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對于垂直電子商務領域的鉆石小鳥來說,可謂是雙喜臨門。
一面是進入清科研究中心評出的“2011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電子商務企業50強”的前10,一面完成了第三輪融資。
5000萬美元,鉆石小鳥將這第三輪融資與前兩輪風險投資區分開來,稱為上市前融資,即意味著該企業的上市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在此之前,鉆石小鳥的兩波融資都不在少數:2007年5月,今日資本注入500萬美元;2008年10月,今日資本和聯創策源聯合投資1000萬美元。
這一次,除了聯創策源追加投資之外,專注于投資中國企業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方源資本也擠進了電商的隊伍。
風投之激戰,源于電商之熱。按照清科的說法,目前,中國互聯網市場逐漸從娛樂應用過渡到商務應用階段,這個過程,資本的投注更如同給電商企業打了“雞血”一般。
垂直電商受寵
如今,綜合類電子商務企業優勢不在,當當、阿里巴巴等已成為眾人口中的“明日黃花”
隨著電商企業的洗牌,垂直領域的電商企業呼之欲出,麥包包、瑪薩瑪索、好樂買等電商企業開始在細分市場搶食,而且走的路子也很對中國人的胃口,這一點,從清科評出的“2011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電子商務企業50強”企業中就可見一斑。
細數“50強”,綜合電商京東商城1家、團購網站10家,外貿B2C網站3家、票務以及支付公司6家,而垂直B2C超過25家。儼然,垂直門類電商企業占據50強半壁江山,成為一批專業領域中的“黑馬候選人”。
縱觀位列前10的電商企業,凡客誠品、麥包包、鉆石小鳥、瑪薩瑪索的等,也在前10中擠占了50%以上的席位。
位居榜首的凡客誠品,早在2010年就透露,已經獲得1億美元的私募資金,并準備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雷軍在凡客發展早期投資的企業,盡管目前處于虧損狀態,但品牌、產品線建設都已具備,一旦上市,凡客所擁有的物流渠道等硬件基礎將具備更高的競爭壁壘。
其下,位列第四位的麥包包兩年時間完成總額4500萬美元的融資,成為國內箱包行業史上最大金額的融資案例。聯想投資、摯信資本與美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DCM都是麥包包的股東。
之外,于2008年9月正式運營的瑪薩瑪索去年獲得了紅杉資本和北極光創投上千萬美元注資。其成長性被世人認可之余,瑪薩瑪索CEO孫弘透露,一項多達600人的人才擴軍計劃已經啟動,預計2011年營業額保守在5至7億元。
一些風投人士發現,“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許多電子商務網站四處找錢,但是很少人敢投。可現在情況正相反,電子商務網站經過幾輪融資并不缺錢,但仍有風險投資商主動上門送錢。”
這幫在互聯網光環下燒錢的企業已經借著資本的力量,開始沖刺。
電子商務翻倍增長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轉眼經歷了十余年發展,從出版物到3C,從服裝到鞋帽,從食品到票務,從鉆石飾品到奢侈品,愈演愈烈。
根據清科的統計,2010年中國互聯網市場已經披露的投資案例為137起。在細分領域,電子商務市場投資最為活躍。已經披露電子商務B2C市場的投資案例為56起,40起披露投資金額的案例共獲得7.14億美元投資,平均投資額達1785萬美元,遠高于其他細分市場的平均投資額。
若與之前電商企業的投資規模相比,2010年當之無愧成為電子商務B2C投資的引爆年。
2009年末,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指出,提高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開拓適宜網上交易的居民消費領域,培育和擴大網上消費群體,到“十二五”期末,力爭網絡購物交易額占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本來就在發展中的電子商務,被商務部點燃了,更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網購趨勢使然。
艾瑞研究院公布的《2010網絡零售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網購交易規模接近5000億元,增長率同比2009年接近89.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的3.2%。網購客戶在網上購買過一次的總數達到1.48億元,同比增長35.8%,占網民比重的35.8%。
過去5年網購消費增加了22倍,如今的網購蛋糕已經超過電子商務市場的1/4。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4.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以上。其中B2B交易額占電子商務總交易額的八成。
“網購改變了傳統行銷模式。”艾瑞研究院院長曹軍波解釋道,以往,生產商和品牌商、渠道商和零售店是層層鏈條,現在這個鏈條被扁平化,品牌商不必再經過經銷商、零售店,可以直達自己的用戶。尤其是最近兩年,品牌零售商和零售企業的發力,很可能影響中國網絡零售格局的走勢。
隨著資本的聚集,電商企業的競爭也愈加激烈。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分析,電子商務行業將迎來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2011年,資本不足的購物網站將受到強烈沖擊甚至倒閉。
但是,業內人士對電子商務的發展依舊樂觀。騰訊CEO馬化騰近日表示,電子商務將以每年翻3至4倍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市場規模可達400億元,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收入來源。但是之前必須有幾年、十幾年的成長時間,耐心不可或缺。
傳統企業進軍電商
新興電商企業是燒錢的,而傳統企業正愁錢沒地方使,它們也逐漸成為電商里的一員。
2009年12月,特步成立電子商務部門;2010年3月,安踏和鴻星爾克成立電子商務部門。安踏電商副總監徐斌說,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優勢在于后端的運營也就是貨品的運營已有很好的基礎,但網絡銷售方面還需要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按照徐斌的想法,首先要解決的是線下和線上銷售渠道融合的問題,這樣一來,需要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其次要從技術層面解決消費者從線上采購的訂單可以去直營店拿貨的問題;最后是物流體系的搭建問題,利用傳統商業的優勢搭建物流平臺。
不單如此,蘇寧、國美等耳熟能詳的企業,也在不斷開拓著電商領域的實力。傳統企業向電商轉化已是大勢所趨。
易觀國際總裁楊彬對此早有預料,在“2011亞太電子商務綠色經濟發展峰會”上,楊說,電子商務的啟動在傳統企業當中又會遇到和老業務沖突的問題,拿著巨資同互聯網公司競爭的問題,以及業務模式改變的問題等等。
很多人認為,電子商務和傳統企業有著天壤之別,其實不然,麥考林總經理浦思捷說,這兩者的區別僅在于同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其產品設計以及物流體系的配備都能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