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1983-),女,河北人,燕山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蔣金金蔣金金(1986-),女,黑龍江人,燕山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由于墨家的有些思想與封建統治者的利益相違背,墨家的地位最終被儒家取代,墨子的節葬主張也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中國兩千多年的“厚葬”思想根深蒂固。農村普遍實行的喪葬習俗都與節葬思想相悖。文章結合已有的背景知識,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墨子 節葬 農村 農民
An Attempt to Exploring about Mo’s Ideas in Saving Burying
Yang Aihua Jiang Jinjin
Abstract:As some Mohist ideas conflict the interests of the feudal rulers, Mohist position was eventually replaced by Confucianism, so was the Mohist idea about saving burying.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educated lavish burying for two thousand years. Funeral customs widely practiced in rural areas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saving burying ideas. Combining the exis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henomenon, and ma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Mo Saving burying Rural Farmers
1 墨子的節葬思想
1.1 節葬提出的原因與節葬思想的陳述。在墨子的時代,厚葬成風。不僅王公貴族、諸侯大夫,普通的百姓也是以“死者為大”。不僅死者的殯葬耗費了大量物質財產,守喪制度的存在也使得生產、生活停滯,“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勝計也”,甚至人類的繁衍都受到影響。在墨子看來“厚葬久喪不可以富貧眾寡,定危治亂”,并且也不是“圣王之道”,那么“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請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節喪之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p>
何為節葬?“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壟若參耕之畝,則止矣。死則既以葬矣,生者必無久哭,而疾而從事,人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①,這才是“圣王之道”。
1.2 節葬思想的合理性。墨子的節葬思想并不是他本人的首創,是“圣王之道”,并且這個“圣王之道”對于社會的上中下三個階層都有利“國家百姓之利、中圣王之道、為仁義、為上士”。
1997年7月21日,我國發布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稐l例》中明確規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目的在于“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墨子的節葬思想的合理性在當今得到了制度的體現。
2 墨子的節葬思想長期得不到重視的原因分析
2.1 墨子的學說使帝王統治者受到了威脅,封建統治階級拋棄了墨子的思想,并用儒家思想強化了孝道。雖然墨子的節用節葬思想對社會上中下層有益,尚賢、尚同也將把“天子的意志加諸人民”更加合理化,但是,墨子關于選天子及各級官員的思想徹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襲的體制,與當時的封建政治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聽任墨家這種思想在社會上傳播普及,那么一旦被社會大眾所掌握,封建統治者的權力地位便岌岌可危。偏偏墨家眾弟子將他們的俠義思想執行的徹底:寧可得不到別人的支持,也要源源本本的堅持自己的主張。于是,統治者見軟化利誘不成,便對墨家采取了殲滅政策。
2.2 為什么在當時乃至今日節葬都沒有得到徹底的實現呢?
2.2.1 盡孝道的思想根深蒂固。從社會主義革命后,我國政府就一直提倡火葬。但從目前來講,火葬的一部分“火化”執行了,但是喪、葬這兩個環節,還是執行著傳統的做法。火葬失去了它的初衷:沒有減少喪禮的鋪張浪費、沒有節約用地,反而增加了“火化”的費用,浪費了自然資源,造成了環境污染。兩千年的孝道思想對人們的影響不是經歷一段動亂或者革命就能根除掉的,哪怕是在“文革”、“批林批孔”期間,也沒有人反對孝道:在物質嚴重匱乏的年代,人們都在盡最大可能的盡孝道,更何況有條件追求更好的生活得今天。
2.2.2 對鬼神的敬畏。對死者的敬畏與盡孝道的界限太微妙了,甚至有時候可以劃等號。雖然馬克思主義者是不信鬼神的,但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對死者也是有敬畏思想的,這種敬畏不是對人的敬畏,而是對鬼神的敬畏。“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維習慣,也是人們相信鬼神的理由。在中國,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少之又少。
2.2.3 《條例》的執行力度不足。條例中規定的配套設施沒有跟上。農村對火葬頗有微詞:農民執行了火化的程序,但是其他的程序沒少,喪禮大操大辦、火化了骨灰裝骨灰盒,骨灰盒裝進棺材里,然后再下葬,一點都沒有節約用地,還浪費了兒女們的血汗錢。甚至有些干部在喪禮中,大肆贈送或收受禮金,但是法律上不承擔任何責任。甚至在一些偏遠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區,干部為了多收錢,仍然執行火葬的規定,農民苦不堪言;有的在執行中,出現了暴力執法的現象,滋生了人民內部矛盾。
3 推行節葬思想,使節葬成為行動體現3.1 推行多種埋葬方式,使葬禮成為現代人個性化的體現。據說現在在廣州已經出現了綠色環保埋葬方法,以樹代替傳統墓碑的方式來紀念先人,這樣既綠化環境,又可讓死者“化作春泥更護樹”,精神永存,符合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也可以根據死者意愿,骨灰盒放回家中供奉或者放入骨灰堂,也有人把親人的骨灰摻入金屬中,制成戒指或者其他飾品,戴在身上,與親人時刻相處。
3.2 在推行火葬的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大力宣傳節約精神,并加強相應設施的建設。農村喪禮的大操大辦不是一兩年就能禁止的,需要長期的宣傳。農村的干部要帶頭發揮代表作用,給人民樹立典型。另外可以給農民宣傳理財知識,讓農民的錢花在刀刃上。加快農村公共墓地或者骨灰堂的建設,切實使火葬有益于減輕人民負擔。
3.3 加強干部的監管體系,對干部的財產實行階段性的抽查。針對干部在生病、或者紅白喜事期間收受禮金的法律漏洞,司法要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在思想上純凈干部心靈。檢察機關要有專門的稽查部門,階段性的抽查干部的財產。
注釋:
①http://www.chinamozi.net/news_view.asp?id815
參考文獻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htm
[2] http://www.chinamoz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