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新聞集團而言,報紙不僅是制造丑聞惹禍的角色,也是越來越賠本的買賣
在陪同妻子鄧文迪來中國推廣電影《雪花密扇》后一個月,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受到了妻子最本能的保護。
那是在英國議會的聽證會上,這位80歲的老人在突然襲擊下一動未動,坐在后排的、包括鄧文迪在內的兩三名人員都起身相護。那一刻,沒人知道默多克是來不及反應,還是不想反應。
人們寧愿相信,默多克反應不及,因為年紀太大了。而在更深層的意義上,人們已經將默多克視為最后一位媒體大亨,他所創建的新聞集團,試圖橫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以成為一個屹立不倒的媒體帝國。同期崛起的一眾同伴已經倒下,唯有新聞集團仍矗立西方世界—直到旗下“小報”《世界新聞報》自身成為世界新聞的焦點。
涉嫌竊聽電話和賄賂警察的丑聞,將默多克父子推上英國議會的質詢席,后者不得不公開做出道歉:我們對發生的嚴重錯誤深感抱歉,我意識到對遭受到傷害的人僅僅道歉是不夠的,未來將采取更多行動。
重要的行動包括關停《世界新聞報》這份暢銷168年的報紙,因為此次丑聞已激起公眾強烈的反感,廣告商也紛紛威脅抵制該報。甚至新聞集團考慮有可能關掉旗下英國所有報紙。《太陽報》、《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是其余在英國全國性暢銷報紙,只有迅速把它們和新聞集團其他部分分開,才能避免“毒害”傳染到整個新聞集團,因為目前竊聽事件已經波及到美國和澳大利亞,有美國國會議員要求對新聞集團展開調查。
有傳聞說,默多克在為旗下英國子公司“新聞國際”(News International)尋求可能的買家,以擺脫這些惹麻煩的報紙,出售價格在3億英鎊左右(約合31億元人民幣)。因為竊聽丑聞爆發已經成為導火索,導致新聞集團陷入致命危機,僅僅兩周后新聞集團股價暴跌17.4%,估計為8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事到如今,默多克數十年來通過不斷收購建立的報業王國幾近坍塌。考慮到傳統紙媒衰落的命運,這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但新聞集團此番遭遇的根源并不在此。8月初,新聞集團召開董事會,并在隨后發布業績報告—可以想見會議氣氛將如何激烈。相比此次事件的解決,人們更關心的是默多克數十年來通過不斷收購建立的報業王國是否有坍塌的危險。趁危機尚未侵潤其他報紙,估算新聞集團旗下報紙資產恰逢其時。考慮到傳統媒體衰落的必然命運,這種清算無異于一聲悲鳴。
漩渦中心
賣掉報紙,是否是這位傳媒大亨迫不得已之舉?在華爾街看來,默多克的致命弱點一直是他不加掩飾對報紙的熱愛,很多人形容他的血管里也許流著“印刷機的墨水”。
的確,報紙不僅是默多克最初起家的資本,也是其權利的走廊:政治家向這位新聞界爵爺叩首,作為交換獲取他報紙上的關注。默多克的報紙也會主動出擊,讓一切反對聲浪形同虛設。講求規模、覆蓋面、有鮮明觀點的新聞學,是默多克旗下所有媒體的追求,并且高水準迅速成長。
在英國尤是,政客受不了他小報的批評,所以試圖討好。最令人吃驚的就是其與英國政壇的“舒適關系”。《泰晤士報》和《世界新聞報》都有過支持英國保守黨的傾向,默多克是唐寧街首相府的座上客更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隨著調查的層層深入,人們發現這份被稱為“小報”的《世界新聞報》其實牽動著英國政界、警方和媒體界諸多方面的神經。英國警方曾于2009年7月宣布因為沒有新的證據而不再對《世界新聞報》可能存在電話竊聽犯罪進行調查。其前任主編曾受聘于倫敦警察署媒體公關顧問,而2007年同樣因竊聽丑聞而引咎辭職的時任主編安迪·庫松(Andy Coulson),幾個月后即成為了保守黨的媒體顧問。由此昭示了默多克旗下媒體與英國警界過從甚密。
這份默多克在1969年買下的報紙是其涉足英國新聞界的第一步。除了政治影響力,《世界新聞報》也因為樂于報道名人丑聞、尤其是性丑聞而暢銷,擁有750萬讀者,其一周280萬份的發行量,甚至可達到同期英國《衛報》發行量的40倍,每期約100萬美元的廣告收入使其成為新聞集團報紙出版業里一只“會下蛋的金雞”。
《世界新聞報》是周日版的《太陽報》。《太陽報》同樣是新聞集團旗下著名的“小報”,作為全英國銷量最高的報紙,日發行量達到320萬份。此外,新聞集團擁有的《泰晤士報》一直在英國被認為是“獨立、客觀報道事實”的嚴肅報紙,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上扮演著針砭時弊的角色。1998年被默多克以1200萬英鎊收購,盡管他一再聲稱不會干涉編輯方針、保持報紙在歷史中沉淀下來的品質,但一接手還是立刻撤換了總編輯,報紙圖片新聞、社會新聞增多,政治上日漸親美。不過據2005年英國官方顯示《泰晤士報》達到了近年最好的發行水平,日均發行量68.8萬份。
然而,試圖遏制《世界新聞報》“毒害”對其他新聞集團旗下報紙的蔓延似乎無效。7月18日,《太陽報》網站就被黑客入侵制造了一條默多克已經在自家花園吞服大量鈀死亡的假新聞。就在默多克及其子接受英國議會問訊的時候,門外也擠滿了憤怒的公眾。但同時,媒體分析希望現已因手機竊聽丑聞關閉的小報《世界新聞報》,能夠最終說服今年80歲的媒體大亨,是時候停止印刷機對家族帝國的威脅了。
