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江西省唯一一家上市的電力公司,贛能股份(000899.SZ)頭上頂著多重漂亮的概念光環,比如此前市場上不斷追捧的新能源概念,還有近期炙手可熱的稀土概念。
但這些耀眼的概念光環背后,真實的贛能股份卻在連續虧損。
1月27日公司公布了去年全年業績預告,預測2010年年度將首虧,虧損3000萬元~4000萬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37.26%~149.68%。
公司稱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去年江西全省發電機組裝機容量持續增加,公司火電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其次是去年燃煤價格持續上漲,致使占公司機組容量比例較大的火電經營成本上升。
事實上,從單季度公司業績來看,公司經營狀況在2009年四季度即出現了惡化。2009年四季度,公司單季的凈利潤環比下滑幅度達64.66%,此后三個季度,其單季凈利潤下滑幅度呈逐步擴大趨勢,至去年三季度,其單季虧損額達0.27億元,凈利潤單季環比下滑幅度達到驚人的4093%。
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也出現大幅虧損。公司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虧損0.19億元,同比下滑127%。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公司主營業務受制于燃煤價格的情形下,公司大力發展的核電事業又在近期遇阻。由于日本核泄漏危機的影響,今年3月中旬國務院決定暫停審批核電項目。這令贛能股份原本預計在2014年將投產的核電項目投產時間大幅延遲。
受此影響,公司股價在3月下旬連跌多日。
不過,在核電概念生變后,公司近期又與市場上大熱的稀土概念掛上了鉤。
3月25日,一則“贛州稀土公司將借殼上市”的傳聞再度給贛能股份戴上一個漂亮光環,這家地處贛州的上市公司被市場猜測為贛州稀土公司的新宿主。
在此影響下,該股連續4日大漲。
不過,面對股票交易異動,公司表現還算坦率。3月29日公司做出了澄清公告,稱不存在與贛州稀土或其他第三方洽談重組的情況。
同時,公司提醒投資者,其第一季度業績可能繼續虧損,虧損額為5000萬元至6000萬元。虧損原因為煤炭價格持續上漲以及一季度江西省內尚處枯水期,公司水電機組發電不足。
在公司的一再提醒下,盲從的投資者才有所醒悟,公司股價開始回調。
事實上,無論有多少概念圍繞,贛能股份當前的主業依然是依靠火力和水力發電的普通電力企業,并且其火電裝機量(140萬千瓦時)占其總裝機量(150萬千瓦時)的93%。這意味著,公司是一家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企業,企業利潤受制于煤炭價格的變化。
目前,火電發電企業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煤炭采購價格的不斷提高。受煤炭價格走高影響,公司去年前三季度主業毛利率同比下滑7.6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同比下滑11.8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將公司的投資收益剝離,則其財報會更加難看。
在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參股23.33%的昌泰高速公路向公司貢獻投資收益6373萬元,剔除這部分影響,公司營業利潤虧損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