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在和珅所貪戀的金銀財寶中,他偏愛珍珠,因為珍珠不但能像其他寶物那樣滿足他對財富的占有欲,還具有其他寶物不具備的特殊功能——滿足他對健康的欲望。
作為乾隆皇帝的頭號寵臣,和珅同時兼任著軍機大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內務府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等數十個要職,雖說權傾朝野,無比顯赫,卻也政務繁忙,勞心勞身。沒有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精力,絕對不可能勝任如此繁多的政務并且堅持長久。和珅利用他所掌握的中醫學知識,找到了一個能讓自己長期保持強健體魄和旺盛精力的最佳方法——長年累月地服食珍珠粉。
據文獻記載,和珅每天早晨起來,是用珍珠粉當飯食的。這樣的說法顯然有夸張成分。因為過量服食珍珠粉,非但無益于健康,反而對身體有害。適量服食珍珠粉,才具有強身健體、充沛精力和延年益壽的功效。養生有術的和珅每天早晨堅持服食珍珠粉,肯定是適量的,不至于多到以珍珠粉當飯食。
長期服食珍珠粉所產生的神奇功效,和珅曾經親口向他的親信們夸耀過:“服珠心竅靈明,過目即記,雖一日之內諸務紛沓,而胸中了了,不會遺忘。雖百手登記,不能如是也。”
現代醫學對珍珠的研究表明,珍珠粉具有增強心臟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記憶力等神奇功效,是中老年人保健養生、延年益壽最理想的特效中藥之一。
那時的和珅已經懂得,海水珍珠的藥用功效遠遠勝過淡水珍珠,因此他每天早晨服食的珍珠粉,全部是產自合浦的優質海水珍珠南珠來研磨的,發了黃的珍珠,已經失去了光澤的珍珠,穿過孔的珍珠,和珅都不用,他認為這樣的珍珠是珍珠中的下品,即使用了,也沒有多少功效。
乾隆年間,南珠的價格相當昂貴。因為歷代封建王朝過量捕撈,南珠資源已基本枯竭,要想得到產自合浦的正宗南珠,已經不易。乾隆十七年(1752)至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曾經三次下詔,命廉州府的官員組織人力物力,下海采擷南珠。三次采珠共花費了七千多兩白銀和無數人力,僅采擷到大大小小的南珠七八兩(十六兩一斤的老秤),重一分的南珠僅有五六顆,重七八厘的南珠僅有七八顆,其余全是些細小如粟米的珍珠,總價值遠遠抵不上下海采珠所耗費的銀兩。物以稀為貴,產自合浦的南珠便成了只有達官貴人和富商巨賈才敢問津的天價物品。一顆重四分的上品南珠,在珠市上賣價高達千金,一顆重五分的上品南珠,賣價高達二千金。
那些渴望巴結和珅升官發財的人都知道,權傾朝野的和中堂每天要服食上品南珠研磨的珍珠粉以養生,對上品南珠的需求量大,于是想方設法地購買南珠,削尖腦袋地向和珅行賄。也有頭腦靈光的珠寶商人長途販運南珠到京城,專門出售給那些善于投機鉆營的官員以牟取暴利,導致南珠價格飛漲。清末文人筆記《新世說》的“汰侈”篇里,就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乾隆年間,江蘇吳縣有一個叫石還梅的人,以販賣珍珠為業,他的懷里,總是揣著一個用錦繡層層包裹著的小匣子,里邊裝著用銅箔封著的丸子,剖開丸子,便能看到封在丸子里的大珍珠,重的每顆價值二萬金,稍輕的每顆價值一萬金,最輕的每顆價值八千金。即便價格如此昂貴,士大夫們依然爭相購買,唯恐買不到手。有人詢問這些士大夫,花如此高的價錢買珍珠來做什么,他們回答說:“獻給和中堂。”
全國的貪官污吏都在投最大的貪官和珅所好,競相獻珍珠給和珅,和珅家中當然也就不缺珍珠了。和珅雖然服食珍珠非上品南珠不用,但也舍不得把那些價值連城的碩大珍珠研磨成珍珠粉來吃掉,而是把它們當成寶貝珍藏起來。
乾隆皇帝在位時,曾經有不少正直的官吏彈劾過和珅,但都沒能將他扳倒,反遭和珅算計。乾隆皇帝死后,和珅的保護傘沒了,深恨和珅的嘉慶皇帝便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逮捕了和珅,并迅速派人去查抄他的家。抄家的結果,讓嘉慶皇帝大吃一驚,和珅在當政的25年時間里,竟然聚斂了數額高達11億兩白銀的家財,相當于大清王朝15年的財政總收入。嘉慶皇帝又大為驚喜,因為扳倒了和珅,他在一夜之間便成了大清開國以來最富有的皇帝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民間諺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么來的。
從和珅家中抄出的金元寶、玉如意、古銅鼎、珊瑚樹等各種奇珍異寶我們姑且不說,只說珍珠一項,清宮檔案中,有一份《查抄和珅家產清單》,我們可以從這份清單上看到有關珍珠的記載。從和珅家中抄出的上品珍珠計有:大東珠六十余顆(每顆重二兩)、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顆)、珍珠素珠十一盤、東珠朝珠一盤。
重達二兩的東珠,那可是世所罕見的珍寶啊,就是當朝皇帝朝冠頂上所鑲的東珠,也沒有那么大。在當時,如此碩大的東珠,每顆售價高達二三百萬兩白銀。
嘉慶皇帝給和珅定了20條大罪,公布于天下,每條大罪都大到足以抄家問斬。其中與珍珠有關的大罪有兩條,原文抄錄如下:家中所藏珍寶,內有珍珠手串二百余串,較宮中多至數倍,并有大珠大于御用冠頂,大罪十五。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家產,竟至二十余萬,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大罪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