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的《滿江紅》的下半闕。岳飛的這首詞,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深入人心,千載之后讀之,仍凜然有生氣,令人慷慨激昂,熱血沸騰。
宋徽宗之子欽宗趙恒在位雖說有兩個年頭,但實際上卻不滿一年。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的首都東京汴梁被金軍攻破,立國168年的北宋王朝在風雨飄搖中轟然倒塌。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兒子欽宗趙恒,相繼成為金軍的俘虜。這個在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變動被稱為“靖康之恥”,又被寫作“靖康之難”或“靖康之禍”。
宋徽宗在位期間,官僚腐敗,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加劇,激起了方臘、宋江等農(nóng)民起義,盡管農(nóng)民起義相繼被平息,但極大地削弱了國力,最終導致了亡國的悲劇。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來自金國的使者將一封書信交給權(quán)宦童貫。在這封信中,女真人歷數(shù)北宋君臣言而無信、違約背盟的種種“罪行”,宣稱大金皇帝為此極為憤怒,決定以武力懲罰宋人的欺騙行為。理虧的宋朝為金國提供了充足的戰(zhàn)爭理由,一場大戰(zhàn)就此爆發(fā)。
北宋軍政體制的腐朽在這場戰(zhàn)爭中徹底地暴露出來,除了太原一城之外,整個北方地區(qū)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讓金人橫掃而過,數(shù)以萬計的宋軍嘩變、投敵。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徽宗面前,治國無能的藝術(shù)家皇帝拉著大臣的手說道:“真沒想到金人敢這樣做!”竟然昏厥過去。留下“傳位東宮”的詔書后,徽宗宣布退位。丟下危在旦夕的國都于不顧,帶著蔡京、童貫、高俅和蔡攸逃到鎮(zhèn)江去了,把一頂亡國之君的帽子留給了皇太子趙恒,但是徽宗最終也沒能逃脫過被金國俘虜?shù)目蓯u命運?;侍于w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心不甘、情不愿地硬著頭皮即位,而且也像他的父皇一樣昏庸、懦弱、無能,竟然不戰(zhàn)而降,把北宋大好的江山拱手獻給了金國。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滿載金銀財寶的金軍,挾持徽、欽二帝和其他皇室成員三千多人,以及拒絕降金的官員和大批婦女、工匠等數(shù)千人北去,留下了一座殘破的東京城,這便是后來岳飛立志要洗雪的“靖康之恥”,岳飛還寫下了“還我河山”的悲壯誓言。誰知,精忠報國的岳飛卻被大奸臣秦檜陷害,壯志未酬身先死。南宋朝廷也與北宋一樣腐敗無能,而且更加黑暗,最終也難逃滅亡的下場。
“大好山河成破碎,空留二寶劇堪憐?!边@一句詩中的“二寶”,指的是北宋末帝欽宗所鑄“靖康元寶”與通寶錢。小小的靖康錢幣,正是北宋亡國的生動寫照。當時社會動蕩,經(jīng)濟衰退,錢監(jiān)人員逃亡,鑄錢量大減,鑄期很短,流傳至今者極罕。如“靖康元寶”小平,其珍貴程度被錢幣界譽為靖康錢之冠。其中如篆書元寶小平,存世僅有3枚,殊足珍貴。而隸書元寶小平則為僅見品,拍賣成交價242萬元。靖康錢皆為珍品,甚至連鐵錢也罕見。
筆者藏有一枚出土生坑“靖康元寶”隸書小平錢,該幣極為輕薄,紅斑綠銹,腐蝕嚴重,字體不甚清晰?!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此錢令筆者常不忍看,因為每次看到它心情都極為繁雜,是又悲又恨,同時也深深地敬佩李綱等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但也為他們未遇明主而憤憤不平。該幣直徑為2.55厘米,厚僅0.15厘米(最厚處)。每次看到它滿目瘡痍、單薄瘦弱的樣子,筆者都會心酸得要掉下淚來。(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