚端與最薄端相對應,單面鉆孔。
玉璧 直徑15.4厘米、孔徑6.7厘米、厚0.65厘米。灰青帶黃玉質,表面受沁呈褐色斑,溫潤有光澤。圓璧形工整,中孔較大,一面的一端切一斜面。
玉璧 直徑11.4厘米、孔徑4.3厘米、厚0.74厘米。灰青帶黃玉質,溫潤有光澤,表面受沁呈褐色斑,圓璧形,厚薄不一,薄端一面邊緣切一斜面。中孔較大,單面鉆。
玉琮 高2.7厘米、寬5.9厘米、孔徑4.3厘米、厚0.9厘米。灰青帶暗褐色玉質。內圓外方體,上寬下窄,方體傾斜,上下出射極淺,僅余四角淺切割小角。
玉琮 高7.7厘米、寬7.4厘米、孔徑6厘米、厚0.8厘米。灰青帶暗褐色玉質,器面小裂痕密布,裂縫兩側皆呈暗褐色。內圓外方琮形,射頸甚短,四方體寬窄不一,射口內、外圈圓整,孔壁拋磨光滑。
玉琮 高10.6厘米、寬6.2厘米、孔徑5厘米、厚0.66厘米。灰青帶綠,青玉質,部分受沁呈褐色,玉質溫潤。內圓外方琮形,制作整齊,射頸略長,射口內圓外不圓,唯一端射口切斜。
玉琮 高26.3厘米、寬9.3厘米、孔徑5.7厘米、厚2.45厘米。灰青帶黃玉質,器表一側密布褐紅色沁斑。內圓外方琮形,厚實,切割不甚整齊,射頸較長,射口內圓外不圓,鉆孔兩面鉆,孔壁尚留有臺節。器表陰刻蟠虺紋,射頸外圍刻蟬紋,皆為后代所加。
玉琮 高13.5厘米、寬7厘米、孔徑5.1厘米、厚0.93厘米。灰青帶暗褐色玉質,溫潤而泛光澤,青玉料。內圓外方琮形,上下寬窄不一,射口切斜,射頸較長,射口內圓外不圓,四面平整,孔內壁磨飾平直光滑。
玉琮 高12.3厘米、寬7厘米、孔徑5.2厘米、厚1.01厘米。灰青玉質,帶藻絲團包裹體沉積結構,一邊帶白褐色石皮,表面已經盤紅。內圓外方琮形,制作工整,射頸略長,射口內圓外不圓,射口切斜,四面平整,中孔為兩面對鉆,孔內壁尚殘留臺節,從兩端看此臺節,如新月形。
三聯璜玉璧 單片璜長8.7厘米、寬2.6厘米、厚0.34厘米。外圈直徑10.2厘米、內圈直徑4.9厘米、厚0.34厘米。灰青色玉質,三片為同一玉料疊切而出,玉色變化規律一致,單片璜制作工整而秀氣,厚薄均勻,兩側各鉆一孔,圍成一圈幾近圓形。
三聯璜玉璧 外圈直徑8.4厘米、內圈直徑4.3厘米、厚0.5厘米。灰青帶綠色玉質,局部有暗綠或褐色。環形等分成三璜,每一片兩側對稱,兩側各鉆一孔,單面鉆。
玉璜 長7.8厘米、寬2.4厘米、厚0.44厘米。灰青色玉質,外圍一環暗褐色,再外呈白褐色。全器呈兩側對稱弧形,厚薄略不一,然制作工整而秀氣,兩側邊各鉆一小孔,單面鉆。
玉璜 長8厘米、寬2.5厘米、厚0.56厘米。灰青帶褐絲色斑。兩側呈對稱弧形,近于一環形的三分之一,制作整齊,兩側各鉆一孔,單面鉆。
玉璜 長8厘米、寬2.5厘米、厚0.54厘米。青白色微帶綠色,上下兩側呈墨黑色,玉質溫潤。呈兩側對稱弧形,近于一環形的三分之一,制作整齊,兩側各鉆一孔,單面鉆。