減負
盡管關閉英國的報紙將使默多克喪失在英國的政治影響力和媒體利潤,但其實如果問到新聞集團的CEO蔡司·卡利(Chase Carey)還能通過什么來刺激股價上漲,他會說報紙已經變成新聞集團一個沉重的負擔。
在新聞集團全球收入和資產中,包括一個主要的電影制片廠、廣播和有線電視網絡集團,報紙是新聞集團控股旗下最小的利潤中心之一。其中包括英國的《太陽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以及在美國發行的《華爾街日報》和《紐約郵報》,將為新聞集團2011財年貢獻約620億美元,占新聞集團總收入的18%,或者公司運營收入50億美元的10%,5.43億美元。而《世界新聞報》占不到總收入的1%。
在美國新聞集團龐大的媒體帝國,利潤豐厚的電視、電影和出版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和巨大政治影響力。“投資者討厭一切報紙業務,”BTIG公司的分析師瑞奇·格林菲爾德(Rich Greenfield)說,“它被認為是新聞集團內最差的資產。”
即使是2007年默多克斥資50億收購《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道瓊斯集團,兩年后收購價值賬面已經折損了30億美元。格林菲爾德稱“這樁交易的潛在價值需要通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項當時被視為極具價值的投資也因為擔心默多克一貫對媒體的影響而備受關注。收購后他曾經對編輯和記者說“別再為普利策獎寫作了。”還開玩笑“如果也登三版女郎照,我肯定讀者里也有MBA。”有輿論認為,《華爾街日報》開始變得膚淺、風格微妙陰險,政論文章越來越傾向美國共和黨。
如今,道瓊斯家族后悔萬分當初把《華爾街日報》出手給默多克,擔心《世界新聞報》的“毒瘤”也會滲透進《華爾街日報》。或許,格林菲爾德所說的“潛在價值”正是在于默多克善于利用報紙獲取商業利益上的影響。此外,默多克在美國同樣擁有以煽情、八卦聞名的《紐約郵報》,發行量超過40萬份,仍然是紐約最重要的報紙之一。新聞集團的美國媒體帝國是龐大的,福克斯、道瓊斯、出版公司HarperCollins,這些只是幾個響亮的名頭,從福克斯足球頻道到HuLu電視網站以及一大堆紐約社區報紙,它還擁有很多財產的來源。
在默多克的家鄉,新聞集團擁有眾多報紙,但其中除了《澳大利亞人報》是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之外,《先驅太陽報》、《每日電訊報》等都是各州區域性報紙。今年5月,新聞集團公布的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利潤同比下降21%,因為去年同期新聞集團從全球賣座影片《阿凡達》獲得巨大收益。此外,澳大利亞和英國報紙廣告收入的下降也是導致其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新聞集團有線電視的收入增長了25%,而電視收入增長4倍多。
因此,即使如此鐘愛報紙的默多克也必須追隨大趨勢:一方面加大對電視以及新媒體的投入;一方面尋求報紙的新盈利模式。其寄希望于倡導網上付費閱讀新聞的模式,來扭轉報紙廣告下滑的情況。新聞集團在2010年考慮對英國的《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絡版收費。繼《泰晤士報》和《華爾街日報》后,新聞集團2011年也宣布打算從10月開始對《澳大利亞人報》網絡版評論專欄等優質內容收費。
然而這種嘗試也并非一帆風順,網絡版收費遭到了新聞集團旗下澳大利亞子公司的反對。而2011年2月,新聞集團在全球發布ipad電子報紙《日報》(The Daily),默多克公布了這項服務的價格:每天訂閱價0.14美元,每周0.99美元,全年定價為40美元。幾個月下來,下載量就達到了80萬份,成為ipad下載量最高的新聞應用程式。不過2011年5月的財報顯示,支持高質量圖片和高清視頻的電子《日報》第一季度虧損1000萬美元,這個“新生兒”的盈利能力還有待觀察。
所以,默多克也在大力拉動新聞集團中盈利性更高的電視媒體。2011年初,英國政府獲準新聞集團全資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股份的申請。已經擁有天空電視39%股份的默多克打算花費約140億美元收購剩余股權,實現全資控股。該收入如果完成,天空電視與其擁有的《泰晤士報》等將形成強大的媒體網絡,對英國廣播公司等英國媒體構成強大競爭。英國媒體界及公眾也擔心壟斷影響英國媒體的獨立公正而反對該收購案。
《世界新聞報》爆出丑聞后,默多克試圖采取放棄《太陽報》和《泰晤士報》的“斷臂”策略,也是希望能夠借此保全住天空電視的收購。其子詹姆斯·默多克已明確表示,重要的國際擴張對新聞集團的生存至關重要,確保英國天空將援助新聞集團全球實力增長的長期目標。然而,竊聽丑聞愈演愈烈,讓默多克無奈只好放棄了對天空電視的收購。
野村證券分析師邁克爾·納達森(Michael Nathanson)在一份報告里說“新聞集團應利用世界新聞崩盤的時候,評估一下其資產里還有哪些非核心業務”。的確,這一丑聞也揭示了新聞集團內部的戰斗:企業結構以及默多克自己家庭的爭吵,它是高利潤的電視利益和將下降的印刷行業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