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kedIn的上市鼓舞了新一波中國模仿者,但市場甜蜜點遠未到來
商務社交網站鼻祖LinkedIn好消息不斷,但中國前赴后繼的模仿者們仍然沒有等來爆發點。
最近商務社交在中國再度引發關注,得益于LinkedIn的火爆上市和流量持續猛增。這家自8年前創辦起就不斷吸引中國互聯網公司模仿的商務社交網站,去年凈利潤超過1500萬美元,上市后市值高達百億美元,今年6月的獨立用戶訪問量更是超過MySpace,成為美國第二大社交網站。
LinkedIn中國復制者的春天也許就此到來,至少表面看來似乎如此。今年新一批商務社交網站開始活躍,包括大街網、優士網、經緯網、天際網等,其中由原千橡集團首席營銷官王秀娟創辦的大街網最近宣布獲得了千萬美金級的融資,這無疑代表了資本對中國商務社交網站前景的看好。
但長久以來的低迷表現為中國商務社交蒙上了陰影。過去幾年,偏娛樂休閑的人人網、開心網靠“偷菜游戲”實現爆炸式增長,社交媒體化的微博則成為近年來攫取用戶最快的互聯網產品,相比之下,商務社交網站在中國的發展不溫不火。中國最早的商務社交網站可以追溯到2004年至2005年,但至今這個領域未出現一家明星級公司,反而不斷有此類網站消失在用戶視野中,聯絡家、若鄰網等均遭到市場慘敗。
仍在活躍的網站也處境尷尬。最早踏進商務社交的玩家之一天際網至今發展了六個年頭,其宣稱用戶數為600萬,去年成立的優士網宣稱目前用戶數約40萬,但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量級在人人網、新浪微博等網站擁有的過億用戶面前,顯得極為弱小。
相對與親朋好友保持關系和獲取媒體信息,商務社交的需求更為小眾,截至今年7月份,Twitter用戶數已達1.9億,而Facebook用戶數則超過了7.5億,而兩者創建時間都比LinkedIn晚,用戶數卻已超過了LinkedIn。商務社交的用戶活躍度也遠不如通用社交平臺,比如LinkedIn的用戶活躍度只有Facebook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在信息和娛樂需求得到滿足之后,這一市場潛在的能量同樣巨大,這也正是LinkedIn追隨者前赴后繼的原因。
東西差異
LinkedIn整個網站的定位無不圍繞著商務目的進行。來這里的用戶為談生意而來,他們拓展自己的商業人脈,在這里尋找潛在的商業合作機會以及職業發展機會,為企業招聘中高級人才。其主流人群用戶的使用目的完全不同于生活化和娛樂性為主的社交網站:LinkedIn擁有更多的商務工具 “工具”屬性,致力于解決實際的商務問題,而不是消磨時#8202;間。
中國商務社交網站也試圖復制這種模式,但收效甚微。追根溯源,商務社交在中國長期不振,在于東西方商業環境、信用環境、文化等的差異。
“商務社交必須給企業帶來價值,然后才會有人氣。但中國的在線商務市場并不成熟,平時主要利用互聯網進行商務活動的用戶群太少。比如商務客戶的交往,供應商的聯系,在線的談判發生在線上的比率很低,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很低,絕大多數制造業還沒怎么利用互聯網,互聯網頂多是個找用戶客戶的渠道。”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對《環球企業家》表示。
拋開網絡工具和信息化對商業本身的滲透,東西方的商務社交文化也存在不同。優士網聯合創始人張月發現,西方人習慣通過弱關系找到人建立聯系談生意,美國也有相應的社會學研究認為通過弱關系找工作比通過親友的強關系找工作更有效,這與歐美社會信任度高有關。而中國社會現實中雖然更強調關系的重要性,但信任度低:一度聯系人之間的信任度相對較高,二度聯系人以外建立信任的成本就很高。“讓用戶接受通過弱關系找到商務機會和合作伙伴,而且是在線上,這需要一個耐心的市場培育過程。”張月說。
正因為如此,美國職場人士使用LinkedIn進行交流或求職招聘已經成為習慣,但中國目前的信用體制并不完善,很多公司高管會擔心騷擾而不愿把自己的真實信息放在網上,這就使國內商務社交網站面臨用戶增長緩慢、忠誠度和活躍度不高的尷#8202;尬。
等待時機
國內商務社交網站始終無法復制LinkedIn的成功,但即使如此,后來者仍堅信這一市場終將成熟。“在產品節奏和用戶需求把握上,我佩服LinkedIn的耐心,七八年對市場的培育的過程比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長,有節奏的運營,讓用戶有質量地積累,雖然不像Facebook那樣有很多活躍用戶,但很多用戶都沒有離開它。”優士網聯合創始人張月對《環球企業家》表示。
樂觀者相信,中國商務社交的市場成熟度與美國市場存在著差距,社會信任和用戶習慣都需要不斷耐心推進。但這是所有網站面臨的共同挑戰,未找到市場爆發點前,修煉內功必不可少。
LinkedIn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2008年金融危機,彼時很多人尋找工作,通過朋友介紹上LinkedIn求職,這帶動了網站用戶的迅速增長。但這也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同樣的外部機遇到來時,不是每一個玩家都能把握住,如果內功沒有修煉到位,只會看著機會錯過。“金融危機像個催化劑,如果沒有這個機會,LinkedIn可能還需要一兩年時間,所以這是偶然中的必然。那時候中國的商務社交網站用戶的信心和活躍度偏低,在上面找職業機會,得有足夠多的需求和信息,如果抱著這個目的的人在上面解決不了問題,那么就不會告訴他們的朋友。”張月#8202;說。
關鍵問題是,他們期待已久的轉折點會不期而至,抑或僅僅是一個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