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一向因“不了解”而回避科技類股票,但在2011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在被問到“如果再活50年會投資什么產業”時,他的回答是“科技和能源”。一時間,很多投資者浮想聯翩,在A股市場四處尋找業績有望穩定高速增長的科技股,而創業板無疑成為首選。
創業板公司由于高增長數字的減速而頗受詬病。其實,理性的投資人都能明白,企業發展有自身的周期,動輒翻番的盈利是難以為繼的。不過,常年保持30%以上的盈利就已經非常“帥”了。
高成長以及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歷來是牛股基本特征。Wind資訊數據顯示,2008-2010年,有17家創業板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都保持在30%以上,其中8家保持在40%以上。
這些公司還有一個鮮明的共同特點,就是最近3年及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毛利率都非常穩定或逐年上升。銷售毛利是企業在扣除期間費用、所得稅前的盈利額。目前,創業板公司正處在高速擴張期,各種費用支出較大,因此銷售毛利率的高低顯得尤為重要。
自3月15日,創業板指數掉頭俯沖,現在“兩高”的風險已經得到較充分釋放,這17家公司或將成為未來的潛力牛股。
需要提示的是,創業板公司往往是一些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存在著主營產品過于集中、行業政策等風險。同時,未來這些企業能否保持健康持續的盈利能力,尚需時間來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