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提高產業結構中的高科技含量,提升經濟發展的潛力,但是,傳統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也不能忽視,否則,將使經濟的發展受到傳統產業的制約,創意產業的上升空間也就十分有限。因此,只有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協調發展、互相促進,才能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分析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演化發展的原理及其影響因素,為我國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創意產業;傳統產業;創意產業化;協同演化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042-03
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協同演化指的是傳統產業的發展及其升級過程中受到的限制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土壤和需求,沒有傳統產業發展所積累的資金、人才和組織、制度基礎,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基礎也沒有保障,傳統產業的升級和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創意的支持,創意是傳統產業升級的力量源泉,只有當創意能被產業化時,它對傳統產業升級的支持才有不斷的來源。因此,解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問題事實上是產業之間協同發展戰略選擇問題。
一、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演化發展的原理
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互動式協同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支撐,而創意產業對傳統產業的發展具有開拓創新與滲透作用。其互動模式如圖1所示,傳統產業和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創新作為橋梁將二者連接起來。
(一)統產業對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與支撐作用
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意思想的產生以及創意產品的設計及產業化。這就需要以傳統產業為依托,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動力,以創新為橋梁,以創意產品為載體實現創意產業化。具體體現于以下方面。
1.市場需求。隨著工業化的持續發展,傳統產業發展日益趨同化,企業在同質水平上的競爭愈演愈烈,利潤增長空間逐漸下降。此時,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并脫穎而出,就必須尋找新的出路。而創意產業的突出特點是創新和個性化,能克服同質化發展模式,并且以其首創和獨占性給企業產品帶來豐厚的附加值或新的增長點。因此,傳統產業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提供資金。創意產業需要高投入,包括設計和產業的投入,而一些效益較好的傳統產業卻擁有相當多的資金,隨著企業的創新意識日益增強,希望將資金投向具有高知識和首創優勢領域。
3.提供生產基地。創意產業的一個完整創業周期由研究開發(RD)、產業化和生產經營規模化3個階段組成。顯然,在以創意提升傳統產業時,后者就為前者提供了設計、試驗和生產基地。
4.創意產品必須重塑傳統產業系統才能實現其創造財富的商業化結果。創意產業概念的提出,意味著它已經超越一般文化產業,更加強調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和滲透。厲無畏指出,創意產業的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跨行業、跨領域的重組與合作,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概念。任意一種創意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通過重塑傳統產業結構來完成價值實現。
(二)創意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引導與開拓創新作用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當代社會正進入一個財富劇增、服務隨處可見、消費無所不在的新時代,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產業流水線上趨同化的產品,而是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產品,于是消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趨勢。過去我們消費的主要是物質形態產品,我們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使用的物品等等都是物質形態產品,更關注的是這些產品的基本功能。今天我們把錢花在自信心、自我感覺的購買上,如穿名牌的服裝,開名貴的汽車,用最時尚的手機。人們對這些昂貴的商品肯投入巨資,并非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有所增長,而往往是追求這些商品的符號價值。人們的消費重點已從產品物質形態功能方面逐步轉向更加關注非物質因素,如商品的品牌、形象、美學設計、裝潢、包裝、廣告、各種概念營銷等。這些物質產品中的非物質因素正是商品交換價值增值的根本原因。
這種新的消費文化,給傳統產業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創新革命。這種創新變革并不是經濟發展的自發后果,而是社會整體進程的一部分,創意產業也就順時順勢而出,并引導傳統產業的發展與開拓創新。創意能引領消費的潮流與方向,能把握市場的脈動,即“投公眾所好”,通過時尚文化、概念營銷等激發人們的需求,從而引導產品的設計與生產過程。如在服裝行業中,企業不斷設計新的款式并推出限量版激發人們購買新衣服的需求。飲料行業的紅牛與王老吉就是細分了消費者的需求,通過概念營銷所創制的新類型的產品。而由動漫文化衍生的產品形式層出不窮,形成了相當大的創意產業規模。隨著個性化與創新時代的到來,創意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引導與開拓創新作用日益突出。
二、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演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為推動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需要理出影響兩者協同發展的因素。本文將從創意產業化、傳統產業發育程度與創新動力、協同演化環境建設三個方面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創意產業化
創意產業化的過程存在自身的特點。企業作為產業化的主體,也會有自身的考慮。這里主要對創意的產生、創意的經濟性、創意產品的實現等方面進行分析。
1.創意的產生。創意以人的創造性思維為最重要資源,個人思想與社會文化狀況之間合理的互動產生創意。探索適合本土文化需求的產品設計創新或企業經濟體制、管理模式應用創新產生生產性創意產業。每個創意工作者都可以在植根文化的基礎上將個人對產品的理解和創意沖動傾注于創作中。在傳統產業經濟的充分發展基礎上創造的豐富的物質產品以及孕育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開放性商業文化,為創意產業的社會基礎。
