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人找病,30歲之后病找人。養生,是我們可行的健康投資,它的回報率為1:17,投資理財最為重要的是對健康的投資。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健康的投資回報比為1:17。這個數字的背后,不是“今天投入1元錢,明天節省17元的治療費”那么簡單。它意味著什么?或者可以這樣理解:癌癥發病率人均下降到1/17;病痛折磨減少到1/17;亦或藥物服用量減少了1/17等。
如何進行健康投資呢?答案即國人推崇的“養生”。《黃帝內經,靈樞,本神》這一卷中說道:“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署,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對于養生,皇家推崇“每日不可不用”圣品,即是明清兩朝18位皇帝親身臨床的龜齡集。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到了89歲。他有什么養生秘訣?據記載,乾隆皇帝經常服一些補藥,其中最主要的是龜齡集。龜齡集是明朝嘉靖皇帝賜的名字,取龜鶴長壽之意。在《龜齡方藥原委》中,記載了乾隆服用龜齡集的情況:“每次服五厘(舊制),用老酒吞下服,后即全身發熱,百竅通達,丹田溫暖。”
龜齡集的成方原理源于道藏丹經和黃帝內經,內含“陰陽五行”之妙、蘊“九宮八卦”之奇,其組方依據傳統醫學“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整體觀念,采用天然動植物,包括天上飛的(蜻蜓等)、海里游的(海龍、海馬等)、地上跑的(鹿茸等),集東西南北中28種名貴藥材于一體。
傳說清朝慈禧太后組織了多位御醫,想把龜齡集拆方,可是幾個月過后,這些御醫告訴慈禧,龜齡集加減一味藥都不行。中醫名家形象比喻說:“龜齡集的配方如同排兵布陣,像集團軍作戰,而非一般藥物所能做到的”。
亞健康、過勞癥、慢性病,是危害中老年人長壽和健康的首要因素,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常常會出現神疲乏力、失眠健忘、頭暈目眩、陽痿早泄……這些病癥,是心(腦)、肝、脾、肺、腎五臟功能虛弱、氣血失和、經絡不通造成的。
中醫講,治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關鍵在于“養”。這個“養”,就是我們所說的“養生”。龜齡集具治未病、養已病的上醫之功效,乃中老年朋友延壽命、祛百病的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