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上市銀行的股票很不給面子,銀行板塊全年下跌了23%,遠遠超過去年同期上證指數的跌幅14%。
是銀行業去年經營很差嗎?
不是。隨著2010年上市公司年報的逐漸公布,這個答案非常清楚。相反,2010年,銀行業的經營管理狀況還不錯,盈利能力很強,資產質量明顯改善,成本收益率不斷降低,資本充足率也整體呈現上升態勢,總資產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銀行年報已經公布了大部分。除了4家尚未公布外,其他全部已經公布?!锻顿Y者報》數據研究部對銀行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管理效率進行分析,結果表明,2010年銀行業狀況良好。
資產質量方面體現在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不斷降低,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大幅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也有明顯提升,盈利能力體現在凈資產收益率較高,成本收入比例整體下降。
總資產增長占GDP的1/4
金融危機的影響對中國銀行業已經蕩然無存,這點從上市公司銀行的總資產規模的變化很容易看出。
截至一季度末,已經公布的1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速度遠遠高于GDP的增速。截至去年末,1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合計為61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7.54%,而去年GDP總額為40萬億元,同比增長為10.3%,已公布年報的總資產已是2010年GDP的1.5倍。
與上一年相比較,總資產的絕對額增加了9萬億元,約占去年GDP的23%,若加上尚未公布年報的總資產,增幅約占GDP的四分之一。
從單家銀行看,他們的總資產增長率均超過了GDP的增速。其中增幅最大的主要是中小型的股份制銀行,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別同比增長了39%、35%和28%。
增長幅度最小的主要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最小的兩家分別是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增長了12%和14%,此外,招商銀行增長幅度也較低,去年同比增長低于行業增幅的平均水平,僅有16%。
大型國有銀行基數大,在絕對增量上穩居前列。增量最大的是中國銀行,2010年增加了1.7萬億元,此外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絕對增量均超過1萬億元。
截至去年末,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依然是工商銀行,總資產額為13.45萬億元,規模最小的是深發展,總資產規模為7276萬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
總資產規模排名中,與上一年相比較,前兩名和后兩名沒有發生變化,前兩名依然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后兩名依然是華夏銀行和深發展;發生變化的有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與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這三組的前者排名均往前提升了一名,后者下降了一名。
資產質量明顯提升
據2010年已公布的年報數據,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余額和貸款比例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整體資產質量明顯提升。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12家已上市的商業銀行,2010年末平均不良貸款比例為0.93%,相對于2009年末降低了0.31個百分點,平均不良貸款首度低于1%。
12家銀行中,不良貸款比例相差較大,最高的是農業銀行,依然超過2%,是與第二高的銀行相差近一倍。第二高的是華夏銀行,不良貸款比例為1.18%;超過1%的共有5家,除了上述外還有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
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明顯較低,最低的是興業銀行,僅有0.42%,其次,浦發銀行、深發展、中信銀行。
在降低不良貸款比例的幅度上,2010年成效最大的也是這些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主要因為他們歷史留下的不良貸款比例較高的緣故。
如農業銀行,與上一年相比較,2010年降低了0.88個百分點,此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在降低幅度上也位居前列。
雖然上市銀行的總資產在大比例提升,但是不良貸款余額大部分是在下降的。截至2010年末,統計的12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為3599億元,與上一年相比較,減少了572億元。
不良貸款余額最多的依次是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2010年下降最多的也是這4家銀行。
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雖然不良貸款比例在下降,但是不良貸款絕對總額在上升。
截至2010年末,不良貸款總額分別為245億元和95億元,相對上一年度,增加了3257萬元和779萬元。
這些銀行不僅在努力降低不良貸款的絕對額和比例,而且為了應對風險,加大提高風險撥備,2010年,不良貸款風險撥備覆蓋整體水平提高了不少。
統計數據顯示,12家銀行風險撥備平均覆蓋率為248%,與上一年比較提高了68個百分點,其中覆蓋率最高的三家銀行依次是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覆蓋率均超過了300%;覆蓋率最低的3家銀行依次是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覆蓋率不超過200%。
12家銀行盈利6600億元
2010年,已公布年報的12家銀行共實現凈利潤6600億元,平均每家銀行凈利潤為550億元,相當于一個中型基金管理的總資產。
雖然凈利潤總額很高,但是銀行之間差距較大。最高的前三家均超過了1000億元,它們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凈利潤分別為1660億元、1350億元和1096億元,前三家銀行的利潤相當于嘉實基金、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公司管理的總資產。
凈利潤總額低于200億元的共有5家,最低的兩家不超過100億元,它們是華夏銀行和深發展,分別僅有60億元和63億元。
利息凈收入依然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列入統計的12家銀行,平均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83%,其中占比最高的前三家銀行是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和深發展,分別占92%、90%和88%。
大型國有銀行對凈利息收入的占比降低,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均低于80%,股份制銀行中,僅招商銀行低于80%。
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手續費傭金收入占比較高,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取得了20%、19.68%、19.12%和15.88%。
從總資產回報率看銀行的盈利能力較低,但是從凈資產收益率分析,該行業的投資回報率非常高。
統計1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回報率平均僅有1.08%,也就是說,這些上市銀行用100元錢,一年的收益率為1.08元,也可以說,年收益率為1.08%,明顯低于去年的偏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
但是該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很高,平均為20.80%,也就是說,股東投資100元凈資產,通過吸儲、貸款,以及收取手續費、傭金等手段,能賺取20.80元。
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三家銀行依次是興業銀行、深發展和招商銀行,分別為24.43%、23.28%和22.72%;凈資產收益率最低的三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
管理效率不斷提高
據2010年年報數據統計,上市銀行的成本費用占比呈下降趨勢,12家商業銀行全部下降,平均成本收入占比為35%,相對于上一年降低了4個百分點。
2010年,統計的12家商業銀行,管理費用高達6228億元,相對上一年度,增加了937億元。
其中管理費用最高的前三家銀行依次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均超過了1000億元,各家銀行平均每日消耗近3億元。
與上一年相比較,管理費用增幅最大的前三家銀行依次是華夏銀行、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增幅分別高達38%、24%和24%。
管理費用最低的三家銀行依次是深發展、華夏銀行和興業銀行,它們的管理費用低于150億元。
如果將這些管理費用與收入相比較,可以看出各家銀行的管理效率,一般來說,成本費用低的公司管理效率高,反之,效率低。
統計數據顯示,成本收入比最低的前三家銀行依次是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為30.61%、31.12%和31.47%,相對于上一年成本費用比均保持了下降的趨勢;成本收入比最高的三家銀行依次是華夏銀行、深發展和招商銀行,分別高達43%、41%和40%。
資本充足率整體上升
12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上升,但工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相對上一年度下降。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12家上市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1.56%,相對于上一年,提高了0.82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最高的銀行是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高達12.68%和12.58%,而資本充足率最低的銀行是深發展和民生銀行,分別為10.19%和10.44%。
相對于上一年,大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多的銀行是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均超過1個百分點,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出現下降的趨勢。分別下降了0.09和0.39個百分點。
核心資本充足率整體也呈現上升的態勢,截至去年年末,商業銀行平均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84%,高于10%的銀行僅有兩家,分別是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低于8%的是深發展和華夏銀行,分別僅有6.65%和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