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報告說:專家對放大人民幣浮動因司的呼聲日益加大。我看了一下這些專家,都是金融專家,而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問題上,中國實在缺少實體經濟的意見。但人們似乎忘記了,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根本”。擾如當代的美國,讓華爾街擁有了經濟主導權,金融危機就是必然的結果。
這里有個“正反饋效應”的問題,即“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熱錢流入,而“熱錢”流入將導致真實人民幣升值,人民幣真的升值了將進一步招引“熱錢”流入。主張放大人民幣浮動區間的專家認為:人民幣浮動因為小會迫使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小,反而激勵了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于是“熱錢”沒完沒了地流入。按照上述“正反饋效應”,放大人民幣浮動區間,將更加鼓勵人民幣投機,“熱錢”流入的熱情也將更加高漲。
市場就是市場,我們不能無視其自身存在的規律。所以,無論使用怎樣的“浮動因間”,都無法阻止“熱錢”流入,制止匯率投機,直至人民幣嚴重高估,然后再進入貶值過程,也許就是危機的過程。也許有人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但我可以肯定地講,只要國際貨幣體系不改革,只要“單一美元為國際市場商品計價和結算”的現實變不了——只要美元霸權存在,作為弱勢貨幣的人民幣,就休想逃脫“日本般”的厄運。
真得沒辦法了嗎?有。現階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嚴管資本賬戶”,嚴格控制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有人按照“蒙代爾三元悖論”原理,試圖通過擴大匯率波動幅度、維系擴大開放的勢頭,而獲得更加獨立的貨幣政策。
第一,放大人民幣浮動因司,必然加速人民幣升值,更必然導致過度性升值,出口企業勢必大量破產。更重要的是“舊的去”容易,“新的來”談何容易?如果中國經濟倒在“青黃不接”之時,我們這代人將是歷史的罪人。日本經濟倒在“青黃不接”之時,20年不得恢復,就是十分慘痛的前車之鑒。
第二,“蒙代爾三元悖論”原理的成立是有先決條件的——即全球經濟正常運行的前提下。但現在全球經濟是異常狀態,美元濫發導致全球性通脹,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絕非中國貨幣政策可以控制的。中國試圖獲得更多的貨幣政策獨立性,無非是想“用加息抑制輸入型通脹”,那真好比用“白加黑”治“禽流感”——無功。
“蒙代爾三元悖論”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對于“市場充分開放、穩定的匯率、獨立的貨幣政策”——這三個政府目標,
“最多”只能“三選二”,而不可能“三者同時獲得”。注意:蒙代爾說的是“最多三選二”,而不是“一定可以三選二”。因為,市場開放程度必然受到一個國家經濟強健程度的影響,匯率的穩定程度必然受到一個國家經濟結構特性的影響,獨立的貨幣政策必然受到國際貨幣體系影響。
尤其在全球經濟環境極度動蕩、世界核心貨幣——美元無度濫發、包括中國在內所有非美貨幣國家都在“美元濫發買單”之時,大家為美國輸血本來就是無奈的現實,但為什么我們偏要“濃縮自己血液”之后再輸。美元霸權實際已經導致了中國今天的痛苦。要規避“熱錢”的沖擊嗎?那好,中國除了嚴控資本流動一縮減開放程度沒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