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位于發展快車道上的南美大國,懷著復雜的心態面對不斷涌入的外國資本和外國人。
鈮化學符號Nb,原子序數41,是一種稀缺卻具有戰略意義的金屬元素。
正是“稀缺”和“戰略意義”這兩個標簽,讓一則新聞在地球兩端引發了截然不同的論調。媒體報道,中國幾家大企業聯合以19.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全球鈮礦最大生產商——巴西冶礦公司(CBMM)15%的股權。搜索百度,可以看到這樣的文童——《中國鋼企組團入股巴西鈮礦,稀缺資源綁定最大靠山》。單看題目,不難看出國人對這一新聞事件的心態,但在谷歌巴西版中搜索,卻會發現一方面是CBMM公司稱,這次出售股權“對于本公司和中國企業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另一方面是一些巴西網民抱怨政府不該賣掉稀缺資源,而且所獲的利益也沒有用之于民。
這些并不統一的聲音,恰好可以反映出巴西這個位于發展快車道上的南美大國,面對不斷涌入國門的外資、外國企業、外國人和外國產品的復雜心態。
“老外”在巴西
根據巴西《圣保羅州報》的報道,今年上半年,共有26545名外國人獲得了巴西勞工部頒發的工作許可——在巴西合法工作的必須證件。這個數字比2010年上半年高了14.9%。在這近3萬“老外”中,53%的人擁有高學歷,甚至是常青藤院校畢業,很多人是石油和礦石開采、建筑和機械方面的工程師,短期來巴西安裝設備或者培訓當地員工。一些以前不太能見到外國人的偏僻小城,也開始有了他們的身影。
巴西能源、基建等重要領域內的大型投資和項目正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尤其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與歐洲,等地一些國家缺乏生機的面貌相比,充滿活力的巴西變成了一個機會多多的“奪寶島”。
早在人才之前,外國資本就已經大量地涌入了巴西。前幾年是以進入股市或賺取利息差的熱錢居多。由于在股市的獲益漸漸減少近期外國資本的去向有所變化,進入巴西實業的直接投資增多。
巴西央行日前透露,外國公司在巴西的股票、債券、票據等的投資,今年1~7月累計達到15.951億美元,少于去年同期的28.987億美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今年1到7月巴西收到的外國直接投資為384.48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的147.31億美元。
這些外國直接投資,有八成用于收購企業或者入股。其中歐洲企業對巴西IT行業興趣越來越大。今年第一季度,以法國、德國和英國為首的歐洲資本并購巴西IT企業創下了紀錄。這些資本大多來自歐洲大型跨國公司。根據畢馬威的數字,一季度外資在巴西的全部167筆并購中,有21筆屬于啼業。
也許歐洲企業加大投資的初衷只是為了公司擴張,但是后來歐洲經濟遲遲沒有恢復景氣,使他們越發重視巴西。這里的IT行業從業人員水平突出,國家的經濟和政局穩定,讓外國投資者樂于、敢于投資。
2010年,雖然表面上投資額比較“低調”,但中國通過一些低稅國家例如盧森堡、瑞士等向巴西投資超過200億美元。
中國艱難淘金
不過,除了歐美傳統投資國之外,看好巴西潛力的新興經濟體也逐漸加入到投資者的隊伍中來。巴西媒體認為,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中國。根據美國Heritage Foudation的統計,在2010年,巴西已經成為能夠和澳大利亞、美國比肩的中國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根據巴西報紙DCI報道,2010年,雖然表面上投資額比較“低調”,但中國通過一些低稅國家如盧森堡、瑞士等向巴西投資超過200億美元。
能源和基建領域是中國資金的主要去向。9月3日,巴西媒體稱有來自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的代表團到巴考察,有意投資100億雷亞爾修建鐵路。
意向歸意向,最終能否簽好協議、順利完成項目并不簡單。中國企業早已體驗過這個艱辛的過程。
中國寶鋼集團和巴西淡水河谷曾有有意在巴西共同投資50億美元建設鋼鐵廠,據巴西媒體報道,其中中方的投資超過90%。項目先是在2005年選址在巴西東北部的馬拉尼奧州,因為環保方面的原因又改在東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圖州,然而最終有些出人意料地在2008年底徹底流產,官方原因是項目不符合巴西環保法律,沒有拿到環境許可證。
保護環境無可厚非。但拿到環境許可只是在巴西建廠要經歷的眾多步驟之一。即使只是外資公司在巴西建立一個分公司,就要耗去將近半年的時間。事實上,根據世界銀行2010年7月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在87個國家。中,跨國企業在巴西開分公司的難度排在第四位。
在這份報告中,難度是以提交注冊申請到公司真正開門所需要的天數來衡量的。在巴西,因為各種紛繁復雜的手續,這個過程需要166天,是87個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倍,效率低下程度僅僅次于安哥拉、海地和委內瑞拉。同樣一件事情,在加拿大辦成只需要不到一周。
巴西的瘋狂房價
就像幾百年前來巴西販賣黑奴、淘金、做咖啡、橡膠生意的美國人和歐洲人要面臨水土不服、語言障礙等等困難一樣,現在巴西呈現給外來者的也并不是一幅完美的藍圖。在繁縟的手續之外,現在進入巴西的一些外國企業還不得不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匯率。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居高不下,使得許多以美元結算的企業在巴西成本增大,也使一些企業重新考慮在巴西的投資計劃。
丹尼埃爾是一家瑞士建筑公司Sika在巴西的負責人,他認為,雷亞爾的升值使公司運營成本增加,影響了他們在集團內部同其他子公司的競爭。而一家中資機構的雇員也表示,由于每月領取美元作為報酬,幾年中雖然漲過幾次工資,但換算成當地貨幣后薪水不升反降。
即使不從公司的角度來考量,作為個人,來到巴西還需要立即面對一個實際問題,那就是越來越高的房價。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里約熱內盧。
根據巴西經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里約的房價平均上漲了42%,而從2008年至今,里約的房價累計上漲了132%。里約市各個區之間的房價也不盡相同。其中萊布隆區的房價最高,平均每平方米約1.6萬雷亞爾,折合成人民幣相當于6.4萬每平米,這還不包括高昂的物業費和地產稅。租賃方面,房屋中介協會Creci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里約房租平均增長40%左右,在某些地段漲了50%。
該協會認為,越來越多外國人、外國公司來到這里落腳。再加上巴西政府在國民中大力推廣的購房補助計劃,使得里約樓市越來越熱。數字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外國人在巴西的房地產市場上的消費增長了150%,主要集中在里約和圣寶羅兩個大城市。其中該公司在里約和外國人簽單250萬雷亞爾,占公司在當地業務量的30%,而外國客戶中,以法國、英國、美國和中國人為最多。
除了“住”之外,在巴西生活的外國人還面臨治安、子女教育、遠離親人等等生活中的難題。但這并不能阻止他們來這里的腳步,因為巴西擁有大規模的國內市場、自然資源和相對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有穩定的政局和快速發展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