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只股票股東人數越來越少,籌碼向少部分人逐步集中,持股集中度提高,則這只股票未來一個季度可能會迎來升機。
同時,如果一只股票的持股集中度處于高位,甚至達到了高度控盤的程度——持股比例超過50%,那么這只股票也很有可能被持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間”(相關評論見B05)。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此前統計結果表明(第132期《高持股集中度股票七成超越滬深300》),持股集中度較高或上升幅度較大的個股,在下一季度跑贏大盤的概率較大。同時,機構持股集中度高的股票也更容易上漲。
基于這樣的研究結果,我們找到了四類具備上述特征的股票,包括2010年度戶均持股集中度高、戶均持股比例連續上升且升幅度較大、機構控盤程度高、機構持股比例連續上升且升幅較大的股票。因為,相對于其他股票而言,這四類股票未來將更具上升動能。
中小盤次新股戶均持股比例高
截至4月5日,已經有1268家上市公司發布年報。我們剔除今年以來新上市的33家公司,匯總了剩余的1235家公司的股東資料。
從投資角度來看,那些股東戶數較少、戶均持股比例高(即持股集中度較高)的公司更受關注。
我們的相關研究顯示,戶均持股比例高的股票在下一季度跑贏大盤的概率更大。
基于這一分析,我們將上述股票按戶均持股比例進行了排序。目前公布年報的1235家公司中,戶均持股比例的平均值為0.051‰,其中有437只的戶均持股比例高于這一平均值。
當前戶均持股比例最高的5只股票是建新股份(相關報道見B08)、科新機電、信維通信、國騰電子和尤洛卡。這5只股票全部為創業板上市的次新股。當前戶均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建新股份,截至2010年末,該股流通股本股東戶數為2602戶,戶均持股比例為0.38‰。
為縮小考察范圍,我們重點選取了戶均持股比例最高的100只股票,這些股票戶均持股比例均在平均值2倍(0.10‰)以上。
從這些公司的特征來看,它們大部分屬于中小板或者創業板的次新股。
統計顯示,這100家公司中,有61家是在2010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占總數的6成。同時,有43只股票來自中小板,44只來自創業板,這意味著,逾8成戶均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來自于流通股本較小的創業板和中小板。
單純從流通盤大小考慮,這100家公司全部為流通股本小于5億股的中小盤股。
這主要因為戶均持股比例是股東戶數的倒數(計算公式:戶均持股比例=1/股東戶數),股東戶數越少,則戶均持股比例相對越高,反之,則戶均持股比例相對越低。中小板和創業板等中小公司的股東戶數較少,所以其戶均持股比例會相對偏高。而一些大盤股則因股東戶數較多,導致其戶均持股比例偏低。
71只個股戶均持股比例連續上升
相對于戶均持股比例的高低而言,戶均持股比例的連續上升,有時候更能證明股東戶數在逐步減少、股權在向少部分人手中集中,個股上漲概率更大。
從已發布年報的公司中,我們找到了戶均持股比例連續四個季度持續上升的股票,這些股票共計71只。排名前5位的包括皇氏乳業(相關報道見B08)、石基信息、陽普醫療、領先科技和美盈森,全部屬于流通股本在1億股左右的小盤股。其中皇氏乳業流通股本只有2700萬股。
從上述71只股票的流通盤來看,有55只是流通股本小于4億股的中小盤股,占總數的近8成,其中36只股票流通股本小于2億股,占總數的一半。在上述股票中,創業板和中小板類股票占據了18席。
由此可見,無論是戶均持股比例高的股票還是戶均持股比例持續上升的股票,大多數集中在中小盤股中。
從上述71只股票的業績特征來看,雖然持股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但有些公司的業績并不一定呈現出向好的局面。
我們的統計顯示,在上述71只股票中,有17只股票2010年凈利潤下滑,約占總數的1/4,包括2010年凈利下滑超過100%的領先科技、ST唐陶和振華重工。那些凈利潤大幅增長的股票持股集中度提高,可以理解為機構們提前布局,積極買入。但那些業績不佳的股票,持股集中度的上升就有些匪夷所思。
我們研究后發現,這些股票往往是機構們“押寶”具備重組預期的“黑馬股”。
其中,領先科技年報顯示,公司2010年凈利潤虧3727萬元,較上年同期的40.79萬元下滑92倍,但其2010年戶均持股比例卻不斷提高,年末較年初的持股比例上升近1倍,高達0.17‰,是普通股票戶均持股比例的3倍多。
