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數量,但話語權在得到平等的同時,同樣導致了話語權的濫用,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之后,極有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秩序的動蕩和不安。但其在“搶鹽風波”過程中所扮演的雙向角色卻值得我們思考:既是謠言滋生和蔓延的溫床,同時又是成功辟謠的利器,本文以2011年3月的搶鹽事件為例,就微博在謠言傳播方面的功過是非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搶鹽危機;微博;謠言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7-0052-02
2010年作為微博發展元年,不僅搜狐、騰訊、網易等門戶網站相繼推出微博,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以及和訊財經等多家媒體網站也推出微博,截至2010年10月,中國微博服務的訪問用戶規模已達12521.7萬人。[1]2011年3月日本因地震引發的大規模海嘯之后,經由微博傳出的“謠鹽”在短短兩天之內席卷了整個中國,給社會秩序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雖然這場來勢洶洶的“謠鹽”,最終在包括微博在內的各種辟謠手段的打擊下煙消云散,但微博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雙向角色卻值得我們思考:既是謠言滋生和蔓延的溫床,同時又是成功辟謠的利器,其對謠言傳播的助長屬性和消解屬性均表現的異常突出。本文將以此為例,就微博在謠言傳播方面的功過表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微博:“謠鹽”滋生的源頭
在本次搶鹽過程中,最先提到加多食鹽以防止輻射的是騰訊微博,3月13號晚上10點零6分,這樣一條微博開始出現:“詹浩:身處東海之濱,我表示日本核泄漏壓力很大,看到學校核監控車壓力更大,食堂鹽開始放多了壓力已經大到無以復加了。”[2]緊接著,3月14號凌晨1點55分,新浪微博上出現了“楠楠宋宋楠楠:日本滴朋友們臺灣滴朋友們離日本近滴沿海朋友們 時刻注意核爆炸滴新聞 多吃點加碘鹽買點兒碘化鉀藥片兒備著點兒 有備無患”。凌晨2點17分,這條“關懷”信息被新浪微博“主人寒傲”轉發。[3]之后,更多的微博加入了評論和轉發的行列,大家把關于碘鹽的各種實時信息在微博上大肆發布,從最開始的“溫馨”的提醒,到要多買碘鹽,最終一步步演變瘋狂搶購。可能這些人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隨手發布的看似平常無奇的一條微博,成為了史上最瘋狂的搶鹽行動,從3月14號到3月16號,僅僅兩天的時間,搶鹽風波就達到了高潮,各地紛紛出現食鹽脫銷的情況,部分地區甚至蔓延到瘋搶醬油的地步。謠言就是這樣在微博中滋生和傳播開來。
結合微博信息傳播的特點,筆者認為,微博之所以容易成為謠言滋生的源頭,助長謠言傳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把關人缺失,監管難度大
微博信息的發布,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對信息的內容進行審核,微博的傳播完全是一種“現場直播”,只要在微博上發布信息,不經過任何審查和等待,其余的人馬上就可以看到所發布的內容。同時,由于微博使用人數眾多,更新速度極快,幾乎就是一個以秒為計算單位的輿論場,要想對如此海量的微博信息實施實時監控,難度可見一斑。
(二)信息發布相對速度快
這個速度快,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微博140字以內的限制,多則幾分鐘,少則幾秒鐘就可以完成。而危機事件發生之后,政府和大眾傳媒則需要一段反應時間。民眾急于在第一時間知道事情真相,政府和大眾傳媒的一時“語塞”和微博信息的“相對較快”,民眾往往選擇后者來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并且通過這一渠道向周圍的人群展開輻射傳播。
(三)內容信息隨便化,操作容易實現
從軟件方面來說,微博的內容信息隨便化和碎片化的程度極高,不管是什么信息,只要你愿意,都可以發布上去,不需要高深的技術,流暢的文筆和嚴謹的思路;從硬件條件來說,只要擁有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微博,在宜黃強拆事件中,記者即使是當時被堵在廁所里邊的時候,都可以保持微博的更新不斷。
在內容上,不需要精心選擇和編排;在操作方式上,鼠標一點,就可以實現傳播;在物質條件上,能上網就可以滿足;在責任上,現在還沒有建立完整的責任追究體系,這就使得制造和傳播謠言者僅僅需要付出極低的成本,就可以讓謠言在整個社會空間中迅速傳播開來。
二、微博:消解“謠鹽”的利器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隨著事態的發展,微博在此次“謠鹽”傳播過程中的角色出現了一個逆轉。3月17號下午1點49分,中國鹽業總公司臨危開通了新浪微博,第一條信息就是:“關于部分地區食鹽搶購現象聲明:中國完全有能力保障食鹽供應。各地食鹽供應出現緊張,是由于短時間內大量搶購所致,事實上中國的食鹽儲備非常充足。目前,發生搶購的地區鹽業公司都已經啟動應急預案,啟動國家和省級儲備,實行24小時緊急配送,希望消費者不要信謠傳謠,不要盲目囤鹽搶鹽。”下午3點17分,中國鹽業總公司又開通了騰訊微博。短時間內,中鹽公司的新浪微博粉絲數量就突破了2萬,騰訊微博聽眾人數更是一舉突破了24萬,辟謠的消息在整個網絡社會中迅速傳播開來。在這個辟謠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特性成為了辟謠成功的先決條件。
