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當前汽車市場逐步成熟,汽車行業人才需求旺盛。本文從汽車車身修復實際情況以及汽車市場的需求出發,針對高職院校《汽車車身修復技術》如何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 教學改革 設備 雙師型
1 課程改革背景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擁有量大幅增加,隨之而來的是頻繁的交通事故。這樣使得碰撞事故后車輛的整形修復業務量非常之大,約占汽車維修總量的1/3,而我國從事車身整形修復的人員文化知識水平普遍較低,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滿足行業需求,近幾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紛紛開辦了汽車整形專業,在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內,《汽車車身修復技術》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實踐性、工藝性極強,只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能理解并掌握各個維修環節的操作工藝和操作技巧。而很多高職院校傳統的專業課教學多為先理論、后實驗、再實踐,將這樣的教學方法誤認為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用在《汽車車身修復技術》上往往是事倍功半,學生很難理解課堂上講解的操作工藝。為此,我校在國家示范性專業建設過程中采用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2 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目標
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大眾化步伐的加快,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差異性越來越大,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的認識特點是形象思維優于邏輯思維,實踐學習優于理論學習,動手能力優于動腦能力。少部分學生的人生目標不明確、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較差。如果在專業課教學上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很難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教學目標。
職業教育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存在嚴重的供需脫節,一方面大批高職畢業生難覓合適的工作崗位,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企業高薪難求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技能人才。這與我國高職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重理論教學輕技能訓練,就業導向不明確有關,從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特色,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不強,動手能力不強,在人才市場缺乏競爭力。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形成職業技能,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據,根據汽車維修和管理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培養技術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它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完成上崗的實踐訓練,畢業后能勝任專業崗位的要求,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職業技能的要求入手分析、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教學體系-理實一體化教學法。
3. 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要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有完備的教學體系,這主要包括:配套的課程大綱和教材;合理的設備配置;面積足夠、布局合理的實驗實訓室;“雙師型”教師;高質量的校外實訓基地;科學的評估方法。
3.1 課程大綱及教材。課程大綱是教學的綱領,它要反映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知識重點和課時分配。《汽車車身修復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程大綱區別于一般的大綱,突出實踐性、工藝性的要求,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有章可循。配套教材應借鑒技能鑒定標準,并按實際生產中的操作項目進行編寫,符合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原則,這樣才能把理論知識點融入各個項目之中,在講解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操作流程和工藝要求,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學習后能完成生產中對應的操作流程,從而突出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3.2 合理的設備配置。設備是實驗實訓室建設的重點,其配置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服務培養目標,做到科學、合理、經濟、夠用。因該專業在我國高職院校開辦時間不長,招生量不大,因此不合理的設備配置則會造成資源浪費或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按一個班30人的規模來考慮,鈑金實驗實訓室應配設備工具情況如表1:
表1 實驗訓室必備設備工具配置一覽表
注:每張工作臺可供4人同時操作。
上表為車身修復常用的鈑金工具及設備,同時也是《汽車車身修復技術》教學過程中必備的。從數量上看,許多設備工具的臺套數不足,但如果統籌組織安排教學,則完全能滿足需要。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配置各種工具,如果貪大求全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具體教學組織安排方法在本文后面另有闡述。
3.3 實驗實訓室。實驗訓室是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的核心場所,是保證教學效果的主要條件之一。實驗實訓室應該面積足夠、布局合理。按一個班30人的規模來計算,至少要達到120㎡,其高要設“講解島”約30㎡,即專門開辟出一個學習基本理論知識的場所。該場所要有40個座位,主要是考慮到以后的發展,配備帶簡易書寫板和多媒體設備,以便學生記錄筆記并觀看有關視頻。其余90㎡,每一個工作臺進行平均分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布局其余實訓工具。實驗實訓室還要配備足夠功率的動力電源,墻上插座能滿足需要,有通風換氣設施,采光良好,供氣系統完備,供氣崗充足至少4崗、12個快速接頭。布局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驗實訓室的整體構造合理安排,同時要遵循安全、經濟、便捷的原則。
3.4 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鑒于該課程的實踐性極強,要求擔任該課程的教師應屬“雙師型”,即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要具有理實結合的教材分析及過程組合的能力。教師要在修理廠鈑金崗位頂崗實習半年以上并根據情況可在假期進行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吃透知識要點才能教會學生合理規范的操作方法,才能在實踐過程及時發現并糾正不正確的操作。
3.5 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部分。學生在校學習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掌握了初步的操作工藝,但實踐機會還不夠多,且沒有完全與生產結合。只參與實際的生產過程,才能不斷豐富實踐經驗,提高操作平。這樣,學生畢業后才能實現職業教育所追求的、企業希望的——“零距離上崗”。按一般修理廠4個工位來計算,每個工位安排2名學生實訓,則至少需要4個的校外實訓基地。這樣才能保證實訓質量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
3.6 教學評估體系。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學水平不斷提高、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有非常大的作用。該體系能夠對教師組織的教學過程進行監控,保證教師按要求科學規范地組織教學。對學生評價即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應符合大綱的要求突出實踐操作技能,這樣才能督促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視技能訓練。
表2 《汽車車身修復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師評價表
表3 《汽車車身修復技術》理實一體化學生評價表
從表3可以看出,對學生的考核突出了實踐操作,同時也考慮了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防止將課堂教學變成了實習。另外也強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求學生熱愛勞動、不怕吃苦、遵守紀律,端正學習態度。
4 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汽車車身修復技術》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應遵循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原則。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要使教學實踐化、實踐職業化、職業標準化。注重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同時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提高社會對高職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認同度,真正實現畢業后“零距離上崗”的培養目標。具體教學項目設計參見表3中“實踐操作技能”。對每個項目的教學要有明確的任務要求,并盡量與實際生產一致,必須采用5個學時連上。否則,按通常的2學時來實施,在教師講完后學生根本沒有時間理解、消化和吸收,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
從流程圖可以看出,每個項目的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理論知識的講解是學生理解操作工藝的前提,觀看有關視頻可使學生對操作首先有一個感性認識。教師的演示應熟練、到位,對在實際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及不正確操作會造成的后果,要提前給學生強調。開始實操練習后,教師一定要勤巡查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免造成嚴重后果尤其是安全方面特別注意。但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因此,當實操練習一段時間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互相交流。通過同學們自己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實踐水平會提高很快。當然,教師在學生交流過程高應發揮主導作用,對每個討論問題要進行點評,及時糾正部分學生不正確的認識,同時對做的好的同學予以鼓勵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總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邊交流、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的過程。
另外要指出的是教學組織過程中的統籌安排各個實用工具,對于一些基礎的工具如:鈑金錘的使用、手錘墊鐵的板件整形、鉆孔、打磨、板件切割等應該與下一個項目緊密結合。這樣,在實操練習時一部分學生可繼續加強前面已開展項目的練習,另一部分學生則可從事新項目的訓練,使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且對教學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
5 結語
《汽車車身修復技術》這門課是汽車鈑金工作中操作性、工藝性極強的基礎課程,因此我們在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應遵循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原則,培養行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冰.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數控專業高的實踐與應用[J].職教論壇,2007年6月
[2] 陳天訓,王志明.高職汽修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職業圈,2007年7月
[3] 易玉屏,夏金星.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內涵研究綜述[J].職業教育研究,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