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1976-),女,高中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漢語言文學。
語文新課改大潮正在一浪一浪的掀起,多少專家學者前仆后繼,為之奮斗一生。種種機遇和挑戰正在加快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作為堅守在教學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在探索中成長,在研究和學習中蛻變,緊跟時代的步伐,我們時刻在反思。
攜手新課改,一路認真地走來,我們真實地感受到:語文課是文本語言的研讀課,是語文能力的訓練課,是情感情趣的體驗課。語文課堂強調整體把握,強調體驗感悟。近幾年來,雖然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在不斷翻新花樣,但是課堂教學卻丟棄了必要的語言訓練,特別是丟棄了課堂朗讀。實際上真正提高語文素養,培養語文能力最基本的學習過程是誦讀。古人讀書學習就是反反復復地誦讀,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怎么讀呢?談到誦讀,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國藩談到自己的誦讀體會時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笨梢?,誦讀不僅要聲音洪亮,疾徐有致,還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從誦讀中體會節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韻。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大聲讀書法(一定要大聲)》,講到大聲讀書的好處。
①可以提高專注的程度。大聲讀書有提高專注程度的作用,如果您覺得讀書一直無法專心,請您讀出聲來,一會兒您就會更專心了!
②可以排除雜念。其實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散心雜念的,我們也常為了孩子讀書不能專心而傷透腦筋,如果您可以教會孩子大聲讀書的方法,那么不專心的問題大約可以解決一大半,如果孩子每次都確實地做到,我相信不用多久,孩子的成長您應該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
③可以提振精神。大聲讀書可讀到全身發熱,那么就有達到提振精神的效果了。
④結合口到和心到。只是用嘴巴讀,有時會像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不過大聲讀書就不同了,您想不用心都不行,因為您的精神力、專注力都提升了,自然心口都會合一,而達到口到與心到結合的目的。
強調誦讀,就是陶淵明似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就是讓您反反復復地讀,不用思考甚至是不必思考地讀,中國的古人是這樣學習的,日本人也是這樣,這就是日本的“素讀”?!八刈x”是日本人對中國古代私塾授課方式的定義。日本的教育專家七田真博士在《教育的原點是記憶和背誦》一文中說:“素讀”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這樣按字面來教孩子“素讀”中國的四書五經的。他還說:這種不求理解、大量背誦的方法是培養天才的真實方法,也就是右腦教育法。猶太教育培養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教育就是以記憶學習為中心,強調反復朗讀。日本筑波大學的加藤榮一教授在《天才滿世界》里也說:“使腦子變聰明的方法就是要大量死記硬背。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讀’——不求理解含義、只照著字面朗讀漢籍(即中國的經史子集)。戰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有10個人,他們全都做過這種‘素讀’練習?!比毡疚锢韺W家,大阪大學哲學博士,京都帝國大學教授湯川秀樹先生從3歲就開始接受這種訓練了。
誦讀有助于開發右腦。開發右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經典誦讀”就是一種打開深層學習回路開發右腦的方法。通常聲音是由內向外發出,但是在誦讀時,聲音將向大腦深層傳遞,并在腦腔中產生振動音,和大腦深層的可發出振動的音的部位產生共鳴,從而打開大腦的深層學習回路。每天通過幾十次的大聲誦讀刺激并打開大腦中的深層學習回路,深層次回路一旦打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會讓人吃驚,以前三五十遍才能背誦的東西,這時三五遍就能背誦,甚至過目不忘。
誦讀的過程類似念唱,眼睛看經典文字為透過視覺作用刺激右腦,而念唱的律動也啟動了右腦,整理辨字以便記憶則是左腦的工作,所以整個誦讀過程恰恰啟動了左右腦的功能,使左右腦運作得以同步,根據研究,左右腦同步運作時,學習能力可以增加2至5倍。全世界華人大力倡導誦讀經典,要求恢復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是誦讀功能的最好見證。
誦讀的重要性有:
1 誦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對作品的文字、語言敏銳而豐富的感知,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正確豐富的理解力。“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边@話是十分有道理的。
學生對課文的反復吟誦,能夠通過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葉圣陶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葉老的話告訴我們,討究有所得之后,還要吟誦,只有通過吟誦,才能把理解的東西化而為自己的語感。
2 誦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文字的內涵極為豐富,表達思想感情的區別也極為微妙,每篇文章從語言的表層意義到深層意義僅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行的,須借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其思想內容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古人對此深有研究,如清人賀貽孫在《詩筏》里說:“李、杜詩,韓、蘇文,但誦一、二首,似可學而至焉。試更數誦數十首,方覺其妙,誦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復誦至數十百過,口頜涎流,滋味無窮,咀嚼不盡 。乃自少至老,誦之不輟,其境愈熟,其味愈長?!边@段話充分說明了誦讀對理解課文的作用。我們教學時要將誦讀和理解結合起來。
3 誦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重視對課文的誦讀不僅可以用課文的內在美陶冶著學生的性情,也可以用課文的外形美培養著學生的審美趣味。課文里的語句簡潔整齊且富有音樂感,在發音、構詞、造句、修辭、語調、節奏和韻律等方面都富于審美特性,誦讀時能使文字外化為有聲語言,從而使得句子的長短、駢散、排比、回環等句式變化的形式美得以顯現,使語言的節奏感 、疊詞的使用、平仄、語氣的舒緩、音調的高低等音樂美得以體現,文中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映襯、雙 關、通感等把學生帶進意境的美。
綜上所述,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應該重視誦讀的作用,讓朗朗的書聲回蕩在我們的課堂里,讓代代相承的文化通過誦讀的形式,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超越更久更久的年代。