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滬指3000點關口的起落中,廣西乳品龍頭企業皇氏乳業(002329.SZ)戶均持股比例(即每戶持有流通股本數量與流通股本的比值)卻連續上升。
截至2010年四季度末,皇氏乳業的股東數由一季度的11357戶減少至3849戶;人均持有流通股數從1901.9股增加為7014.8股。由此,其戶均持股比例由去年一季度的0.09‰猛增到0.26‰,在已發布年報的公司中升幅最大,總體持股集中度也有所上升。
據了解,十大流通股東中,皇氏乳業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其中,大成財富基金持有190萬股,景宏證券持有186.52萬股。前十位持有流通盤的29.96%,比上期34.88%略有減少。但股東人數也較上期減少17%,籌碼高度集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皇氏乳業備受機構投資者追捧?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其戶均持股比例連續推高?“高成長性以及戰略擴張預期是最重要的原因。”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劉都給出了答案。
2010年年報顯示,皇氏乳業實現銷售收入4.11 億元,同比增長34.9%;利潤總額5925 萬元,同比增長40.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693萬元,同比增長35.81%;每股收益達0.53元。
自去年上市后,皇氏乳業大力發展常溫奶制品,利用巴氏奶所產生品牌協同效應迅速占領當地和周邊市場。對比光明乳業當前的產品結構,常溫奶和酸奶產品的占比還將提高,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或成為公司未來一定時期的利潤增長點。
諸多分析師認為,2011年皇氏乳業進入高速增長期。公司募投的4.5萬噸液態奶產能和新建的10萬噸酸奶產能將分別在2011年中期和4月底投產。“隨著募投項目的達產,公司將擁有10.5萬噸的液態奶生產能力。外埠市場的開發和新產能的釋放將為公司帶來一輪快速的增長。” 天相投顧證券分析師仇彥英表示。
產能收購帶來酸奶業務規模擴張,成為推動2011年業績高速增長的最大動力。雖然因為2010年公司用超募資金收購了關聯企業廣西皇氏甲天下食品有限公司71%的股權,由此承擔虧損448.4萬元。不過,隨著新增酸奶及乳酸飲料生產項目將投產,可實現日處理50 噸酸奶及乳酸飲料的產能,年產量約1.5萬噸。
奶源和生產方面,公司計劃 2011年至少增加3000頭優質奶牛,進一步提高奶源自給率;2011年將在興建10個標準化的“廣西皇氏乳業武宣奶水牛養殖小區”以及一個標準化的奶水牛養殖示范場,提高水牛原奶的收購質量和數量;2011年新增購入三條利樂灌裝生產線,進一步提升生產能力。
在地方政府對水奶牛養殖和水牛奶收購大力支持下,皇氏乳業每年都獲得約2000萬元的財政補貼(2010年為2026萬元),大約占公司凈利潤的1/3。而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短期內,財政補貼政策不會有變化。”
東興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家偉預計,如果加快收購皇氏食品剩余29%股權,產能如期達產且產銷率達到100%,則公司業績大幅增長預期基本確立。不過,產能如未能如期達產的話,其風險也需謹慎。
Wind數據顯示,根據機構對皇氏乳業2011年78%的凈利潤增長率預測平均值計算,其PEG值為0.6,遠小于1,表明其處于價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