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各家電視臺都把打造民生新聞欄目看成提高新聞報道影響力和收視份額的一條重要途徑。但隨之而來的是觀眾和業界對電視民生新聞同質低俗的批評也越來越強烈。電視民生新聞亞待轉型與提升,已經成為業界共識。隨著欄目品牌的不斷增加,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競爭中生存,建立高品質的欄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筍般淋漓的節目中脫穎而出,是值得廣大新聞人考慮的又一課題。
關鍵詞:民生新聞;人文關懷;體語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7-0133-01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各種民生問題也集中凸顯,如貧富差距、階層矛盾、勞資關系、教育醫療住房等,都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階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以“社會公平、正義、共享”為發展理念、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一、民生新聞的概念及產生的時代背景
民生新聞是“從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形式上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拉動電視與觀眾的距離。1.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人是主宰世界的萬物之靈,沒有人的進步,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新聞由“官本位”向“人本位”轉移,正是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動反映,是人性化政治在新聞改革中的體現。自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多次強調執政的核心理論。在上述執政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的民主政治生活發生了一系列變化。2.滿足受眾需求,向受眾回歸,是新聞改革的方向。我國新聞近十年的軌跡,就是受眾由客體向主體轉變的過程,在保障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的總體框架下,受眾意識的滲透已經成為新聞改革的風向標,受眾的喜好和需求正在成為開辦新欄目的重要杠桿。
二、如何提高“民生新聞”質量
1.要站在百姓的立場上關注民生問題。記者怎樣才能做到關注民生呢?一要貼近民情。準確掌握人民群眾生活的真實情況,反映和報道好人民群眾生活、生存、發展中的真實故事,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二要貼近民生,那些起于民居、產于陋巷、長于田間地頭的鮮活新聞,對任何受眾的影響都是長久的。三要貼近民意,選準人民群眾口頭上的話題,把準這些民間輿論的焦點,用事實加以引導,用政策化解矛盾,傾真情解決問題。2.增加現場報道?,F場報道是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手持話筒,將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向觀眾作口頭敘述,同時通過拍攝展現現場動態和環境。在民生新聞中更要突出“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現場報道能夠非常直觀地將新聞事件的發生過程和現場情景,將記者在現場采訪、報道的真實過程和富有動感的現場氣氛,都采用客觀實錄的方法,讓觀眾強烈地感受到現場特有的氣氛。成功的現場報道,同期聲應該是貫穿電視新聞的始終。所謂同期聲,是指在同一時空里,記者圖像符號的同時所記錄的聲音符號,與圖像符號同步。3.加強互動,擴大節目影響力。在電視民生新聞中,互動性是拉近節目與觀眾距離、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因素。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出現,觀眾參與節目的渠道呈現多樣化,媒體與外界互動的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和變化,互動給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A.與觀眾互動。民生新聞的出現一改“我播你看”的單向傳播模式,主持人以平民的視角、拉家常的方式說新聞,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獲得人際傳播的尊重感和參與感。而主持人契合欄目風格的個性化播講方式與點評,又讓觀眾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依賴。這種情感上的互動最能展現節目的生命力與主持人的魅力,有助于樹立欄目品牌,是擴大節目影響力、培養受眾忠誠度的有效手段。B.與新媒體互動。新媒體與傳統電視合作,其發展前景廣闊,互惠雙贏,新媒體中的移動電視、網絡電視等為電視民生節目提供了更為寬廣的播出平臺。對于公交、地鐵、樓宇上的電視來說,“強迫收視”是其最大的特點。對于網絡電視而言,各級電視臺應重點打造自己的網站以及視頻上載平臺,隨時更新節目,上傳精彩的節目預告。這樣不僅方便觀眾隨時點播,還讓觀眾存有收視期待。網站上的視頻也可被其他網站轉載,有利于擴大電視民生新聞在網民中的影響??傊f人話,辦人事,做的節目給人看,才能真正做好民生新聞,做出真正給人看的新聞。我們欣喜地看到,電視不再是一臺發號施令的機器和宣傳的工具,電視的話語權逐漸向下轉移到群眾手中已成一種趨勢,電視日趨向其本質回歸。
參考文獻:
[1]張建民,李哲瑩.該“堵”還是該“導”—對目前城市臺民生新聞走向的思考[J].聲屏世界,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