2.創意的經濟性。企業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的經濟組織。創意能否給企業帶來利潤直接影響到企業對創意的選取。所以,一個創意是否能產業化,往往是從投入產出的角度進行考慮的。創意不能只停留在文化與藝術層面,必須重塑傳統產業系統才能實現其創造財富的商業化結果。如消費性創意產業重塑傳統產業的服務內容,生產性創意產業中工藝創意重塑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商業創意重塑傳統產業的盈利方式。
3.創意產品的實現。發達的傳統產業,尤其是制造業是創意產品實現的堅實基礎。制造業不斷提升生產效率、企業能力、產業素質為創意產品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保障。同時,創意自身價值的實現必須以相關的工業產品作為基礎。P.Guerrieri 和V.Meliciani通過研究生產性創意產業專業化和競爭力的決定因素,發現制造業的基礎影響了生產性創意產業的貿易績效,表明國家發展高效和動態服務經濟的能力與傳統制造業部門的結構密切相關。
(二)傳統產業發育程度與創新動力
前面論述了傳統產業對創意產業發展基礎作用,就此可以看出,前者的發育程度與創新動力是影響兩者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
1.產業發育程度直接決定著企業的資金實力和投資能力、行業競爭強度以及企業管理水平,而這些因素又影響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企業資金實力與投資能力直接決定企業的創新投入能力,這取決于區域內產業發育水平,即產業集聚程度和企業規模。產業發展越成熟、集聚程度越高、規模效應越明顯,企業的創新投入能力越強,經濟效應也越明顯。企業創新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
2.創新動力無論來自于企業外部競爭的生存壓力還是自身發展需要,首先都要有創新觀念。創新觀念是企業創新的根本動力和源泉。這就需要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也就要求企業丟掉因循守舊的觀念,樹立創新意識,追求開拓創新精神。
(三)協同演化環境
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協同演化也受到產業協同環境的影響,其主要涉及到區域創意經營環境和創意社會資本基礎兩方面因素。
1.創意經營環境主要包括括創意氛圍、商務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等要素
(1)區域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創意氛圍。一方面,創意城市不再像工業城市那樣依賴原料、土地、勞動力,而首先需要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多元的文化、優良的社區與人文氛圍、多元開放的社會氛圍等。事實上,這樣的環境容易吸引創意階層的集聚,從而推動創意型城市的形成。另一方面,人的情緒和情感在創意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創意階層往往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高收入,強調工作的靈活性與生活的安定性,對于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舒適和便利程度要求較高。因此,潔凈的生活環境、穩定的社會治安、完善的公共設施、便捷的交通和通訊,成為吸引創意人才的重要條件。
(2)創意產業發展必須擁有先進的商務環境。作為向其他產業提供創意服務的產業群,創意產業更加強調同時與不同的產業發生關聯。因此,創意產業對于商務環境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如經濟開放度、貿易運輸能力、信用信息透明度、物價水平穩定程度、政府效率、金融體系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會對城市創意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3)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很難想象,在一個盜版猖獗、惡意模仿肆虐的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會有良性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解決了創意的非排他性問題,構筑起技術或信息壁壘,鼓勵創意有償擴散,有效地保護了創意產業。因此,發展創意產業必須首先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
2.創意社會資本基礎對區域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智慧資本和產業資本兩個方面
產業資本的影響在前面的傳統產業的基礎與支撐作用的章節里已闡述,這里就不在贅述,下面就智慧資本的影響進行分析。所謂智慧資本包括文化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個方面。
(1)文化資本產業運作的經濟價值和商業利益的獲得,就在于充分而深刻地意識到了“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本形態在當代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中的巨大作用。在當代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文化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文化的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文化創意產業必須以文化資本的經濟價值和價值維度為指標,文化內涵、文化精神以及價值維度的可持續性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文化資本的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的可再生性,決定著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豐富性和品質優越性。
(2)充足的高素質人力資本和技術基礎為區域發展創意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創意產生于人的思維過程中,人才是創意不竭的源泉,因而創意的實現必須要求有充足的高素質人力資本作為保障。區域經濟在人才教育水平、科技人才比例、管理人才比例等方面所具備的水準決定了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大小。人力資本的另一面是人才質量,即技術資本的含量。胡曉鵬(2006)指出,技術資本的積累是創意資本擴張的動力。因為技術資本對傳統要素的替代將顯著改變其相對價格,從而導致經濟主體偏好結構發生變化,重新締造經濟主體的合約結構,從根本上為創意資本的擴張提供激勵條件。
參考文獻:
[1] Paolo Guerrieri,Valentina Meliciani.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Creative Industry[J]. Structural Change Economic Dynamics,2005,(12).
[2] 厲無畏,王慧敏.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中國工業經濟,2006,(11).
[3] 胡曉鵬.基于資本屬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12).
[4] 王志成,謝佩洪,陳繼祥.城市發展創意產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7,(8).
[5] 赫云鵬,周越.論創意產生的基礎及影響因素[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