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界》2011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收藏鼻煙壺的無解之謎》,其中一部分是正確的紀實性的引述,但作者自己有感而發的某些觀點明顯失之偏頗,筆者實在不敢茍同。
正是作者對鼻煙及鼻煙壺知識的了解不全面,在只看到了一點表面、一個枝節的情況下產生了對它們不公正的偏見。
作者說:“隱約間,我們覺得這是外國玩意兒,也可能是鴉片煙之類的東西,是外國人設局害我們的鐵證?!惫P者在此要鄭重地指出:鼻煙和鴉片煙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物。
首先介紹一下鼻煙: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并在密封蠟丸中陳化多年后制成的。鼻煙即是煙草的深加工產品。煙草是美洲印第安人發現的,鼻煙最早也是由他們發明的。印第安人把較粗糙的煙草加工成卷煙,而把優質的煙草加入芳香植物發酵后制成最初的鼻煙。吸聞鼻煙時則通過一根細管,一端放在煙末上,另一端放在鼻孔前吸聞,以享受鼻煙芳香的氣味。這就是最早的鼻煙吸聞方法。
到明代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后,才使美洲的煙草及其制品由海員和傳教士逐漸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民族又根據自身不同的品味和生活習慣,加入當地所特產的香料,從而制成不同氣味的鼻煙。
鼻煙的興起,最早也是和它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分不開的,印第安人和歐洲人都曾用它來治療頭痛、牙疼、胃疾、感冒等。當然現代科學證明,雖然它與香煙在品嘗方式上略有區別,但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它也含有尼古丁,含有致癌物,吸聞鼻煙和吸煙一樣有害健康,它些許的藥用價值相比它的危害而言就微不足道了。當然在科學不發達的舊時代,人們并不了解它的危害,但鴉片是從罌粟植物蒴果分泌的白色乳汁干燥凝固而得,故而鼻煙和鴉片煙是從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制成的沒有任何干系的兩類東西,什么是外國人設局害我們的鐵證更是無稽之談。
中國的鼻煙與盛裝鼻煙之器最初都來自于歐洲。16世紀傳入中國之前,鼻煙在歐洲諸國早已風靡和流行了。歐洲人在使用鼻煙時,習慣把鼻煙放在具有各種形狀的扁形盒子中,稱之為鼻煙盒。由于當時歐洲玻璃制造業相對發達,也生產出一些盛裝鼻煙的各色玻璃小瓶,類似于香水瓶,也有盛裝大數量鼻煙的大玻璃瓶。
由于鼻煙瓶和鼻煙盒都不適合中國人著裝攜帶的習慣,且鼻煙在最初流入中國被視為有藥用價值,國人遂利用舊時的瓷質小藥瓶分裝鼻煙。因中國的制瓷業異常發達,明朝時的貴重藥品大多儲藏在瓷質小瓶內,于是,那時廣泛使用的瓷質小藥瓶則自然而然成為盛裝鼻煙且能隨身攜帶使用的最適當最方便的器物。小瓷瓶雖然盛裝了鼻煙,但當時人們還沒有將其稱之為鼻煙壺,但這種瓷質小瓶應該是中國鼻煙壺的始祖。
清朝康熙皇帝對盛裝鼻煙的歐洲各色玻璃鼻煙瓶也很感興趣,于是聘請外國人于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在北京設立玻璃廠,隸屬于養心殿造辦處,專門生產玻璃器皿,并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開始有目的地制造有中國特色的盛裝鼻煙的小型玻璃器皿。為了區別從外國進口的玻璃鼻煙瓶與最初使用的小藥瓶,有人就開始把中國自己制造專門用來裝鼻煙的這種小型器物稱之為鼻煙壺。
鼻煙壺最初只是用于盛裝鼻煙,但在隨后的發展中人們又賦予其更多的功能。當年康熙皇帝下旨制造鼻煙壺,在自己使用時就認為此物極為可愛好玩。因此,康熙皇帝從一開始就附加它欣賞和品玩的功能。
清朝末年以后,旱煙、水煙、紙煙逐漸代替了鼻煙,吸食鼻煙的習慣隨之消失,盛放鼻煙的鼻煙壺的實用價值不復存在,但小巧玲瓏、秀麗可愛、集中國工藝門類之大成、匯中華工匠精絕之技藝的鼻煙壺從未淡出過人們的視線,繼續被為鼻煙壺魅力陶醉的人們所談論、玩賞和收藏,成為收藏家手中的珍品,依舊在愛壺人的掌中,摩挲出清香雅趣。
巧物傳承久,1968年在美國紐約就成立了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其后在世界各地陸續成立了許多鼻煙壺專業研究團體,這在中國其他藝術品收藏中是絕無僅有的。精品鼻煙壺的主要收藏族不可能是外國的家庭婦女,因為鼻煙壺尺寸雖然很小,但其選材考究、做工精細、內涵豐富,所以使得高端鼻煙壺擁有了不低于大器型藝術品的價值,故而收藏精品鼻煙壺大多為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和商人。世界上有不少實力雄厚的鼻煙壺收藏大家:如美國華人收藏家李公偉(James Li)、香港收藏家冼祖謙、臺灣收藏家蔡榮發、新加坡收藏家劉修敬等,其中瑪麗與莊智博(Mary George Bloch)就是最為知名的鼻煙壺收藏家。所以鼻煙壺不僅是外國人玩的東西,也一直是華人收藏家趨之若鶩的收藏藝術品。
