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也是漢字拼音的基礎。因此,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我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利用形象、直觀、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以表揚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語文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1 采用比、學、趕、幫、超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眾所周知,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平均年齡都處于7-9歲。根據這個年齡特點,我們的教師不僅要以親切教態,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鼓舞小學生學習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采用比、學、趕、幫、超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常常要以表場的手段,緊緊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我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常常采用“開火車”一個個挨次讀,或一組組地讀,看哪一個、哪一組讀得準確響亮。然后及時的肯定和表聲,或請同學相互評定。對發音不準的,請發音準的同學幫忙糾正,發準了就及時的肯定。對開始學有困難而后來有明顯進步的學生,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進行表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
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大腦仍處于款開發狀態,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不深,盡管教師反復強調某一個問題,但是學生依舊理解不清或掌握不了,因而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是極為重要的。
在運用直觀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看圖”、“示范”、“演示”等直觀手段,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掌握學習漢語拼音的要領,形成學習拼音的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譬如說,在教學拼音“ɑ”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內容并出示教學卡片,然后提出問題:圖上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白圖上畫的是一位醫生阿姨在給小女孩檢查咽喉,讓小女孩發出“ɑ”的音。學生掌握插圖內容后,再進一步問道: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小子孩的嘴形有什么特點?同學們試著模仿一下小女孩的嘴形?學生能夠看出小子孩的嘴形并帶著好奇的心理試著去模仿,而且能夠回答出“小女孩嘴巴張得很大”。之后檢查學生的嘴巴張大樣子,緊接著教師示范、演示,糾正學生的嘴形,讓學生明白擺正口形在學習漢語拼音過程中的重要性。最后以順口溜的形式作總結:張大嘴巴ɑɑɑ。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輕松地掌握“ɑ”的發音。
3 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增強學生的語言意識和語言能力
剛剛步入校門的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著極大的好奇心,只要我們的教師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并聯系日常生活用語,對授課內容進行生動的描述,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比如說,在教學“h”,我先上學生畫一張椅子,然后出示拼音“h”的卡片,向學生提問:“這個字母像什么?”學生立刻就能回答出像一張椅子。這時教師總結評價說:“對。這個字母就像同學們畫的一張椅子。知道怎么寫了吧,請同學們仿照卡片上‘h’的樣子再寫幾遍。”當學生寫完幾遍并記住字形后,教師再教“h”的發音。
與此同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規律,更快地學會漢語拼音,我們還可以采用編“順口溜”、編“兒歌”等形式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始終在盎然的興趣中學習拼音。例如,在教學字母“b p m f”時,首先通過教學讓學生會讀會寫“b p m f”四個字母,之后抓住“b p m f”的字形的結構特點編“順口溜”:右下半圓bbb,左上半圓ppp,兩上門洞mmm,一根拐棍fff。最后教師出示“b p m f”卡片并抽出幾名學生以做游戲的形式,認讀四個字母。這樣,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學生較容易記住字形,能夠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總而言之,拼音是學習漢語的基礎的基礎。因此作為小學一年級的語言教師必須采用符合于藏族學生之實際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為將來的語言大廈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