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11年,當大家的目光還盯在公募離職潮時,陽光私募也掀起了一波離職潮。
一季度以來,陸續已經有5起案例,而此前的兩年時間(2009年~2010年)所有分家、離職案例加起來約15起。
離職的原因雖然公告里各有各家理由,但仔細看看仍然是業績惹的禍。《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發生變動的這5家私募,公司業績一直都不是很好,反之在換帥后都有不錯的表現。
離職現象增多
進入2011年以來,陽光私募數量在不斷膨脹,一季度以來就有152只新產品成立,而去年同期僅有94只產品成立。
新成立的私募出身背景有來自民間投資高手、有公募基金經理出身、有券商研究……原本是各路投資精英人馬齊聚的大本營,也發生了“分家”與并購。
《投資者報》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一季度以來,大約有5起私募離職案例。從2009年算起來,總量也就有15起左右,雖然看起來不多,但足以讓外界明白這片光彩奪目的土地,分家和跳槽有愈演愈烈之勢。
深圳市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變動拉開2011年私募分家的序幕。年初投資總監鄧繼軍和研究總監彭迅悄然離開金中和投資,成立了一家新的私募公司,曾軍和吳蕊成為接替者。
曾軍1994年進入大鵬證券從事期貨和股票交易,歷任首席投資經理、證券投資部總經理、公司副總裁等職務,17年證券從業經歷。吳蕊曾任職于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參與制定投資策略和確認貸款風險、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摩根大通的中國消費品分析師、泰達宏利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助理。
1月份,向日葵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金曉斌離職,陳靖吾接任。金曉斌,東方證券研究部出身,作為向日葵投資公司的核心人物,早在2008年就加盟該公司。
2月份,北京弘酬投資總監孫燕軍因合同到期離職,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新任投資總監由王利峰接任,但接任者的簡介在公司網站上還沒有公布。
同月,北京華富勵勤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公告投資經理朱精華,新投資團隊走向前臺。據《投資者報》記者從公司處得到的消息,其實早在去年11月份,就更換了朱精華,以投資總監卜毅文為核心的投資團隊早已上任。
3月1日,上海寶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軍成功收購陜西創贏投資理財有限公司50%股權,成為首例陽光私募并購案。 原投資總監周皇仁、原研究總監張魯東、原市場總監林佳燁女士全部離職,崔軍、鄒小麗、劉柏森上任。
業績差是主因
回過頭來看,發生經理變動的私募業績幾乎都不令人滿意。
鄧繼軍曾經帶領金中河躲過了2008年的大跌,以20.08%的年度收益率成為當年的英雄,一時被傳唱。但是在隨后的2年時間,A股市場回暖,鄧繼軍的成績卻差強人意。
2009年曾經的熊市之王——金中和西鼎以33.56%的年度收益位居所有產品后1/3,雖然為投資人賺了錢,但是其收益還是令投資人不甚滿意。2010年,其旗下存續期滿一年的8只產品平均取得了1%的回報率,業績表現飽受投資者詬病。
面對業績不理想,曾經的投資總監和研究總監黯然離場,僅剩下曾軍一人來支持。令人欣慰的是,產品在曾軍的帶領下重新取得輝煌。Wind數據顯示,金中和1期以16.78%的月度收益率暫居3月份首位,另金中和西鼎也以9.6%的收益率排名第八。
向日葵1號在金曉斌的管理下一直沒有什么起色。自從2008年4月份成立以來,直到2009年11月份凈值才重新站上1元前,此后一年多時間一直在1元附近徘徊。
3月份正式公布離職消息的華富勵勤投資總監朱精華,情況也是如此。他管理的華富勵勤1號成立于去年1月份,但在長達1年的時間內業績一直在1元以下徘徊。進入2011年后,投資經理更換,凈值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1月25日,凈值還在99.39元,到了1月28日,就飆升至120.95元,2月1日,繼續上升至138.78元,不到10個交易日上漲幅度就達到39.6%。截至3月25日,今年的增幅還有30.5%。
以數量化投資、FOF產品為賣點的北京弘酬投資總監孫燕軍,去年表現也不好。旗下12只產品,自成立以來有一半還發生虧損,這些虧損產品成立的時間集中在去年11月份。最好的一只是成立于2009年6月份,收益率僅為11%。
被并購的創贏1號成立于2008年12月,可以說是A股市場的最底部,但是兩年多過去,業績仍然虧損10%左右。
不過,在換帥后,業績煥然一新。3月份,創贏1號獲得了8.66%的凈收益,跑贏滬深300指數7.57%。投資總監崔軍上任后全部換倉,他堅信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在他看來,買股票應該買估值最低、業績增長最快的,逢高就階段性減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