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體消費時代,電視文藝作品的創作日益呈現出追求簡單消遣的生產模式,放松了電視文藝作品對社會意識形態的關注以及藝術品質方面的追求。電視文化環境的培養,需要廣大電視文藝從業人員不斷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思維,同時能自覺抵御低俗思想的侵襲,以健康向上的生產思想和嚴謹務實的創作態度,來推動我國電視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使電視文藝在繁榮社會文化方面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電視文藝;文化消費;社會責任;主流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229.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7-0094-02
一、電視文藝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播手段
我國電視文藝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過程。從表現手段上看,它經歷了兩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由實況轉播向直播發展,最初的演播室實況轉播逐漸被舞臺演出直播所取代,電視以其傳播手段迅速而廣泛的優勢,更多更快地讓電視觀眾欣賞文藝節目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突破舞臺演出受眾的局限性,擴大了舞臺文藝演出的影響,這一階段的電視文藝發展依然屬于被動型發展。
第二個時期,是從單純直播舞臺文藝演出階段向電視機構自辦自創文藝節目轉變,在這一階段,電視媒體逐漸從一個舞臺文藝演出的轉播機構轉變為電視文藝作品的創作生產機構,進入主動型發展階段,由此,電視文藝作為一種新興的視聽藝術形式蓬勃發展起來。
在社會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的今天,電視文藝節目的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國各級電視文藝工作者在逐步理解和掌握電視文藝的表現手法和生產規律后,將立體化的電視思維發揮到了極致。現在,電視文藝已經發展成為最具有綜合兼容特點的文藝形式。
傳統的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曲藝、戲曲等多種文學藝術形式紛紛與電視這種現代傳播手段結緣,在進一步滿足更廣泛人民群眾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需求的同時,也成為電視文藝創作的生產基礎和靈感源泉。
如今電視文藝作為一種主流文化傳播手段,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天南地北各民族的藝術精華以及世界各地藝術爭奇斗艷的華彩樂章。同時也是百姓獲取文化信息,提升文化品位,培養文化思想的一個有效手段。
二、“大眾娛樂”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文藝節目生產提出更高要求
隨著時代文化品質的逐漸提高,也隨著人們觀賞需求地不斷變化,人們對于電視文藝的選擇態度有了新的變化。電視文藝從早期的“我演什么你看什么”、“我教什么你學什么”的主觀欣賞教化形式,逐漸轉變為“你想看什么我生產什么”和“你想要什么我創作什么”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召喚全民參與的形式,觀眾由單一的電視產品受眾變成了左右電視文藝生產的參與者和主導力量。這讓電視文藝的藝術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不但尋求制造感染力與欣賞性,而且追求參與互動感。[1]眾所周知,能夠產生足夠的娛樂效果是引發大眾文化消費沖動的有力支撐。也許是現實生活壓力太大,能讓人卸下包袱、毫無負擔地投入到文化享受中便成了大眾文化消費者對生產者的重量級要求。《快樂大本營》、《星光大道》、《天天向上》、《非誠勿擾》、《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等等優質的電視文藝節目無一不是充分考慮了內容的娛樂性和觀眾的參與感而生產出來的。觀眾有理由向電視媒體要求電視文藝節目的可觀可感性,也有理由要求電視藝術工作者在日新月異的生活面前具備更豐富、更生動的表達能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主義在現實生活中大行其是,大眾傳媒也開始了所謂“消費主義”的轉向,商品市場上的“顧客就是上帝”法則,成為了一些傳媒迎合“時尚”,爭取讀者、觀眾的“潛規則”。擁有強勢傳播手段的電視文藝,自然也不能免俗。[2]娛樂功能在電視文藝的諸多方面被無節制的放大,而其他電視文藝形式宣揚社會真善美的文化精神本質被埋沒其中,偶爾鳳毛麟角的露個頭,也被不可避免的帶上了快餐文化的印記,難成大器。
更為嚴重的是各個電視文藝生產機構為了爭奪市場,追求利益最大化,置電視文藝帶給觀眾高品質的精神文化享受于不顧,片面追求收視率,讓電視文藝娛樂節目內容和形式走向低俗化,以淺薄的噱頭,博取觀眾的低俗認同,以短期效益損害電視文藝的長遠發展。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娛樂節目和文藝產品中無節制的拜金主義對他人毫無尊重的攻擊、對個人私欲不分場合的宣揚,確實與人性中“丑”的一面吻合。雖然也有人從中獲得了輕薄的快意,但這種在公共話語中肆意高調的行為,混淆了善惡、顛倒了是非,是對常識理性和主流價值觀的踐踏是對傳統美德的粗暴冒犯。[3]電視的本性屬于最大眾化的傳媒工具,但是我們電視文藝工作者不能忽略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增強電視文藝的娛樂性、大眾性、互動性和平民意識,使觀眾從仰視變成主導力量和參與者,是今后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然而,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電視文化傳媒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能忽視正確的價值取向與輿論導向。在新的形勢下怎樣做到“寓教于樂”“娛而不俗”,是擺在電視文藝工作者面前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三、學習、求變、自主創新是未來電視文藝節目提升的必由之路
電視文藝是電視文化的集中體現,它自身播出的就是藝術文化產品,但是眼下的這個文化產品市場,產生了嚴重的同質化偏離。一個新的節目形式剛剛出現,只要稍微火一點,各種效仿的“山寨”版本就紛至沓來,簡單粗暴的克隆手段讓“原創”的精神和利益都受到傷害。當然,在發展初期,這種所謂節目形式和內容的相互“借鑒”“學習”對電視業的發展確實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不遵循市場規則、不尊重形式創新的短視行為,會嚴重破壞電視文藝的生態,使電視文藝節目生產者的創新能力萎縮,媒體認知度下降,造成公共文化空間的混亂無序、社會文化產品的低質重復。[4]長此以往,誰還會有原創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復制克隆在長期來說,必將有損電視文藝發展。隨著媒體傳播格局的變化,文化消費需求日趨呈現多元化特征,電視文藝應該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正確思想意識形態的前提上盡可能多的自主創新節目形態。藝術來源于生活,電視文藝的創作應該將眼光廣泛的投向我們的社會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素材提取靈感,電視文藝創作者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既有文化品位又有觀眾需求的突破口,創作出貼近生活又具有文化品質的電視文藝產品,這既是電視文藝本質的要求,也是觀眾收視的需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徐舫州呼吁電視臺不要跟風,要勇于創新,做出自己的特色。也希望主管部門要有容錯和試錯機制,鼓勵創新。[5]同時,廣大電視文藝工作者也必須加強自身業務學習,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不斷拓寬視野,廣泛了解各種新的電視思路,電視技術,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力,感悟力以及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只有把自己培養鍛煉成一個文藝的強者,一個電視的勇者,一個市場的智者,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市場需求的電視文藝節目。
參考文獻:
[1]周星.中國電視文藝50年發展分析[J].維普資訊電視研究,2008(2).
[2]劉巍.大眾文化的平民性、娛樂性與消費性[OL].中新網,http:// www.chinanews.com/cul,2010-11-05.
[3]吳春燕.讓“高雅”成為文藝創作主流[OL].中華新聞傳媒網,http:// 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6-21.
[4]吳皓.電視文藝勿陷入收視率泥沼[N].人民日報,2010-05-25.
[5]蘇麗萍.抵御文藝節目低俗,不能忘記文化擔當[OL].新華網,http: //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