由于某些歷史的原因,在清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前,國內的藝術品收藏成不了氣候,包括鼻煙壺的收藏。近3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藏寶之風在富裕起來的國人中開始重新興起,繼收藏和投資字畫、瓷器、家具和寶玉石等熱潮之后,鼻煙壺已然成為新的熱點之一,許多精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拍賣價格也屢創新高。
香港邦瀚斯拍賣行去年5月28日舉行的瑪麗與莊智博珍藏鼻煙壺2010年春季拍賣,吸引了世界諸多的鼻煙壺收藏家以及古董行家參加本場拍賣會,此次共有141件彌足珍貴的各類鼻煙壺亮相。其中,“乾隆年制”款的御制銅胎琺瑯彩西洋人物鼻煙壺最終以928萬港幣成交,創造了鼻煙壺拍賣的又一新的世界紀錄。
據邦瀚斯鼻煙壺拍賣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瑪麗與莊智博收藏精品共有1700余件,將分成多次專場拍賣會進行拍賣,本次拍賣推出的是其中一場,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最后全場的拍品全數成交,實際成交額高達6600萬港元,其中不乏中國大陸的藏家參與競拍與角逐,包括這只成交價最高的鼻煙壺也是被一位來自國內的一位商人納入囊中。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收藏家群體對鼻煙壺收藏的認知程度進一步抬升。
而事實證明,諸多行家的預測還是頗為準確的。一周后的北京保利春拍中,清乾隆銅鎏金鏨花嵌畫琺瑯西洋人物煙壺也拍到616萬元,成為內地鼻煙壺拍出的最高價。
鼻煙壺的行情雖說是最晚由國外回歸中國市場的板塊,但從去年的市場表現看,香港無疑又在這輪回歸潮中搶到了先機,內地收藏者依然是弄潮兒,可見鼻煙壺的市場開始了新的篇章,鼻煙壺的收藏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臥虎藏龍的國內收藏家。
其實對于一位新進入藝術品市場的收藏者而言,從鼻煙壺入手收藏,將會是一個良好的起點。收藏者可以通過各放異彩的鼻煙壺了解到玻璃器、畫琺瑯、瓷器、玉器、銅器、髹漆、竹木牙角、內畫等等不同材質、不同工藝鼻煙壺的時代風格和工藝特點,甚至把握清代宮廷御制風格和地方民間工藝風格的異同。鼻煙壺所蘊含的浩瀚信息量是其他門類的藝術品不可比擬的。
雖然藝術品不像金銀一樣可以有個實時的、標準的價格,但所有的藝術品包括鼻煙壺大致都可以從器物的年代價值、材料價值、工藝價值及傳承價值之綜合推導出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空間。對鼻煙壺的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講,應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條件,以自己所感興趣的鼻煙壺為主,盡可能全面認清自己想購買的鼻煙壺內在外在的綜合價值。巴金曾告誡文學青年:“寫吧,只有寫,你才會寫?!逼鋵嵤詹厝魏我环N藝術品也是同理,如果光是多看、多聽而從不出手買的話,那么對藝術品的鑒賞永遠是流于表面,既不深刻也不準確,買吧,只有買,而且多買,你才會真正熟悉和懂得它的價值,那么對它的價值判斷將不再是一個不解之謎,而能漸漸做出越來越清晰的判斷,用盡可能合理的價格購買到自己心儀的鼻煙壺。
1931年毛澤東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提出“我們的口號是:一、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此話非常有道理。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財力、都是有限的,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要做出公平、公正、客觀的理性的評述往往是極其不容易的,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沒有了解清楚的東西不要輕易妄下帶有自己主觀色彩的臆斷,要認真學習專業的書籍,向真正懂行的專家、藏家、商家請教,而且一定要付諸實踐,要多買,多比較,多總結,把正確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完美地結合,這樣才不會做出在基于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基礎上得出以偏概全甚至是貽笑大方的結論。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