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在規模、結構和方式等方面形成顯著的特點。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呈快速遞增態勢,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投資主要由政府控制。相關分析對企業對外投資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企業;對外投資;政府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019-02
一、我國對外投資的概況
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始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企業的直接對外投資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雖然投資的地理范圍較大,但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卻沒有那么大,主要是由于投資的結構還不夠合理。
但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金融危機后,各國經濟決策者和企業家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投資者。如果這些投資運用得當,不僅我國企業可以借機獲得更好的盈利和提高企業影響力的機會,還將對當前危機的解決起積極的作用。
因此,在當前金融危機的特殊時期,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特點的研究和投資方式的改進是很有必要的。在這里,我想重點說說我國對外投資在結構和制度上的特點。
二、企業對外投資的特點
關于投資結構,綜觀其發展歷程,明顯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從投資的分布上說,投資地區比較集中。
從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分布情況看,雖然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投資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海外直接投資總額都分別超過了1億美元,其相加之和占總投資額的80%。盡管目前世界金融投資幾乎全部集中在美國和歐洲地區,但中國卻并非如此。根據銷售和海外資產情況,中國的投資評級遠低于印度。印度海外投資的40%集中在西歐,韓國海外投資的50%在北美。相比之下,中國在上述兩地區的投資低于15%。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政府目前的投資重點是重工業和自然資源,其結果直接影響中國企業的評級。
其次,從投資結構看,主要指的是地區產業結構和幣種結構。在產業結構上,我國對外投資偏重初級產品產業,忽視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偏重消費品投資,忽視生產性投資;偏重對國內效應弱的產業投資,忽視對國內連鎖正向效應強的產業投資。在投資企業中,從事商品流通的外貿企業多,而生產性企業少。這些導致投資國內生產企業的分割,致使海外投資風險加大。另外,在幣種選擇上,美元比重過大,幣種單一,加大了中方的外匯風險。
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外投資并購比較活躍,以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143億美元,占我國同期投資總額的43.5%,主要涉及采礦業、制造業和商業營銷網絡。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說,我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生產能力非常強,但是在整個生產價值鏈中,我們的盈利環節主要集中在比較低端的生產制造環節, 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都會在前端的設計、融資,后端的運輸和營銷獲得盈利。中國企業這幾年投資也反映出這樣一種趨勢,進一步擴大在海外的營銷網絡,包括品牌占有、輸出。
投資結構上的不合理并不完全歸咎于宏觀環境。中國的對外投資自始至終就屬于“非資本過剩型海外投資”的原因在于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動因是爭奪國內市場,這也是由我國大國經濟決定的。中國勞動力資源優勢,決定了中國是世界上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決定了我國巨大的市場,決定了在中國制造然后通過出口、轉口貿易等形式占領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只有確立在國內的競爭優勢,才能為占領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因為中國這樣一個集安全性、大容量、低成本的市場,必然成為各國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追逐的對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資源的緊缺與跨國公司的大量進入有一定的關系。中國大量消耗自身的資源,為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做出貢獻。但中國自身的資源難以平衡,只有到國際市場去購買、到國外去開采,才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要。因此,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是從跨國公司那里學來的,也是逼出來的,主要目的是保住國內市場,在此基礎上通過擴大出口占領國際市場。
因此,爭奪國內市場是中國企業的最主要也是最現實的目標。我國企業的側重在于內,也就難怪在對外投資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發展。
此外,近幾年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政企分離,讓政府和政黨避免過多地干涉企業的日常管理。樂觀的預測,中國的海外投資行為將大大推動這一改革進程。但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政策主要仍由政府控制,而不是根據市場需要進行。
這同時也反映出中國政府和企業在發達經濟體的海外投資問題上的謹慎,但需更多考慮到非商業的和政治上的風險。中國政企不完全分離會引起國外經濟體的兩方面擔憂:一是這項投資是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純商業行為;二是中國政府是否會利用經濟投資來尋求其他政治目的。這些擔憂是國內企業在走向國際時容易產生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總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的癥結遠非投資率高低之憂,實則政府主導的投資體制之虞。中國投資率的高低問題僅僅是一個表象,表象背后才是問題的癥結:政府主導的投資體制,突出表現為政府對資源配置的主導、對投資準入的管制所導致的行業壟斷和行政壟斷等。政企分離的不完全,限制了企業對外投資方向和機構的自由,從側面反映政府的投資側重方向,而非企業本身的意愿的表達,這使得企業很被動又缺乏必要的靈活性。
進一步實現政企分離才能使我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在市場機制下長足發展。在政企實現分離的條件下,優化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結構是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
Discuss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MAO Li-dong
(The second kindergarten of the province committee organ,Heilongjiang pronice,Harbin 150000,China)
Abstract: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30 years,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scale, structure and has a way of the external investment. China has a rapid increase in physical, the basic reason is that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by the government control. Relative analysis has definite apocalypse role on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invest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external investment;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