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開始,國家就陸續下達了近10個針對高爾夫球場建設的禁令。然而,7年過去,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卻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上半年,全國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問題擴展勢頭明顯,而且從沿海地區向東、中、西部全面蔓延。日前,國土部通報了上半年12336國土資源違法違規線索和信訪受理情況。
為什么高爾夫球場建設屢禁不止?其中究竟存在哪些利益黑洞?為了弄清真相,本刊記者專程來到安徽,對兩個建造中的高爾夫球場項目進行暗訪調查,此行果然讓人眼界大開。
其一日包裝掩人耳目。為了繞過修建高爾夫的禁令,幾乎所有的高爾夫項目都戴了一個偽裝漂亮的帽子。安徽蕪湖正在大興土木的高爾夫項目名為“信德公園”,這差一點騙過了人地兩生的本刊記者。在內蒙鄂爾多斯,一個36洞的高爾夫球場則是以“新農業園建設項目”為名建起來的。到了江蘇鎮江,占地4500畝的高爾夫項目又搖身一變為“綠色社體家園項目”。在陜西,無論見到“榆林沙地生態公園”還是“藍田北峪生態種植觀光健身項目”都別信以為真,它們其實都是高爾夫球場的代名詞。
其二日地產利益驅動。都說高爾夫球場不賺錢,那為什么還趨之若鶩?說穿了,是因為在高爾夫的名義下,捆綁著土地出讓、地產開發、別墅豪宅、會所酒店等巨大利益。僅以本刊記者探訪的安徽六安占地3000畝之多的“悠然南山體育公園”項目來說,別墅區已初具規模,“展示沙盤上,共7期800多幢形態各異的獨幢、連體別墅、花園洋房一字排開。負責別墅銷售的人員對記者表示,9月份他們會第一次開盤,屆時總共會有28套別墅對外銷售,面積從300多平方米到500多平方米不等”。國家早就不批別墅用地了,借高爾夫之名,卻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高爾夫項目至今屢禁屢建、勢頭難止,正是暴利驅使之下,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合謀的惡果。
其三日違規明知故犯。要讓動輒數千畝的高爾夫項目土地圈下來,除了玩弄瞞天過海的花招,別無他法。比如超過500畝的征地要報國務院備案,那就先占地,再化整為零逃避審批;再如非公共項目不能隨意征地,那就搞所謂的“以租代征”。在安徽六安金安區中店鄉楊氏祠村,其中一個村民小組一共被租了380多畝土地,還有六七十畝是租了之后轉為征的。“租是50年,平均價格是1.47萬元/畝,一次性付清;征的話價格在2.97萬元/畝?!弊庖埠茫饕擦T,價格之低難以想象。無節制濫建高爾夫,就這樣使國家寶貴的耕地異化為少數人的“私享領地”,農民被迫失地離鄉。
7年來,遏制高爾夫違建亂象非但毫無成效,反而越建越多,對此不能再用“監管缺失”之類空話自我安慰。高爾夫球場建設從立項、規劃到用地、環評,都只有經過地方政府的審批才能上馬,說是“監管缺失”其實是根本沒有監管,甚至是為了一己之私利,與開發商沆瀣一氣,千方百計鉆政策空子,造成變相違法占地合法化的事實。
鑒于長期來處理違法違規高爾夫球場建設案件軟弱無力的情況,現在再不能像過去那樣仍然停留在行政處罰上,或象征性罰款了事,而必須用重典、動真格。中國《刑法》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占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造成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的,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定罪處罰,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對無視中央權威,違規建設的高爾夫球場,一經檢查發現,應一律予以取締,該追究刑事責任的就要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等11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7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地發改委、國土資源等部門抓緊清理整改高爾夫球場,嚴肅查處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維護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但愿這一回有奇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