從其前十大流通股東情況來看,領先科技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逐步得到了基金們的大幅加倉。至2010年年報末,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已經全部被基金占據,其合計持股比例占流通股本的34.8%,而在去年下半年之前,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無一家機構身影。
基金為何集體青睞這只績差股?最大的可能是基金在“押寶”公司重組。領先科技去年7月曾公布了一則資產重組方案,稱公司擬與中油金鴻的等值股權進行置換,同時公司向中油金鴻全體股東發行股份以認購置入資產高于置出資產之間的差額。
在這則資產重組方案公布之后,也就是2010年下半年,便迎來了基金們的大幅增倉。可見,機構們是“有備而來”。無獨有偶,績差股ST唐陶也因具備重組預期而受到機構們的青睞。
機構高度控盤213只股
戶均持股比例的上升,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機構們的增倉所致。我們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機構控盤程度高或者持續加倉的個股,也往往在后市具備較好的上升機會。
哪些股票是2010年機構們高度控盤的股票?通過對基金投資組合與公司財務報告合并計算,我們統計了六大主流機構(包括基金、保險、QFII、券商、券商集合理財、社保)的綜合持股比例。目前,這些機構在1699只股票中潛伏,并且對一成以上股票達到了高度控盤的程度。
判斷機構在一只股票中的控盤比例是否高度集中,主要看其持股比例(本文特指持股數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一般情況下,機構持股占流通股本30%以上即為高度控盤;持股比例在70%以上,達到絕對控盤。
按照上述標準判斷,機構2010年末對213只股票的持股比例超過了30%,即達到了高度控盤的程度,這占其總持股數的12.5%。
從這213只機構重倉股來看,有兩個突出的特征,一是這些公司有8成以上屬于流通股本小于5億股的中小盤股,其中,99只股票是流通股本小于1億股的超小盤股。
另一大特征就是這些公司集中于防御性行業或者成長性較高的行業。如防御性強的醫藥生物股有26只,包括沃森生物、康芝藥業、譽衡藥業、上海凱寶、科倫藥業等。成長性高的景氣行業如信息服務,有24只股票,包括數字政通、順網科技、易聯眾等。
比高度控盤的股票更值得關注的是機構們絕對控盤的股票。即機構持股比例在70%以上的股票。目前統計結果顯示,這樣的股票有3只,包括中國人壽、歌爾聲學和亞廈股份。
其中,中國人壽屬于特例,因為其第一大流通股東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其持股比例達到92%。該公司屬于保險類,是我們統計的六大類機構之一,所以其機構持股比例高達94%(相關報道見B06)。
另外兩只股票——歌爾聲學(相關報道見B06)和亞廈股份則是真正的機構“寵兒”,他們均得到了大批基金的青睞。
其中,歌爾聲學是一家主要生產微型電聲元器件和消費類電聲產品的公司。公司目前被22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8只基金持有,其共計持倉7021.24萬股,占流通股的78%,該股主要的流通股東包括博時精選和華夏優勢。
另一家機構“寵兒”亞廈股份是一家從事建筑裝飾行業的龍頭企業,機構對該股的持股比例高達75%,其前十大流通股東則全部被基金“霸占”。
地產等四行業獲機構持續加倉
除了機構高度控盤的股票,那些機構們持續加倉個股也值得關注,這些股票有可能成為未來機構絕對控盤的“備選股”。
我們統計了2010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機構持股比例持續上升的股票,共72只。機構持股比例上升最多的前5只股票包括星輝車模(相關報道見B07)、立思辰(相關報道見B07)、七星電子、新北洋和濱江集團。
從這些股票的流通股本考慮,與戶均持股比例連續上升的股票類似的是,機構持股比例連續上升的股票,也有8成屬于流通股本小于5億股的中小盤股。
令人意外的是,在去年國家密集的地產調控政策下,機構們對多家房地產企業進行了連續增持,其增持的公司包括萬科A、中糧地產、天地源、華業地產和濱江集團。尤其是濱江集團,機構今年以來的增持比例上升了32%達到40%。
分行業來看,目前機構們增持最多的行業有信息服務、電子元器件、建筑建材和房地產等四大行業,這些行業被連續增持的公司均在5家以上。
從持股變動來看,合肥三洋、天保基健、出版傳媒等公司的機構持股比例出現了較大的下降,持股比例減少了30%以上;而漫步者、齊心文具、億利能源等股票的減少幅度高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