(一)微博用戶的海量性和包容性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微博訪問用戶有1.2億多,活躍注冊用戶也突破了6500萬,從精英到草根,這其中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社會階層,如此之大的用戶數量,使得微博的傳播范圍極廣,一旦權威辟謠消息發布,可以在短時間內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讓謠言無所遁形。
(二)信息發布的及時性
面對網絡上越傳越盛的“謠鹽”,中鹽公司及時開通微博,對事件發生情況進行了說明,及時開展的微博辟謠,是防止謠言進一步傳播和擴散的重要前提。因為“一旦謠言發生了效果,再來辟謠就會增加難度,就像在人們心目中已有的偏見一樣。有時辟謠反而會增強人們的回憶,結果愈描愈黑,起到加強謠言的效果。”[4]及時辟謠,對于謠言傳播的遏制來說至關重要。
(三)應對管理的系統性
為了應對謠言傳播,新浪微博不但成立了專門的不實信息舉報區,同時也成立了專門的辟謠小組,建立專門的辟謠微博官方賬號,對于網絡上的虛假信息進行揭露和打擊,甚至引入松鼠科學會和果殼網等專業打假辟謠的網站對“謠鹽”進行揭露。應對微博謠言,新浪微博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
(四)傳播方式的互動性
微博可以實現一對多的實時互動。中鹽公司宣傳中心副主任余長火接受采訪時說到:“微博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互動。報紙、電視和官方網站的新聞只局限于單方面,但當民眾心中有疑惑,還有其他一些小問題時怎么辦?微博就能在第一時間給予他們答復。”有問有答的雙向交流,極大地緩解了民眾的心理焦躁和恐慌。[5]
除去以上幾點,筆者認為,保證官方辟謠微博賬號的權威性同樣很重要。辟謠微博上,影響社會大眾的政策時事應當成為主流。娛樂八卦類的辟謠,可以適當減少,甚至是分離出辟謠微博的官方賬號,這樣,在有危機事件發生時,辟謠微博才會有足夠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例如現在新浪辟謠微博對“河南男子生殖器起火”,“日本女優用身體彌補對中國人民的虧欠,經常免費和中國留學生做愛”,“廣州美院男生與女裸模日久生情,致使其懷孕”等娛樂八卦新聞的辟謠,恰恰使得整個辟謠微博成為了一個大雜燴,辟謠微博的權威性遺失殆盡,蕩然無存,對于危機事件發生后的辟謠,十分不利。
三、結 語
1.首先,微博的本質是一個媒體。在搶鹽風波中,同樣是微博,但是前后卻扮演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其轉變令人深思,我們并不能說微博就一定帶來謠言時代。[8]相反,如果利用的好,微博完全可以成為突發事件之后,及時辟除謠言的有力武器;
2.微博之所以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力,是整個社會媒體聯動的結果。微博僅僅是謠言和突發性事件出現的一個契機和通道,不管是在傳謠還是在辟謠過程中,微博都不能完全左右事件的發展形勢,可以說,如果沒有其他媒體的跟進和聯動,微博傳謠難以成功,微博辟謠同樣很難奏效,如何利用微博,恰當的引導社會輿論,才能發揮其真正社會功效;
3.做好微博,人人有責。微博的用戶包含了從精英到草根的各個社會階層每個人,微博這個自媒體的重要組成部門,人人都有平等的話語。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好微博,就需要依靠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微博客是突發新聞的出色載體,言論表達的開放平臺,參政議政的良好工具,也是政府陽光執政不可缺少的通道。但是這個工具和通道需要微博客網友以每個人都承擔一份責任的方式,形成推動社會良性發展的“微動力”。
4.微博辟謠,需要政府參與。突發事件之后,面對極其復雜的現實情況和眾說紛紜的海量信息,如何實施有效的監控,對于任何一個開通微博的門戶網站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引入政府資源來對這些虛假信息進行過濾和監管,在取得更好效果的同時,也能減輕門戶網站的負擔。同時,在針對突發事件之后出現的謠言進行打擊時,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為處理依據,必將能夠對制謠和傳謠者產生更大的威懾能力。
雖然微博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數量,但話語權在得到平等的同時,同樣招致了話語權的濫用,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之后,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秩序的動蕩和不安,因此,近年來,雖然“微博政治”紛紛登臺上演,可是權威機構仍舊很少將微博作為正式的交流交流平臺來使用,中鹽公司這次利用微博辟謠可以說是開創了辟謠史上的一次先河。而作為一種受到大眾追捧的新興媒體,微博也應該在關鍵時刻,特別是危機時間之后的辟謠中主動站出來,承擔社會責任,分擔社會風險,我們期待這一刻的到來。
參考文獻:
[1]2010微博年度報告發布:微博成為網民爆料首選方式[OL].人民網,2010-12-29.
[2]鄧東蕙.實用社會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3]倪婷,彭輝.食鹽“保衛戰”[OL].搜狐新聞,2011-05-06.
[4]李林堅.微博帶來謠言時代[J].青年記者,2010(24).
[5]祝華新,單學剛,胡江春.人民網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OL].百度文庫,20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