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福特中國來說,如何能讓其他車型跳出明星車型福克斯的限制,是當務之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7月將2011年中國汽車銷量增幅預期調低至5%,而之前對該市場的普遍增幅預期為10%至15%。而作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后進入者福特汽車,6月剛宣布了較為激進的中國戰略,其中包括計劃于未來四年內在中國市場推出15款新車型,以加速其在華發展。公司CEO艾倫·穆拉利特意將核心高管團隊成員韓瑞麒派至上海任亞太及非洲區總裁,參與制訂、執行福特中國戰略,并直接向CEO匯報。福特預計到2020年,公司汽車銷量中約32%將來自亞太和非洲區,超過目前該市場比例的兩倍。韓瑞麒對《環球企業家》詳細解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如何看待今天中國車市的降溫,感到吃驚嗎?不驚訝,因為過去12月的增幅過高。過去七年中,有三次車市下滑趨勢,增幅放緩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政府采取了一些緊縮措施,其實真正促使整個車市旺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人們的消費需求還很大,整個經濟水平也有所提高,需求可能有些起伏,但總體趨勢還是往上的,所以還是能維持一個比較旺的市場狀態。
談到新計劃,在未來包括四年內15款新車等等,也提到了其中有不少是低端車型,這個細分市場競爭很激烈了,為什么還希望能在此獲得很大銷量呢?首先,細分市場里量還是很大,而且首次購車人數比例較大。我覺得我們在這個細分市場有競爭優勢。我們有全球的平臺和規模,可以在這個價格區間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全球消費者對于小車的偏好,很大原因是因為它的燃油經濟性比較好,所以我們還是致力提供非常有競爭力的小車。中國大陸未來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內陸地區,低端車型仍有空間。
最近J.D.Power新發布的北美市場質量排名,福特就是因為它的Sync等等娛樂系統,排名受到影響,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J.D.Power提到的質量問題只在美國出現,主要是兩個問題:一個是PowerShift變速箱在換擋時有點問題。我們正在就新的PowerShift傳動技術與消費者進一步溝通,使消費者能熟悉這一新系統。還有一個是Sync系統里面有一個新的MyFord Touch技術,消費者覺得太復雜不會用。所以我們根據一些調研或反饋,對軟件做了一些更新,比如說修改字體,現在大多原來北美出現的問題,經過研究和改進都已解決。
你的新角色如何改變了總部對中國市場的反應速度和了解程度?我們把總部從曼谷搬到上海,去年第四季度還重組了整個業務的組織架構,現在福特中國也在我的管轄范圍內,因為中國市場真的太重要了。去年以及今年這半年,我們有四個工廠在建,兩個整車廠,一個發動機廠,一個變速箱廠。我們宣布在2015年之前要引進15款新車到中國,而去年我們只有5款車。去年新增100家經銷商后,今年也要增加超過100家。2015年前我們在中國的員工和經銷商的數量要翻一番。
我的職責包括與總部領導層和董事會的溝通,與我們的CEO艾倫·穆拉利的溝通。我們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計劃需要得到支持。我曾在北美總部領導層工作多年,也和艾倫工作了很多年,我與總部領導層關系都很好。同時就個人而言我也并不害羞,對于我們需要什么資源非常激進和直接,所以我們比以往得到了更多大量的支持,也獲得了更多的信心。
外界擔心“一個福特”戰略只是簡單將全球車型拿到中國市場來銷售,而不能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你認為這是問題嗎?我認為這不是問題,讓我解釋一下。與過去相比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現在為將來研發的新車,都在中國市場,針對中國消費者測試和研發。在過去可能是在歐洲、在北美,但不是在中國測試。我們知道下一代車型和北美的車型不會完全一樣,將可以很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現在中國在我們產品開發和業務上的地位與三四年前相比非常不同。
我們也許也會有專門的車型針對中國市場。但與其他品牌不同,我們有全球平臺的規模經濟,在成本上有很強的競爭力。中國市場是如此重要,我們希望確保在不同的細分市場有正確的產品,但就全球競爭而言,我們必須有成本基礎,在全世界達到一定的數量規模,否則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會比較困難。
整體來看,福特在華銷量規模有限。而進入時間較晚總被當做理由。但同期進入中國的其他汽車公司卻發展迅猛。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我們的競爭對手和在全世界以及其他市場是一樣的。在那些市場我們投入了所有產品,注入了所有能量。在北美、巴西、英國、德國等市場我們是前三。所以我們知道如何去做。我們需要在中國證明自己。我們只需致力于投入所有的資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影響未來,這也是我們最為關注的。
你如何理解合資公司自主品牌這一行業現象,并向總部解釋清楚。最初并不容易理解對吧?這是個有趣的時刻。因為這個原因我也經常會在北京。不過我們有很多出色的中國員工,他們生活在這里,說當地語言,和政府官員溝通,我們的合作伙伴也是由政府主管,所以我們認為對于事物的發展方向我們有很好的理解。
這時候我和艾倫以及領導層其他成員的關系非常重要,通過艱難的時期我們在一起很好的工作,我們是一個團隊,所以當我向他們解釋我們需要做什么的時候,他們相信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有時也會問一些問題,但他們能理解,當我們解釋的時候沒有異議。他們是支持我們的。
你是對的,一些新的合資自主品牌已經開始了。我們有些困惑的是,目前在中國已經有非常多的品牌了,而世界上大部分的其他市場正在精簡品牌,而不是更多。但我們正在研究行業動態、政府政策,并相應調整我們的業務計劃。同樣,我們有中國合作伙伴能理解這些。這些實現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不過為了在中國獲得成功,我們從總部領導層得到了相當大的支持。
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公司對類似薩博這種品牌的收購?我們期望吉利接手沃爾沃后能夠做得很好。上汽也開始MG的業務,我相信會有很多的成功。薩博品牌有些不好說,就過去幾年歷程來看,我認為有許多很好的中國公司。在全球汽車行業競爭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經驗和對世界市場競爭的足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