玉璜 長22厘米、寬9.7厘米、厚1.1厘米。灰青色玉質,外帶褐色,內出現白色碎屑體結構。璜面看來如天空飄著云絮的景象,器外圍帶白褐色石質。全器呈不對稱的扇面形,兩側邊各鉆一孔,單面鉆。
玉璜 長14.3厘米、寬5.6厘米、厚0.57厘米。灰青色帶黃玉質,外緣石質成分為褐黃色。三分之一璧的扇面形,外輪廓整齊,厚薄不一,一面有一道斜刀切割痕,兩側各鉆一孔,單面鉆。
半璧 直徑39.7厘米、孔徑6.8厘米、厚1.6厘米。青玉質帶有藻絲團包裹沉積結構,器表盤磨呈褐紅色。半璧圓整,外緣有一處崩傷,器兩面各有一道直線切割痕,單面鉆孔,中心的半孔弧似乎非正半圓,推測其鉆孔不再中心,或原本非作圓璧,而僅作半璧。
玉錛 青綠帶褐色玉質,一邊呈較淡而帶褐色的石質成分,溫潤泛光澤。長條厚實,單面刃,刃緣有崩傷以及使用光澤,背端不平整,一孔略大,單面鉆,器身一側有一道切入的溝槽。
玉琮 高32厘米、寬10.5厘米、孔徑8厘米、厚1.7厘米。暗灰綠色青玉質,密布黑色藻絲包裹沉積結構,局部紅沁斑。內圓外方琮形,制作規整,四面平整,射頸較短,射口內緣、外緣均圓整,孔壁垂直光滑,從頸至肩呈斜面。
玉琮 高5.5厘米、寬5.8厘米、孔徑4.6厘米、厚0.82厘米。全器受沁嚴重,內圓外方琮形,四面平直,射頸較短,頸內圈、外圈圓整,孔內壁拋磨平滑,射口斜切,全器豎起時略傾一邊。
玉琮 高5.6厘米、寬5.7厘米、孔徑4.5厘米、厚0.7厘米。灰青帶褐色玉質,器身布滿褐絲,盤紅光澤,內圓外方,四面平直,射頸略短,頸內圈圓,外圈不甚圓,孔內壁拋磨平滑,射口切斜,造成相對邊不等高。
玉琮 高12.3厘米、寬7厘米、孔徑6厘米、厚0.96厘米。全器呈深褐紅色,器面散布白色絲網紋,似為致密結構的蛇紋石,溫潤光澤。內圓外方琮形,四面平整,射頸略短,射口內圓,外不圓,射口切斜,全器略傾斜,孔壁直而平滑。
從上面精美的齊家文化玉器可以看出齊家文化玉器:一、器形較粗大厚重,渾圓飽滿,凝重大氣。二、皮殼光滑,色彩鮮亮。這與當地的地質、氣候有關。特別是其中選用當地玉材——酒泉玉的玉器。雖經歷4000多年,玉器內部已經全部鈣化或腐蝕成空洞,但局部或全部仍然光亮如初。三、拋光精細。典型蜂腰、螺紋孔。多數素面,無裝飾紋。四、玉器受沁后的顏色主要呈現黑色、褐色和黃白色;另一種沁色只是在玉質表面有一層薄薄的褐黃色。齊家文化玉器的沁色主要有石灰沁、黃土沁、水銀沁和朱砂沁。單色沁多,復色沁少。沁色自然,過渡柔和。玉器的沁色固然有玉質方面的原因,但與埋藏的土質環境和喪葬習俗也是密不可分的。清人劉心瑤《玉紀補》中說:“西土者,燥土也;南土者,濕土也;燥土之斑干結,濕土之斑潤褥;千結者色易鮮明,潤褥者色終暗淡。”西北黃土高原氣候干燥,地下水位低,干燥厚實的黃土很好地保護了齊家玉器,使其雖歷經4000年之久,仍給人以皮殼陳舊、包漿飽滿、光澤沉穩、色沁艷麗的美感。(責編: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