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銀華基金迎來了自己的10周歲生日。經過10年發展,銀華基金已經成功躋身中國基金業第一梯隊。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銀華基金公司資產管理總規模為704.26億份,總資產凈值855.46億元,行業排名第8,持續s年保持在行業前十之列。
回首10年發展歷程,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說,銀華10年,折射的正是基金業跌宕起伏的歷史。
歷經基金業跌宕起伏
2001年5月28日,銀華拿到批文,正式成立。
對銀華發行的第一只開放式基金——銀華優勢,王立新印象深刻。當時,銀華優勢的發行時間只有20天,發行非常困難。“老百姓還不太認識基金,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跑機構客戶,最后還算不錯,發了16.8億元。這時候,公司規模加起來是40億元,初步能解決生存問題。”回首往事,王立新不無感慨。
但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因股票市場持續向下,2003年一年,銀華未發新基金。“我們當時想,股市不好,必須開發適合投資者需求、風險較低的基金,于是就開始研究保本基金。但那會兒,中國還沒有保本基金,要冠上此名不容易。我們2003年一直堅持在跑審批,終于報批成功。2004年2月,銀華保本增值基金正式獲批發行。”王立新說公司產品,也是說基金業歷史。
堅持、堅守的力量,讓之后銀華保本的發行狀況出人意料。
“以前,大家幾乎一直是發股票基金,而保本基金的出現,順應了投資者需求。我記得才發行9天,就達到募集上限——60個億?!蓖趿⑿抡f,發行完成后,銀華正式進入百億規?;鸸揪銟凡?,解決了生存問題。
發展的根本在人才
對銀華來說,2007年是個重要年份,當年公司總部從深圳遷至北京。他們清楚意識到,公司長遠發展的根本是有一個優秀的投研團隊。因此,盡管2008年股票市場迅猛下跌,但他們卻在市場最低時,開始招聘人才。
“感覺以往投研隊伍的力量過于單薄,在大資金管理能力上尚待提高。而提升投研實力,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那就是充實團隊力量。所以,我們在2008年最低點時,開始用很大力度招人?!?/p>
2008年之前,銀華的投研隊伍不過20多人,但至2011年初,銀華整個投研體系加上交易團隊,已突破100人。
“現在看來,當時的舉措是非常正確的。雖然人多之后,成本有一點壓力,但從長遠看,對公司發展有好處。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只有建立一個優秀的團隊,才能肩負起管理老百姓資產的職責。”
為了帶好隊伍,王立新在銀華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比如基金經理的考核,“我們在考核體系中,將他們當年業績占比定為30%,兩到三年的業績占比也為30%。此外,一個重要考核點是基金經理所處團隊的整體業績,當然也包括合規等因素?!?/p>
王立新說,這個制度一方面緩解了基金經理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各個團隊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